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活動的變態動機,「血靈芝」「屍骨製藥」或為陪葬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盜墓活動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到了春秋時期,物質文明發展,厚葬風氣興起,盜墓現象也隨之盛行起來

從漢朝開始,各朝史書都記載了當時相當普遍的盜墓現象。

隨著盜墓現象的普遍,與其說這是一種古老的活動,不如說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古老的「職業」。


古墓被盜,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全國已經發掘的數千座漢墓只有三座墓葬倖免。

昔日墓葬排布密集,「無臥牛之地」的洛陽邙山,在盜墓賊的長期活動下,如今已是十室九空。

那麼到底都有什麼讓我們無法理解的原因促使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一座座墳墓呢?讓我們逐個分析。

一、權貴鍾愛於某一器皿

畢竟大的陵墓中隨葬品都十分的珍貴而繁多,所以有些盜墓動機就是出於對隨葬品的特殊追求。

宋人張邦基的《墨莊漫錄》中就記載:宋徽宗鍾愛於夏商周青銅禮器,於是地方官發掘墓冢求其器以獻上

這一動機也是十分的強烈的。

二、「屍骨」以「製藥」

還有些盜墓動機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盜取屍骨

盜墓者分割「殭屍人肉」以為藥,以及「殭屍枯骨」以為藥餌,真是令人不解。

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記載:元代有「木乃伊」可以治癒「損折肢體」的說法。

這對於墓主來說真是極大的災難,不但錢財被搶,身體也要被吃。

真是令人費解!

三、求之不得的「血靈芝」

還有棺材裡面「阿魏」又稱「血靈芝」是盜墓賊求之不得之物。

屬於靈芝一類的菌物,泡酒以治百病。

它吸屍體和屍水而生,以前村裡老人說這叫屍菌,是棺木落下的纖維在屍體上生長形成。

據聞,「阿魏」的生長條件極為苛刻,只有兩種情況才可能有。

一種死者為未婚少女,必須是突然發病死亡,還必須葬在一塊風水寶地,能保證屍體數十年不腐爛,挖出的時候,還必須要「阿魏」與屍體同現,四者缺一不可。

另一種死者是男性,棺里之材質必須是上等品,死之人生前必須是天天吃山珍海味或者吸食鴉片,必須是受中毒之症而死,入棺之前人必須是活人,這才可能長出「阿魏」。

四、盜墓癖

就像挺多的人不是因為喜歡吃魚而喜歡釣魚一樣,根據心理學家分析,盜墓者中有許多的人有盜墓癖好。

許多人都是盜墓狂,因為他們並不是真正的需要和喜歡那些盜來的物品,而是喜歡在定準一個墓穴,挖開一座墓冢時的成就感和下一座墳墓打開後那映入眼帘未知的新鮮感


猖獗的盜墓活動從未停止,各種盜墓動機不盡相同。

但是,盜墓行為的真正意義是自我私慾的滿足還是對先古文化的探索?無論如何,可能盜墓本身都是帶有邪惡感和罪惡感的,但它又確確實實的一直延續了數千年!或許等到我們這種對先古遺蹟的清算活動徹底完成後,才會放下手中的洛陽鏟,開始對先古陵墓文化的追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墓驚魂撲朔迷離 棺內屍體為何不翼而飛?

晉江呂厝村的村民打算在一片荒地上建公廁,沒想到一鋤頭下去,卻挖出了一座完整的唐初古墓,裡面有大量隨葬品。盤口壺、五盅盤、硯台、古錢幣等隨葬品雖然被泥土掩蓋了紋飾,但仍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經過緊張發...

你從盜墓筆記里看到的盜墓知識,基本都是錯的

我們現代人對盜墓所有的認知,可能都是來自於幾本網絡小說。無論是《鬼吹燈》還是《盜墓筆記》系列,都給人們造成了這樣的錯覺:盜墓賊神通廣大,不僅可以從古書藏寶圖中拿到信源,還可以手持羅盤和洛陽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