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等7家博物館同時展出大溪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龍網6月4日13是40分訊 浩浩長江孕育了眾多的史前文化,它們或曇花一現,或流傳千年,共同匯集成為中國南方文明進程中的文化因子,在中華文明的血液脈絡中綿延萬代。

大溪文化即是其中之一。

大溪文化是一種分布於中國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

它最早發現於20世紀20年代,因重慶市巫山縣大溪遺址而得名。

經過近百年的發現與研究,目前已證實大溪文化的遺址廣泛分布於三峽地區、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地區,年代距今6500-5300年。

它的文化內涵及其豐富,有年代最早的水稻田遺址與史前城址,有與北方廟底溝文化相媲美的彩陶,有神秘的屈肢葬,是中國南方新石器時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之一。

從雲雨巫山到淼淼洞庭,大溪文化先民的足跡隨著江水印刻在這千里雲山之間,留下了歷經數千年滄桑都難以磨滅的遺蹟。

本次展覽以歷年來大溪文化各遺址的典型出土器物與重要考古發現為材料,從經濟生活、藝術信仰、族群聚落等方面系統展示大溪文化的面貌,以使觀眾通過大溪文化,認識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長江中游地區文明起源與發展的進程,認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徵。

展覽亮點

1.第一次大溪文化的全面講述。

展覽第一次匯集重慶、湖北、湖南三地七家文博機構藏品,向觀眾展示大溪文化的全貌,同時也讓觀眾看到峽江地區及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區同一文化的不同特點。

2.講述角度創新。

打破按地區、按發掘地、按時間的傳統劃分方式,結合大溪文化的特點,按照文物用途的類別進行展覽結構劃分,從生產生活、藝術信仰、族群聚落等幾個方面向觀眾還原大溪先民們的生活,讓展覽故事性更強,更容易讓觀眾接受、理解。

4.探尋神秘的屈肢葬。

屈肢葬墓葬是大溪文化墓葬的顯著特色,而對於先人們為什麼要選擇彎曲著身子下葬,學術界還沒有最終的定論。

「有的說是當時下葬的時候就把人捆綁起來,怕靈魂飛走,還有的說是死時彎曲著身子就像胎兒的姿勢,有利於轉世等等。

」眾多的猜測留給後人無盡的想像。

展覽名稱:走進長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題展

主辦單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宜昌博物館、巫山博物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跨學科文化闡釋實證性考古學證據

石峁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學術界對新石器時代中國史前文化格局的認識。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時期。石峁遺址的發現不僅為以往出土的石峁文物年代、文化...

杭州良渚發現現存最早大壩 比大禹治水早千年

在杭州市區西北郊的餘杭區瓶窯鎮,有個名為石塢的小水塘。水塘邊有一座蓄水壩,連接了兩個小山頭,它是5000多年前所修建。像這樣的古老水壩,在當地有十多條,它們共同組成了一組巨大的水利系統。這是考古...

長江中游的「史前聚落」

——湖北天門石家河考古再放異彩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2017年1月,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16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新發現的譚家嶺古城被認為是我國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這一遺址...

探尋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頭

紅山文化因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後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社會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東北亞地區同期或稍晚階段的史前文化曾經產生過...

石家河遺址:長江中游史前文明的代表

(原標題:石家河遺址:長江中游史前文明的代表(文明密碼))在剛剛評選出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作為新石器時代考古項目的代表成功入圍。評審專家認為,近年來石家河發...

屈家嶺遺址,金字招牌如何擦亮?

近段時間,天門石家河遺址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在新鮮出爐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天門石家河遺址作為新石器時代考古項目的代表成功入圍。評審專家認為,近年來石家河發掘取得的一系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