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皇陵挖掘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我們通常的理解當中,郭沫若是一位大文豪。
但是除了問號這個名頭,郭沫若還是一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
其在甲骨文上的造詣,更是很難有人一整高低。
然而他的人品並不怎麼樣,不知是文人相輕的原因,還是他本身的毛病。
魯迅先生評價它是「才子加流氓」,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也並不待見他。
我們了解比較多的,還有其挖掘帝王陵墓一事。
首先提出對明十三陵挖掘的,其實是著名的歷史學家、當時北京市的副市長吳晗。
他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申請下來挖掘的手續。
因此和郭沫若一起,提出了隊明十三陵的挖掘。
一開始定下的目標是長陵,它是在這些陵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陵墓。
但是經過很長時間勘測,沒有發現可行的挖掘方式。
準備對相對簡單的定陵練手,也成為了歷史上皇陵文物的一個災難。
對定陵的挖掘,郭沫若等人的運氣可以說是相當好。
剛剛動工幾天時間,就發現了「隧道門」。
並且在半個多月的時間,就挖通了通往陵墓的隧道。
僅僅九個月時間,就挖到了「金剛牆」。
明朝的時候,人們把墓道的牆壁稱作是「金剛牆」。
發現了金剛牆,也代表著發現了陵墓的具體位置。
從1956年5月開始破土動工,到1958年9月,基本清掃工作完成。
萬曆皇帝的陪葬品,開始出現在世人眼中。
▲金剛牆
開掘陵墓之後首要工作,就是對陵墓中的三具骸骨進行修復。
其中包括萬曆自己,以及兩位妃子。
萬曆作為封建社會舊地主階級的代表,修復模型人員完全不根據具體歷史事實,只是單純將萬曆照著地主的樣子修復。
僅僅兩個月的時間,三具骸骨就被修復完成。
只見萬曆皇帝,頭戴瓜皮金絲小帽,鷹鉤鼻子,血盆大口,一腿長一腿短,手握皮鞭。
完全是舊社會的地主階級,正在對農民進行鞭打。
而他的兩位皇后,也是典型的地主婆,濃妝艷抹。
萬曆帝陵中還出現大量陪葬織錦匹料,但是由於保護措施不到位。
用了極其粗糙的手法,簡單的將這些珍貴文物裝裱。
而對古代服飾頗有研究的沈從文,特地趕來對出土文物研究。
當其發現此種裝裱方法後,痛心不已但為時已晚。
而此事未平,全國各地又蠢蠢欲動,要求發掘本地帝陵。
幸虧周下了嚴令,全國各地不准私自開掘陵墓,這場浩劫才得以避免。
就在定陵開掘一年之後,定陵博物館成立。
然而在成立的當天,定陵當中萬曆皇帝原生棺槨被扔。
1959年9月30日民工王啟發,接到了博物館主任的要求「複製的棺槨已經做好,之前的已經沒用了 ,你找幾個人把地宮清理一下。
其中的棺槨抬出來,好迎接領導的檢查」。
當幾名民工對棺槨進行劈砍時,參與定陵開發全過程的王啟發,內心有點不忍。
對主任建議道,是不是可以把它放在一邊?而主任惡狠狠的瞪了一句「你是不是想留給自己?」
王啟發這才接下了後面的話,乖乖的帶人把破碎的棺木抬出去,扔到牆外的山溝當中。
當此事被北京的夏鼐耳得知時,氣的直跺腳,要求立即取回時,但是早已不見蹤影。
然而定陵的悲慘命運還沒有結束,文化開始後幾名年輕人衝到了定陵當中。
從管理員那裡搶來了倉庫的鑰匙,拉出了當中的三具骸骨帝後骸骨,以及大量所謂的罪證(文物、畫像、陪葬品)。
這些人又召集了成百人的規模,就在定陵前的廣場上。
對這三具骸骨進行最後的「審判」,審判結束後幾名彪形大漢將三具骸骨雜碎,將罪證燒毀,然而這一切卻沒有任何人來阻止。
如今走在定陵博物館當中,我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複製品。
其中大部分的文物,都已經被毀在了歷史當中。
至於對於郭的評價,我不想多說了。
▲定陵挖掘隊長反思
最詭異的陵墓,幾百年後終於被挖掘,可是怪事接連不斷!
最詭異的陵墓,幾百年後終於被挖掘,可是怪事接連不斷!歷代君王生前都為自己打造一個輝煌的陵墓,而且一個比一個厲害,奢華程度真是讓人難以想像。一個秦始皇陵就讓人頭痛不已,更多類似宏偉的皇陵比比皆是,...
此墓為帝陵,有傳說無數,郭沫若不聽勸阻硬挖,導致珍寶損失無數
中國古代的帝王陵墓,無一不是珍寶無數,神秘無比,其中還有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珍貴物品。因此,一些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就十分的熱衷於開掘帝陵,以期能解決歷史難題或得到前所未有的發現。大文學家和歷史學家...
十三陵中的定陵為何被第一個挖掘?萬曆皇帝:我給祖宗朱棣背了鍋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為什麼周總理禁止挖掘帝王陵墓?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朝定陵吧
中華歷史五千年,很多真相都淹沒在煙塵之中,而歷朝歷代的皇帝陵墓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通過挖掘古代皇帝的陵墓來了解歷史真相一直是考古界的習慣,但是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挖掘皇帝陵墓,這是為什麼呢?
挖掘明定陵的時候發生一件怪事,嚇的郭沫若再也不敢碰其他的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墳墓,是整個明十三陵中第三大的陵墓,由於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破壞,定陵的外部結構早就已經被破壞掉了,只有內部因為建造的足夠牢固而保存完好。
萬曆私藏小金庫,百年後皇陵慘被發掘,損失巨大,幸得周總理保護
公元1584年,明王朝修建了整個明朝周期最長而且最費錢的皇陵,耗時6年,消耗白銀800萬兩。由於明王朝經歷過萬曆中興的短暫繁榮,所以國庫富裕,一直以修建的皇陵檔次和規模也高於其它陵墓。
唯一被考古挖掘的皇帝陵墓---定陵
明十三陵,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陵區,陵墓規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
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獲得批准之後...
既不幸又幸運的明代陵墓,考古隊發掘3天被迫撤離,結局影響深遠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在距離北京昌平城區十餘公里處,有一座天壽山,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就坐落於此。自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修建長陵起,直至崇禎皇帝朱由檢下葬為止,這座...
萬曆皇帝為何長期罷工?郭沫若挖開皇陵後,大家才明白
在明朝歷史上,有兩個皇帝非常奇特,一個嘉靖,另一個就是萬曆。這對祖孫皇帝,在位時間都特別長,但都是常年罷工。嘉靖皇帝是年年搞修仙,整天就想著能夠長生不老,還給自己封了一個「萬壽帝君」。結果是仙丹...
至今唯一被考古學家打開的皇陵,打開過程心驚膽戰
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曾有一項考古計劃,試圖揭開明十三陵的秘密,最早提出這項計劃的就是我們的大文豪郭沫若。這也是我國第一份由考古學家發起的挖掘皇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