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堯都的重要證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陶壺的凸面

陶壺的凹面

史前遺珍

許永傑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考古專業。

先後在甘肅省博物館、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工作。

現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南中國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

在陶寺遺址諸多重大考古發現中,朱書「文字」占有一席之地。

據《襄汾陶寺》考古發掘報告,朱書「文字」書寫在一殘破的陶壺兩面,書寫工具是毛筆,顏料是硃砂;作為朱書文字載體的陶壺,為泥質灰陶,器表裝飾細密籃紋,器腹一面凸鼓。

器腹凸鼓的一面有一個朱書符號,識者多認為是「文」字;器腹凸鼓的一面有兩個朱書符號,上下排列,中間有一段空白,識者意見不一。

因為朱書文字的釋讀關涉到將陶寺遺址認定為傳說時代的古帝王唐堯的都城,所以陶寺遺址的朱書「文字」一經公布,便引起學界的高度重視,相關的解釋紛涌而出。

對於陶壺凸面朱書符號,大家都認為是「文」字,沒有歧義,據講已逝古文字大家張政烺也是這樣看的。

關於陶壺平面朱書符號,雖然大家的意見不一致,但多當做一個字來釋讀。

有人說為「昜」字,昜即「陽」,與凸面文字合讀為「昜文」,可與文獻所記「堯都平陽」相聯繫,由此證明陶寺遺址為唐堯都城。

陶寺遺址的發掘者認為,字符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是有轉角的「◇」即土字,中部為一橫畫,下部為「卩」字,合起來就是古「堯」字,即古史傳說中五帝之一的帝堯名號。

有人在認定為「堯」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該字確是一個人字與土字相加的複合字,乃已知堯字最古老的一種寫法,堯字的本意當如《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詠,言堯是高德明行,為人仰慕的聖王。

也有人認為,是「邑」字,邑是指無城牆的聚落,並認為早期文獻記載「文命」為禹名,夏代的都邑叫「夏邑」,「文邑」就是「夏邑」。

陶寺的朱書文字如能像研究者所詮釋的那樣,確實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確實可與傳說時代的古帝王以及尤其所代表的古部族相聯繫,確實可以標誌古代文明的產生的話,那確實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但是在對其隸定和闡釋時還需要回答以下難以解答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陶文是寫在一個籃紋陶器——扁壺上的。

扁壺在陶寺遺址是最常見的一種器物,從早期到晚期都有發現。

這種器物在陶寺遺址中主要出在水井內,可知為汲水器,其束頸、侈口、口沿有鋬等形態特徵,都是為了便於繫繩提水而形成的。

如此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所用的汲水器,不好理解為「重器」。

假如這個器物不是用於祭祀的重器,那麼如此鮮見又有著重要內涵的文字——表明「文明」和「堯都」——寫在一般的器物上?怎好理解?誰敢說它就是堯帝所用的水壺嗎?

第二個問題:據《襄汾陶寺》考古發掘報告稱,朱書陶文扁壺出在一個灰坑中,該灰坑近似圓形筒狀,坑徑2.6、坑深2.8米,坑壁不十分規整,坑底也欠平整,顯然挖成後未經細緻加工。

坑內填充鬆軟的灰土,包含物主要是日用陶器碎片,出陶壺外還有陶鬲、陶甗、陶豆等。

唯一惹人眼球的是坑內出有2塊卜骨。

看來,這應該是一個傾倒垃圾的垃圾坑。

第三個問題:據《襄汾陶寺》考古發掘報告稱,朱書陶壺屬於第7式,為同類器中最晚的式樣,屬於陶寺文化的第三期。

報告公布的第三期碳十四數據有9個,落在前2471——前1885之間,數差過大。

在發掘者的相關文章中或是認定為公元前2200-前2000年,或是認定為公元前2000-前1900年。

如以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的公元前2070年為夏代起始年代衡量,已經進入夏紀年。

在古史傳說中,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夏代的第一個帝王禹(或為啟)和堯之間還是有間隔時間的,那麼以一件夏代早期的朱書陶壺講傳說時代的堯及其都城就有問題了。

第四個問題:這件寫有朱書「文字」的器物是籃紋扁壺,具有黃河下游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因素。

將「文」、「堯」或「昜」、「邑」寫在山東貨上?只能用堯的原生地在黃河下游來解釋,傳世文獻中也確有這樣的說法。

第五個問題:陶壺平面的字如果認定為「邑」,夏代的「邑」是指無城牆的聚落。

陶寺遺址後來發現了城牆,現在是「城址」了,城牆雖建於早中期,但不能說夏代其實就不再使用了。

第六個問題:現在我們不管把朱書符號認成什麼字,認定的基礎都是跟甲骨文對比,以甲骨文「隸定」的。

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肯定是一個文字系統。

但是商代以前的文字和甲骨文是不是一個文字系統?說不清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洛陽 夏代遺留的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類考古學文化遺存,是介於中原龍山文化和二里岡文化的一種考古學文化。該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於豫西、豫中,首先發現於河南省鄭州市洛達廟遺...

尋找最早漢字,了解漢字歷史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金文、大篆、小篆、...

陶寺遺址朱書扁壺 印證華夏文明的重器

陶寺遺址位於我市襄汾縣城東北7公里處,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距今3900年—4300年。自1978年開始,一直在進行考古挖掘研究,證明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王國都城,或許就是堯都,比歷史教科書上的...

山西考古發現「改寫了歷史」

2010年7月29日上午,由首都博物館與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推出的大型考古展將開幕,涉及全國32個省市的出土文物和一系列重點發掘項目。其中,山西襄汾陶寺遺址考古發現是最受關注的焦點——因為這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