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一生最大的黑鍋,近代考古發現十二個字,才真相大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鄭成功是民族英雄,一生最主要做了兩件事:(1)致力抗清,(2)收復台灣。
但在傳統歷史學家眼裡,鄭成功有一個巨大的污點,即他毒殺了擁有監國身份的魯王朱以海。
看似沒什麼,但在古代社會,這是如同「弒君」的大罪,一旦沾上,一輩子都別想有好評價。
試想一下,李世民弒兄,直到現在還有人給他「差評」。
鄭成功殺了魯王朱以海,自然千古遺臭。
然而,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近代考古時,發現了魯王墳墓,墓牆上刻了十二個字,才洗刷了鄭成功背負了300多年的黑鍋。
接下來,筆者就和大家聊聊這件事。
在清朝官方眼裡,朱以海是怎麼死的?
在清朝一切官方史料里,都直指魯王被鄭成功活活淹死的。
《清史稿》中記載,「魯荒王檀,太祖第十子……子以派嗣,十五年,大清兵克兗州,被執死。
弟以海轉徙台州,張國維等迎居於紹興,號魯監國。
順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紹興,以海遁入海。
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
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
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語言中暗含機鋒。
一開始,鄭成功對待魯王還很恭順,然後就不當一回事了,導致魯王憤憤不平。
於是,魯王就向去南澳,脫離鄭的掌控。
這時,鄭成功就將魯王沉之海中。
這段描述里,暗含兩個意思。
(1)鄭成功人品有問題,非常狂傲,對待監國都不當一回事。
(2)鄭成功想做曹操,控制魯王。
一旦魯王想要脫離掌控,就毒殺。
但有一個疑問,何必殺,為何不軟禁起來掌控?
近代考古發現十二個字,才真相大白
1959年,金門島上的一個農民炸開一道山石後,發現一座再平常不過的古墓。
然而,就是這座古墓,卻洗刷了鄭成功的污點。
原來,這是魯王朱以海的墳墓。
這座墳墓裡面很小很簡陋,和監國的身份並不相配。
據悉,墓葬的規模很小,墓室是在山上開鑿而成,僅能放下一段時間個棺材大小。
另外,裡面陪葬品也很簡單,只有簡陋的幾隻瓷碗和明朝永曆年號的銅錢等。
但在眾多陪葬品里,卻有一塊重要的石碑。
在這塊長方形的石碑上,清楚的寫著「皇明監國魯王壙志」八個大字。
更讓人震驚的是,內容里有這麼一句話:「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
」
所謂壬寅十一月十三日,即1662年11月13日,朱以海去世。
然而,鄭成功是1662年6月23日,已經去世。
後記
顯然,「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這十二個字,徹底反駁了清朝官方歷史中,關於朱以海的死亡之說。
在歷史上,朱以海和鄭成功之間因有一些矛盾,但就當時情況來說,還不至於「撕破臉」,至少鄭成功為了自己名聲,也不敢毒殺朱以海。
只是,從清朝角度來看,編造這種謊言,顯然利大於弊,污衊了鄭成功的名聲,有利於降低鄭的抗清號召力。
最後,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所有關於明朝和抗清的歷史,究竟有多少被清朝刪改過了,已經徹底無法弄清楚了。
採石農民炸開一塊石頭後,發現了一個古墓,竟洗刷了他的清白
1959年,住在金門島上的一位採石農民,無意間炸開一道山石後,發現了一座在尋常不過的古墓,待到古墓被發覺以後,在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終於獲得了清白,清政府被打臉。
村民炸開石料,發現一個古墓,墓中一塊碑文洗刷了鄭成功叛國污名
清朝對於漢人的文化管制,一直是皆為嚴厲的,《明史》由清朝修,金庸祖上查伊璜牽涉到的「明史案」更是掀起了清廷文字獄高潮……甚至《四庫全書》種岳飛的《滿江紅》都被改了四種寫法。這《明史》有種多少污衊...
台灣農民炸出一座古墓,還鄭成功300年清白,蔣介石親自祭拜
摘要:鄭成功在明朝滅亡之後,堅持抗清多年,並且收回被荷蘭人侵占的台灣,是民族英雄。可有一件事,鄭成功卻被冤枉300多年,直到一座古墓的發現,才還他清白。
金門島上,一位採石農民,無意間發現一個古墓,裡面藏著驚天秘密
1959年,住在金門島上的一位採石農民,無意間炸開一道山石後,發現了一座在尋常不過的古墓,待到古墓被發覺以後,在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終於獲得了清白,清政府被打臉。
一炮炸出古墓,揭穿《清史稿》一個天大謊言,還英雄三百年清白
鄭成功,漢族,福建泉州南安人,是我國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將領,軍事專家,還是收復被外國人侵占的台灣的民族英雄。公元1661年,鄭成功率領數萬大軍的士兵,搭乘幾百艘戰船強渡台灣海峽,經過一年激烈的戰...
清朝扣給鄭成功300年的大黑鍋,因一座台灣古墓意外炸開而洗白
提示;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曆十六年)剛收復台灣不久。鄭成功病危,死前大喊:「忠孝兩虧,死不瞑目。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順...
農民在山上炸石頭,炸出一座神秘古墓,為一民族英雄洗刷三百年冤屈
眾所周知,清朝統治者出於政治需要,可能會被明朝的人物製造偏見,比如大名鼎鼎的抗清英雄鄭成功,就被清朝統治者狠狠地黑了一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一段正史記載,「成功使人將監國魯王沉于海中...
一座明末王墓被炸開,揭開一段百年奇冤,真相讓蔣介石唏噓不已
來源:歷史有妖氣1959年的冬天,蔣介石在金門出差途中,被一座新發現的古墓所吸引,在百忙之中,還抽時間去現場拜祭。大學者胡適也親自寫文章考證。
這位明朝宗室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卻以監國之名堅持抗清18年
明末,崇禎皇帝在北京自盡之後,明朝並沒有滅亡,明朝的遺臣們相繼擁立了多位明朝宗室為帝——弘光、隆武、永曆等,並以他們為旗幟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堅持抗清,但是有這麼一位宗室,他曾經有兩次機會能夠登上皇...
一農民無意間炸開一古墓,洗刷了一民族英雄三百年的冤屈
1959年,一位金門島上的農民炸開一道山石後發現一座再平常不過的古墓,古墓被發掘後,清政府旋即被打臉,而那位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終於得以獲得清白。這位採石農民發現古墓後便報告...
鄭成功被冤枉三百年,一座古墓被發現後,他終於獲得了清白
1959年,一位金門島上的農民炸開一道山石後發現一座再平常不過的古墓,古墓被發掘後,清政府旋即被打臉,而那位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終於得以獲得清白。這位採石農民發現古墓後便報告...
農民不經意炸開古墓,卻洗刷了一位民族英雄洗雪沉冤
眾所周知,清朝統治者出於政治需要,可能會被明朝的人物製造偏見,比如大名鼎鼎的抗清英雄鄭成功,就被清朝統治者狠狠地黑了一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一段正史記載,「成功使人將監國魯王沉于海中...
此人無意間炸開一古墓,沒想到洗刷了一民族英雄三百年的冤屈
1959年,在金門島上,一個農民炸開一座山石之後,突然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即,考古專家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後來,經過與歷史資料的核對,以及專家的討論,一位民族英雄的冤屈得意被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