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煊六問《關學文庫》總主編劉學智教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長安千年文脈,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學人的研究與傳承。
推開他的房門,是一張寬大的書桌,堆放著一摞摞書籍資料。
他從桌後站起來,高大的身材,質樸的衣衫,親近而平和。
他是一位很純粹的「老先生」,不關心名與利,在學術研究中,只管躬耕,不問收穫!他就是「關學」研究集大成者——劉學智教授。
又是一個細雨綿綿的日子,炎熱中有些涼意,我們來到了陝西師範大學劉學智教授工作室,電梯剛到三樓,劉老師就早早的等待在了電梯口。
問候之後,我們就開始今天的訪談。
黃詩煊:尊敬的劉教授,我是中國科教網文化頻道主編黃詩煊。
今天的問題不多,您隨心談談就好。
您是何時到陝西師範大學任教的,任教至今對您影響最大的某件事是什麼?
劉學智:我是歷史上特殊的一屆——高中六六級,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直到七七年恢復高考後才考入陝西師範大學學習,1982年元月畢業後留校任教。
當時系上安排我擔任中國哲學的教學,說實話,這對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記得我當時很猶豫,不敢接受這門課,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它的水有多深。
自己大學期間學的是政治教育,對中國哲學接觸的很少,只了解點皮毛。
加之此前在「文革」期間耽誤了十多年最美好的讀書時光,可以說先天嚴重不足。
但是既然系上這麼決定了,我就硬著頭皮接下來了。
打那時起,我就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條非常艱辛的路,我必須笨鳥疾飛。
大概從82年到現在已經35年了吧,我一直在教學、科研第一線,靜心讀書、學習和研究,30多年來就這麼一直走過來。
人常說教學相長,這很有道理。
教學的過程也是催促自己不斷努力、不斷思考和深入學習的過程。
教學也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同時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要把相關知識講清楚,不僅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還要有思想方法、教學方法的總結、提升和創新,這就逼迫自己不斷地學習和思考,這反過來對自己也是促進,促使自己去深入思考和研究,從而把學術研究帶動起來。
我一直認為,對高校教師來說,教學和科研兩者是密切、相互促進的,兩者絕不可偏廢。
我這幾十年來走的路既艱辛而又平淡。
說艱辛是指自己的基礎差,特別是沒有「小學」的基礎,沒有讀「四書五經」的「家學」,需要補修的知識太多太多,這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氣力去彌補自己知識的不足。
正因為此,這些年基本上沒有過過假期、節日,節假日往往是自己最能靜心工作的時候。
說平淡,是指平時就是讀書、撰寫、上課等。
除此之外一般沒有什麼娛樂和休閒活動。
如果偶爾有機會和家人或朋友去登山,那對我來說已是很奢侈的事了。
因為很平淡,所以你問到在任教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影響自己的一件大事,我還真的還一時想不起來。
如果要說影響,那就是得到許多老師的栽培,得到許多同事和朋友的幫助和支持。
特別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他們的鼓勵、支持和幫助,如趙吉惠先生、趙馥潔先生、張豈之先生以及江崇國老師、王志武老師等,他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我終生難忘。
沒有他們的幫助和支持,我不可能在這條路上堅持走到今天。
目前平淡的路還要繼續走。
黃詩煊:得知您去年榮獲了「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今年又獲得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能談談《關學文庫》的編纂和出版情況嗎?
劉學智:由我和方光華為總主編的《關學文庫》系列叢書,去年獲得了由鳳凰衛視和嶽麓書院組織評審和頒發的「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和由中國出版協會頒發的「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這對我們全體作者和西北大學出版社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說明大家的辛勤努力得到了社會的認肯。
「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其獲獎難度比較大,它是由國內外專家學者實名推薦、實名投票評選出來的,是陝西乃至西北唯一的一部獲此殊榮的著作。
《關學文庫·文獻整理系列》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也是很不易的。
這套叢書是在西北大學出版社和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的共同策劃和努力之下,經過省內外 20 多位專家學者近 7
年的艱辛努力完成的。
期間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難,比如文獻搜集的困難、經費的困難、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等。
為了把資料搜集得比較齊全,我們跑遍北京、上海、重慶等以及省內的各高校、省圖、三原、大荔等地的圖書館或檔案館,搜集到一些珍貴的文獻刻本或寫本,在此基礎上,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獻的點校、整理和撰著上面,該套叢書於2015年出版。
其過程儘管艱辛,但大家樂在其中。
因為大家感到,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關學文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屬於文獻整理,一部分屬於綜合研究。
文獻整理部分涉及關學史上29位重要學人的著作,綜合研究撰寫了《關學精神論》、《關學思想史》、《關學學術編年》等,同時為10位最能反映關學發展歷史進程和基本面貌的學人撰了評傳。
全套書共計47冊,2300萬字。
叢書出版後,於2015年由省政府參事室和西北大學出版社共同組織,在北京舉行了首發式,有來自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如陳來、張立文、葛榮晉、陳鼓應、陳祖武、楊國榮、李存山、林安梧、舒大剛、廖可斌等著名學者出席了這次盛會。
他們對這套書總體評價較高,認為它的出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陳祖武先生還預言,隨著《關學文庫》的出版,在未來5-10年內,將會有很多關於關學研究的重要成果湧現出來。
我也很認同這個觀點。
黃詩煊:我們研究的關學,實際上屬於儒學的一個部分,古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這句話高度頌揚了孔子對中國文化的巨大貢獻,您本人也是陝西省孔子學會會長,您認為孔子文化的核心是什麼,對當代社會有什麼積極影響?
劉學智:我認為孔子應該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不僅對他之前的文化做了一個全面的總結,經他總結之後形成的儒家文化,對後來中國歷史文化,包括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民族性格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的核心思想就是禮、仁、知、中庸等,強調仁禮統一、知行統一、孝悌忠恕、中庸和平等等。
儒學於孔子創立之後在其後隨著時代的不同,其思想也有所變化,如孟子主講仁義、性善、仁政、「五倫」、民本、養浩然之氣等,漢儒吸收陰陽五行以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觀念,講「三綱五常」或「三綱六紀」等。
到宋明儒則將其發展為理學的一套理論,主講「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天人合一思想。
總之,中國歷史上的主流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在漢代以後,儒學受到了整個社會廣泛關注。
儘管在漢魏之後有佛教的傳入,道教的生長,但是歷朝歷代的社會治理仍然依據的是儒家思想。
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在儒家文化那裡得到了充分地體現。
一個民族有其核心價值觀,這對該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
可以說,沒有儒家文化主導,我們中華民族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文明程度,也不可能處於世界文化中心的地位。
沒有佛教、道教文化與之並存互補,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也不可能如此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有人說中國過去因為儒家文化而走向專制,甚至有的人把中國社會曾有過的封建專制的帳都算在了儒家的頭上。
我認為,我們不能說儒家思想什麼都是好的,其中也有糟粕,如過分重視群體的價值,而有忽視個體價值的傾向,有過於重視人的義務而忽視個人權利的傾向,也有不重視科學、歧視婦女的情況,這也是不能否認的。
但我認為,說儒家思想在歷史上是維護專制的,甚至把儒家與專制制度劃等號,這是不客觀的。
我的看法是,中國歷史上如果沒有儒家,那會更可能走向專制。
事實是孔孟講的仁義、仁政、民為邦本等,都是在告誡和影響著君權並限制著君權,制約著社會更走向專制。
漢儒董仲舒講「屈君而伸天」,講「災異譴告」,也是在儘可能地限制著君權。
唐太宗在《貞觀政要》中總是一再告誡臣下要愛民、親民,努力實行仁政。
宋明諸儒許多人都對君主提出了批評,朱熹批評的「私慾」許多都是針對當權者說的,並以天理論來約束和限制君權。
黃宗羲甚至對皇權進行了激烈地批評,說「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所以,不能簡單地說儒家文化導致了專制,而是假如沒有儒家文化,中國社會可能會更走向專制。
儒家講仁政、愛民、民本、天下為公、為政以德,「政者正也」以及一些關於為政者修身的思想理念,都對社會起過積極的、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作用。
至於在其後期也確實有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一些消極因素,特別是「禮教」對人性的壓抑,這也是必須承認的,但我覺得如果把很多當時社會中的不良現象的原因都歸在儒學頭上,是不公正、不客觀的。
儒學作為一種既是歷史的並且在今天還活著的文化現象,我們要對其進行客觀辯證地分析,這是我們在今天建立文化自信應持的基本態度。
黃詩煊:當代有很多學者在研究關學思想,您研究了這麼多年關學,一定有獨到的見解。
您認為關學的思想特徵和它的文化精神核心是什麼?
劉學智:關學是儒學發展到宋明時期,在我們陝西關中興起的一個地域性的理學學術流派,它是由張載創立並在關中一直傳承發展著的「關中理學」。
張載的思想對整個宋明理學起了開創和奠基的作用,在整個理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張載及其關學不僅影響了我們關中人的思想和精神風貌,而且也影響到全國。
張載及其關學的思想特徵,我把它概括為躬行禮教、求真務實、重視踐履,經世致用、崇尚氣節,這些思想特徵對關中的文化精神、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四為」是經世致用的經典之說,影響深遠。
《陝西日報》於6月29日刊登了我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張載的歷史地位、精神氣象和當代價值》,你可以關注一下。
黃詩煊:您在陝西師範大學擔任教師或博士生導師期間,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您認為他們在影響之下,有一個怎樣的變化,他們目前的情況如何?
劉學智:我是研究中國哲學和關學的,我的學生目前也基本上是研究中國哲學或關學的。
學生們的成才有多種因素,老師群體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學術團隊和工作環境的影響等,我個人對他們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主要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
我比較自信的是,我希望他們有遠大的理想和學術追求,不要湊熱鬧,而紮下根、靜下心,心無旁鶩地去做自己確信有意義的事、對國家民族有益的事,這一點他們基本做到了。
我特別希望他們以中國哲學或中國傳統文化去安身立命。
現在我很欣慰的是,學生們做得很不錯,有的已經很出色,許多已經是教授或博導了,有的已經出版了多部著作,發表了許多高層次的論文,如廈門大學哲學系的謝曉東,上海大學的朱承,西北大學的魏冬等,他們在中國哲學或關學研究領域,已經進到了一個較深的層次,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是我十分欣慰的。
我相信他們一定能或已經超越我自己!
黃詩煊:時下興起國學熱,很多培訓學校包括社會上的一些企業,都在辦各種國學教育培訓班或講座,您認為學習國學對當代青年人有什麼影響?
劉學智:國學熱,既是這些年中國思想文化比較繁榮的一個體現,也是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在今天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精神需求,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我們的民族在思想領域也有很多困惑或憂慮,那麼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只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去尋找它的根源,就像國家領導人講的,要去尋根,尋文化之根。
這也是社會發展到今天的一個潮流,也是我們的思想文化領域,經過文革以後這麼多年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得出這個必然的結論,必須在國學中尋找解決當今社會問題的良方。
黃詩煊:老師剛談的這些對我們啟發深遠,老師剛送我的這本書我之前在省圖書館略有翻閱,今後回去認真拜讀。
非常感謝老師抽出寶貴時間接受我們的專訪!
(責任編輯:張寧 孫釗)
《關學文庫》集粹八百年
本報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梁樞)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陝西省文史研究館)、西北大學聯合主辦的「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關學文庫》首發式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立文、葛榮晉,北京大...
地方文獻、文叢出版不易,且出且珍惜
地方大型出版項目社會效益極高,這類地方文獻、文叢通常具備著資政、勵志和存史的作用。在推動地方建設,引發人們熱愛家鄉的自豪感,為修志、編寫年鑑、地方百科全書提供歷史資料,為從事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提...
張載四句:中國精神的絕句——肖雲儒談《關學文庫》的學術價值
(文/肖雲儒)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關學文庫》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部叢書包括文獻整理和學術研究兩個系列,共計47冊,2300萬字。叢書總主編劉學智、方光華和編輯群體,遵循編委會主任...
47冊《關學文庫》呈現傳統儒學轉型重要成果
新華網西安12月7日電(記者楊一苗)「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關學文庫》系列日前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這套書共47冊2300余萬字,是我國首部系統整理及研究關學的大型文叢。關學是由北宋...
陝西士人勇於擔當的「關中氣質」從哪裡來?
關學宗脈劉學智:陝西士人勇於擔當的「關中氣質」從哪裡來?作者: 薛曉燕 王雲崗賢言慧語:八百里秦川八百年關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滋養著一代又一代關中士人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