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金石」這個名詞,起源很古。

《呂氏春秋•求人篇》說夏禹「攻擊銘於金石」。

高誘注曰:「金,鐘鼎也;石,豐碑也。

」可知金石是古人銘刻功績的素材。

鍾和鼎是古代青銅器中體積最大的,可以鑄刻長篇的銘文,因此就用「鐘鼎」來代表一切青銅器。

但這個名詞現在不用了,一般已改稱為彝器。

鐘鼎上鑄刻的文字,其內容大多是記錄功績的,字體都是小篆以前的大篆,或稱籀書。

這種文字,從前成為鐘鼎文,現在稱為金文。

秦以前,還沒有刻字紀功的碑石,夏禹的功績記錄在碑石上,我們還沒有發現實物。

有個岣嶁銘,據說是夏禹治水是的刻石,這是後人的偽托。

可知《呂氏春秋》這句話,不很可信。

有銘刻的彝器,始見於商代晚期,所刻的還只是簡單的造器者的名字。

記述功績的銘文,在周代的彝器上才逐漸出現。

到戰國末年,彝器的鑄造就衰退了,因而也不在再有彝銘。

代替金文而興起的是石刻文。

我們現在還保存著的「石鼓文」,是秦國初期的刻石。

以後,秦始皇在泰山、嶧山等四山刻石,是最早的碑版。

從漢代直到清代,兩千年間,我們有了大量的石刻,它的內容不但記述政治人物的功績,還有許多歷史和社會史料。

研究金石文字的這門學科,其主要任務是:(一)古代語言文字的研究。

(二)歷史的研究。

這門學科,稱為「金石學」。

宋代的歐陽修,應該被歸功於金石學的創始人。

近來有人認為金石學這個名詞太舊,又因為過去的金石學者所用的研究方法不科學,不現代化,於是主張改稱為「文物學」或「考古學」。

對於這一意見,我們有必要把這三個名詞的概念弄弄清楚。

我國現有的兩個刊物: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了一個《考古》雙月刊,文物出版社主辦了一個《文物》月刊,這兩個刊物名稱不同而內容則差不多,因而有人懷疑這兩個名詞的涵義沒有什麼不同:考古的對象是文物,文物的研究就是考古。

我以為,這個觀念是混淆了。

《考古》的英譯名是Archaeology,這是國際通用的名詞,義為考古學。

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史前文化,包括人類學、民族學、原始社會學等,主要是探討史前時期的情況。

金石文字、商周史跡之類,嚴格地說,已不在考古學範圍之內。

《文物》的英譯名是Cultural Relics(文化遺物)。

這個名詞的涵義,較「金石」為廣。

一切古器物,不論是有無銘刻文字,都是研究的對象。

金石固不能代表文物,文物也不全是金石。

我不贊同以「文物學」或「考古學」來代替「金石學」,因為這三者的概念各不相同。

金石刻文字,外國人稱為Inscription,這個字,相當於我們的「款識」。

不過款識是專指銅器銘文,不包括石刻文字的。

「款識學」這個名詞已由清代的徐同柏提出來了,我們如果擴大其涵義,則「金石學」不妨改成「款識學」。

但在英語辭典中,我還沒有看到Inscriptology這樣的字,不知道它已成為「學」沒有。

以上內容摘自施蟄存所著《金石叢話》一文,作為讀者的我還是覺得多了解金石文物之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金石學的興衰與傳承創新

【中國話語·傳薪絕學】作者:朱鳳瀚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教授金石學的「金」,主要是指青銅器及其銘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為求將文字資...

金石文化興起,一張拓片,成為收藏市場新寵

拓片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捶拓始於隋代,最早的作用主要是用於臨摹習字。到盛唐時,這種臨字方式被貴族士大夫廣泛採用。到南宋時期,拓片的拓制已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拓片在製作時,先把宣紙潤濕後再...

在中國古代石刻研究的曠野中耕耘

冬末春初,正是萬物萌生的時節。師弟趙超寄來三晉出版社為他新出版的論文集《鍥而不捨——中國古代石刻研究》。倚坐春日之中,漫讀一過,不禁有所感觸,寫下來與考古文博界的朋友們交流。 趙超的研究生導師孫...

北宋開封:金石學的發祥地

金石學是一門以古代青銅器的形制、銘文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既是考古學的前身,又是歷史文獻學、文字學、書法學的拓展,金石學在中國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清代以來,人們對於金石學歷史的研...

常朝華:金石學書目略說

【摘要】這篇文章是對金石學書目的簡單梳理,目的是讓能夠讓學習這門學科的人,通過必要的書目找到合適的路徑儘快入門。【關鍵詞】金石學、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