豐臺大葆台:兩千年前的神秘古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葆台漢墓是西漢晚期的兩座大型木槨墓,因為其完整的黃腸題湊形制而聞名。

位於北京市豐臺,現在有地鐵站名大葆台。

去過2次,第一次是帶一位同事的妹妹,第二次是陪同樣喜歡漢墓的客戶。

和金水關遺址一樣,屬於京南不能不到的景點之一。

黃腸題湊

1974~1975年據說是作為文革時候的反面教材而發掘。

東側1號墓墓主初步推測是卒於元帝初元四年(前45)的廣陽頃王劉建,西側2號墓墓主為其妻。

兩墓早年被盜,因此無明確的身份印章憑證。

從介紹來看,甚至認為燕王的機率更大。

博物館大門

前面有神雀的圖騰標誌,都說漢文化是秦文化和楚文化交融的產物,事實上楚文化的印記更深。

神雀雕塑

1號墓保存較好,是最早發現的結構清晰的黃腸題湊墓。

墓壙底部長23.2米,寬18米。

[pagebreak]

墓道在南,與甬道相接的一段用木材構築。

墓壙內用木材構築甬道、外迴廊、中迴廊、黃腸題湊、內迴廊、前室和棺房等。

一號墓

內迴廊和中迴廊之間的黃腸題湊槨牆用柏木條橫向壘築成。

墓道內有彩繪朱輪馬車3輛和馬13匹。

外迴廊內置豹、馬、雁等禽獸和陶器、鐵器、漆器等。

內迴廊主要放陶器,前室放漆床、六博和陶器等。

棺房內有五層木棺,出土大量玉器及玉衣殘片。

「題湊」是一種葬式,始於上古,多見於漢代,漢以後很少再用。

黃腸題湊:西漢帝王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黃腸題湊」一名最初見於《漢書·霍光傳》。

根據漢代的禮制,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經朝廷特賜,個別勛臣貴戚也可使用。

至遲在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但缺乏實物的黃腸題湊證據。

黃腸題湊

從已有的漢代料可知:「題湊」在結構上的基本特點,一是層層平鋪、疊壘,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頭皆內向」,即題湊四壁所壘築的枋木(或木條)全與同側槨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從內側看,四壁都只見枋木的端頭,題湊的名稱便是由這種特定的方式衍生出來的。

「黃腸」則因題湊用的木材都是剝去樹皮的柏木枋(椽),以木色淡黃而得名。

[pagebreak]

堆砌的柏木

「黃腸題湊」皆發現於豎穴木槨墓中。

例如長沙象鼻嘴1號墓和這裡的大葆台1號墓等都使用了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指西漢帝王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壘成的框形結構。

所謂「黃腸」,即柏木黃心,即去皮後的柏木。

棺房內景

棺槨周圍用木頭壘起一圈牆,上面蓋上頂板,就像一間房子似的,外面還有便房。

天子以下的諸侯、大夫、士也可用題湊。

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雜木等。

但經天子特許,諸侯王和重臣死後也可用黃腸題湊,如漢霍光死,漢宣帝「賜給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

西漢車馬坑

這裡的黃腸題湊由10厘米×10厘米×90厘米的柏木方15800餘根疊成。

後來沒有這種制的原因估計木材難找了。

這裡的彩繪朱輪馬車3輛和馬13匹。

這是國內第一個發現完整的西漢車馬坑。

[pagebrea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事死如生:「黃腸題湊」葬制在西漢的盛行

三國時期魏國的學者蘇林層曾在《漢書·霍光傳》中的註解中說到: 「柏木黃心致類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據已有的漢代考古材料可知: 「題湊」在結構上的基本特點,一是層層平鋪、疊壘,一...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在北京市城南的豐臺區花鄉地區,有一座建立在西漢王陵遺址上的博物館。其前身——大葆台西漢墓於1974年6月初發現,並開始發掘。經考證,在兩座墓室中的一號陵墓埋葬的是西漢廣陽傾王劉建,二號墓則為劉建...

探秘山東定陶諸侯王級大型漢墓

山東菏澤定陶,仲夏驕陽炙烤大地。一座在這裡塵封千年的漢代古墓首次對媒體集中開放,成就了一次獨特的古墓探秘之旅。這座被稱為「定陶大型漢墓」的古墓自發現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的考古意義。從去年10月開始...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位於北京城南約15公里的豐臺區花鄉郭公莊南,是一座建立在漢代王陵遺址上的博物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帝王陵遺址博物館,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傾王劉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

中國古代大漢帝國衰敗一個重要原因是厚葬?

漢代國力的強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厚葬成為有漢一代的整體風氣。正如《潛夫論·浮侈篇》所云:「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鏤、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寶、偶人、車馬,起造大...

漢代皇陵中的「黃腸題湊」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是一名考古專家或是一名盜墓賊,當你知曉某某墓為「黃腸題湊」構制,那麼你第一反應就是驚嘆——這座墓不簡單,墓的主人更是不簡單!那麼這四個字的背後到底有什麼魔力讓你有如此反應呢?歷 史 出 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