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東漢陵墓中為何沒了陪葬坑?多位考古專家釋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邙山陵墓群中朱倉M722陵園遺址主要遺蹟(圖片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核心提示
邙山帝王陵與秦始皇陵有哪些不同?秦、西漢陵墓中流行的陪葬坑在東漢陵墓中為何見不到了?10月29日,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辦的考古沙龍上,考古界專家為考古愛好者解疑釋惑。
1 秦至西漢:陪葬坑很普遍
沙龍上,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院長段清波從「外藏系統的興衰與中央集權體制的確立」側面,說明了秦和西漢時期陵墓的厚葬之風。
「外藏系統」即指在秦和西漢帝後陵墓之外發現的性質多樣、內涵豐富、數量眾多的陪葬坑。
以秦始皇陵為例,除了陵墓內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陵墓四周還分布著200多座形制不同的陪葬坑。
「這些陪葬坑不僅存在於墓室外墓壙內,在內城之內、內外城之間、陵園外城之外也大量存在,每個陪葬坑對應一個中央政府管理機構,是秦始皇完成構建帝國的表現。
」段清波說。
到了西漢,漢承秦制,陪葬坑的數量由少到多,最後消失。
這些陪葬坑的分布區域比秦陵要小,主要存在於地宮內各層台階上、帝陵和後陵陵園之內及帝後陵園之外。
在西漢11座帝陵中,陪葬坑的數目從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合葬陵長陵的285座,到漢昭帝劉弗陵平陵的1288座達到高峰,然後開始減少,到漢平帝劉衎(kàn)的康陵,陪葬坑只有7座。
陽陵的11個陪葬坑內,出土了「宗正之印」「太官之印」「永巷丞印」等有文字的印章等,佐證了當時各種政府機構的存在。
段清波說,秦到西漢帝陵的陪葬坑,就是皇帝專制中央集權體制下一個個中央政府管理機構在陵園的模擬再現。
從先秦到秦、西漢,再到東漢,陪葬坑在數量上經歷著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再到少,最後消失的過程,布局上經歷著從分散到集中,形態上從多樣化到規制化的發展過程,其興衰恰和皇帝專制中央集權體制的創設、反覆、確立相一致。
2 東漢至魏晉:從簡葬到薄葬
秦漢到魏晉,帝陵的陵寢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邙山陵墓群陵園的發掘揭開了這一神秘面紗。
作為全國最大的陵墓遺址、全國最大的國保單位之一,邙山陵墓群有6代共計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朝代跨度從東周到後唐,是中國帝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分布之密集,數量之眾多,延續年代之長久,堪稱中國之最。
從2003年至今,考古工作者對邙山陵墓群的考古探索一直沒有停止,考古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田野考古質量獎」,入選「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中國重要考古發現」等,讓人們基本摸清了邙山陵墓群中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帝陵的變化脈絡。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研究室成員、邙山陵墓群發掘者之一張鴻亮博士介紹,東漢帝陵相比西漢來說可以稱為「簡葬」,到了曹魏和西晉則實行薄葬。
主要表現為:
東漢時期,帝陵封土為圓形,墓道為一條,坐北朝南,墓室為平面長方形的迴廊式「黃腸石」墓,帝後同穴合葬。
陵園內有石殿、寢殿、園省等大量的陵寢建築。
曹魏相比於東漢,實行薄葬,不封不樹,帝陵無地表標識,墓葬形制和建築方法沿用東漢,但結構已經簡化很多。
墓道由東漢的南向變為東向,墓壙內收台階數量增多,可能多至7級,墓室規模縮小,由方形迴廊式磚石結構墓變為方形前、後室磚墓;帝後由同穴合葬變為異穴合葬,隨葬器物方面廢除「玉衣制度」,不少隨葬品以「刻銘石牌」形式記錄,更講究形式,並非實物。
西晉時期,改兩個陵區為單一陵區,帝陵地表也無封土,出現少量陵園建築,墓壙內收台階的特徵繼續保留,但墓壙的範圍僅限於墓道,墓室結構進一步簡化,變為縱長方形單室,帝後合葬以異穴為主。
北魏的帝陵,由於靠近東漢陵區,雖然年代相隔近300年,但仍基本沿襲了一些東漢帝陵的特徵,如帝陵為圓形,貴族陪葬墓多在帝陵區東部,也有陵寢建築等。
3 陵墓變化折射制度進步
從秦、西漢到東漢,再到魏晉,帝陵的變化原因在哪兒?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認為,研究墓葬制度尤其是帝陵制度其實就是研究文明史,薄葬的推行實際上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段清波認為,東漢陵墓的外部結構、陵園方向、封土形狀等都與西漢不同,東、西兩漢陵墓的變化與漢文明的形成有關,說明皇帝專制中央集權體制已被廣泛接受後,帝陵中也就不需要再用陪葬坑來證明王權的合法性了。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研究室主任嚴輝表示,兩漢陵墓為啥變化這麼大?肯定有背後的歷史原因。
秦、西漢用武力征服,到了東漢,匈奴等問題已經解決,治國理念已經扭轉,奉行以儒治國,這說明國家的文化、科技與制度都在進步。
來源:洛陽日報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有咱洛陽項目
昨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項目入圍終評。本次評選由主辦方從主動申報參評項目、《中國文物報·文物考古周刊》考古發現投稿項目、國家文物局2017年度...
考古奧斯卡︱從洛陽東漢帝陵看兩漢陵寢制度的不同
在去年一整年的海昏侯熱中,讀者們多半會被層層疊疊繁複華麗的隨葬品吸引住目光,而對兩漢高等級墓葬的葬儀葬制本身了解不多。一年一度的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將在10日下午揭曉,在進入終評的二十六個新發...
未解之謎系列之秦始皇地宮
秦始皇地宮,即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
文明探源|秦始皇帝陵再揭秘
秦漢大一統時代,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社會縮影的都城及都城縮影的帝陵,奠定了此後兩千年中國都城和帝陵文化傳統。從秦與西漢帝陵的規劃布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
由方改圓,東漢帝陵為啥和前人不一樣
現在絕大部分墳墓都是圓形的,但如果你據此認為歷史上的墳墓一直都是這樣,那就錯了。通過對邙山帝陵群東漢帝陵歷時15年的發掘考古,河南省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完成的一項考古研究證明,土丘狀的圓形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