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紋飾大起底,鑑藏很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和商代後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縟的呈組合的青銅器。


后母戊鼎 國家博物館藏

中國青銅器在世界的影響力並不亞於古老的長城。

中外藏家希望得到一件青銅真器的多不勝數,而掌握其紋飾特徵,則是此類鑑藏的必要前提。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

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

獸面紋盛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常作為主題花紋飾於器物的腹部和頸下。

在衰落後,一般作為輔助紋飾出現於器物的耳、足上。

獸面紋兕觥,通高15cm,寬20cm,重0.72kg(故宮博物院藏)

特點:是以鼻樑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由眼睛、獸角、眉毛、耳朵、鼻子組成一張完整的臉,部分有左右展開的身軀和獸爪。

常見的可分為:牛角,龍角,虎頭形,長頸鹿角形等。

龍紋

《說文解字》記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在青銅器紋飾中,凡是體軀蜿曲如蛇,張口嘴唇外翻,帶角的動物基本可歸於龍紋。

按照龍的形態可以大致分為:夔龍紋、顧龍紋、蟠龍紋、交龍紋、蟠虺紋等等。

夔龍紋

《說文解字》稱:「夔,一足」,夔龍為想像性的單足神獸。

在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常作為主要紋飾,飾於器物口沿下方,或者作為次要紋飾,飾於圈足上。

特點:作爬行狀的龍形側面圖像,有一足、兩足或者無足,通常對稱式出現

青銅鼎,商,通高20.5厘米 口徑17厘米

顧龍紋

是指作回首狀的龍,除了頭的方向不一樣,基本形狀與夔龍紋大體相似。

它盛行於西周中期。

特點:通常幾條龍兩兩相背,中軸對稱以紋飾帶形式飾於器物的口沿和頸部。

外叔鼎 西周中期 陝西岐山出土

蟠龍紋

也稱「卷龍紋」,就是將龍的身軀以龍首為中心盤捲成圓形,流行於商末周初。

特點:一般裝飾在銅盤的中心,有時龍首還會做成立體狀,更具藝術感。

蟠龍紋盤 商代晚期 浙江溫嶺琛山出土

交龍紋

就是龍身體相互交纏的圖像,其中有一種由兩條或兩條以上小龍相交,組成紋飾單元,密布於器物表面的交龍紋飾又稱為「蟠螭紋」,流行於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

特點:有兩龍相交,也有多龍相交,相互組合,千變萬化。

秦公簋 春秋中期 傳甘肅天水出土

蟠虺紋

蟠虺紋即許多小蛇相互纏繞在一起的圖案,多作為器上的主體紋飾,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特點:不過「虺」是古書說的一種毒蛇,與小龍「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重點是頭部刻劃簡單。

蟠虺紋鼎 春秋晚期 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

鳥紋

青銅器上的鳥形紋飾最早出現於殷墟時期,其沒落期約在西周中期以後。

一般可分為小鳥紋和大鳥紋,以及比較特殊的鳥類紋飾——鴟鴞紋。

小鳥紋

最早出現,常常以寬頻狀的形式飾於器物的頸部、肩部,作為輔助紋樣。

小鳥紋大致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鳥身豎立,另一種鳥身橫置。

大鳥紋

最早出現於殷末周初,盛行於周昭王和穆王時期。

其開始出現就被用作主題紋飾,並占據了青銅器的主要部位,其特點在於有華麗的冠羽。

鳳鳥紋爵,西周,通高22cm,最寬17.1cm(故宮博物院藏)

鴟鴞

就是貓頭鷹,這種紋飾在商代晚期的青銅器中有時會作為主題紋飾出現。

比較著名的一件器物就是婦好墓中出土的鴞尊。

鴞尊 商代晚期 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

變形動物紋

就是選取某種動物紋飾的部分結構進行藝術再加工,使紋飾更加簡潔、抽象。

這類紋飾有鱗紋、竊曲紋、波曲紋等等。

鱗紋

取龍、蛇的鱗片排列組成的紋飾。

周生豆 西周中期 陝西寶雞出土

竊曲紋

《呂氏春秋·適威篇》:「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

」文獻中描述的形狀與這種紋飾大體符合,於是便以「竊曲紋」來命名。

主要構成都是捲曲的細長條紋,這種紋飾在青銅器上往往連接成帶狀,裝飾於器物的口沿下方或器蓋邊緣。

從西周中期出現後,一直流行到春秋中期。

波曲紋

又稱「波帶紋」、「環帶紋」,形狀如同一條寬闊的帶子,呈現波浪狀起伏的形象,波峰間的空隙常常填有動物形或幾何形的線條,是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早期青銅食器和酒器的主要紋飾之一。

頌壺 西周晚期 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其他動物紋

除了以上神話傳說中的和藝術再加工的動物紋飾,青銅器上還有各種現實動物。

比如蛇紋、虎紋、牛紋、羊紋、鹿紋、象紋、兔紋、魚紋、龜紋、蟬紋、蟾蜍紋等等……

幾何形紋飾

是一些點、線、圈圖案的集合,除少數被用作主紋飾外,多數是作為輔助陪襯紋飾使用的,它也是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紋飾樣式,來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陶器上的紋飾。

比較常見的有連珠紋、渦紋、雲雷紋等。

連珠紋

又稱「聯珠紋」,是由多個小圓圈橫向排列構成的帶狀紋飾,這是青銅器中出現最早的紋飾之一,在二里頭時期的銅爵和銅斝的腹部已經出現,商代比較流行,常用作界欄性紋飾。

獸面紋鼎 商代早期 陝西銅川三里洞出土

渦紋

又稱「火紋」,形狀近似旋轉的水渦,也有學者認為這種紋飾代表太陽,中間的弧線表示火焰的流動。

這種紋飾流行的時間很長,從夏代晚期到戰國從未間斷。

渦紋鼎 商代晚期 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

雲雷紋

是「雲紋」和「雷紋」兩種紋飾的合稱,圓形螺旋狀的是雲紋,方折角螺旋狀的是雷紋,但實際上由於方圓的區別並不明顯,所以常使用合稱。

獸面勾連雷紋鼎 西周早期 陝西長安新旺村出土

人物畫像紋

用寫實的手法在銅器上描繪出當時貴族的社會生活和戰爭場面,題材上不再只拘泥於鬼鬼神神,構圖上也基本擺脫了之前規律化的對稱圖案,畫面更加豐富生動。

這類紋飾最早出現於春秋晚期,一直流行到戰國晚期。

嵌紅銅狩獵紋壺 戰國早期 河北唐山賈各莊出土

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青銅器物,形制端莊厚重,精細華麗,紋飾多為饕餮紋、夔龍紋、動物紋及幾何形圖案。

從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風格趨於簡樸,形制放達隨意,紋飾也多為精線條的幾何圖案。

春秋後期至戰國時代,形制輕薄精七紋飾除動物紋、幾何紋外,還有用細線雕刻狩獵、戰爭、宴會的圖案。

識別青銅紋飾,將對青銅器鑑藏斷代大有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之印記|如何快速辨別青銅器上的紋飾?

藝術越古老,它越親近動物題材,以地域為區分的人群,都會用神化了的動物認同信仰。神化了的動物們,給早期文明時代的人類帶來了許多精神慰藉,也促使人們創造出了許多不朽的藝術品。青銅藝術便是最好的見證!...

商周時期青銅文物鑑賞:工藝真是太贊了!

把尊舉爵念商周商晚至東周戰國是我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東漢以後逐漸勢微。到宋代仿古之風陡起,但鼎彝之器其型其紋都早已脫型於三代吉金,眾人收藏之心銳減,其市價不及一二,無甚聊意。三代青銅傳世甚少,多...

國之器——青銅器

青銅器;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

江漢湯湯——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

2014年9月2號,我來到國家博物館,來感受湖北先民給我們留下這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江漢湯湯」是《詩經•江漢》中描繪先秦時期湖北大地江河縱橫的詩句。先秦時期的湖北,北接中原,南通百越,西達巴蜀...

【青銅器紋飾識別指南】之龍紋

2 、龍紋關鍵詞:蛇身、長吻、有角在商周青銅器紋飾中,龍紋是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圖像,基本貫穿了整個商周時期。作為中國神奇動物中永遠的大佬,《說文解字》記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

商代青銅器紋飾解密

商代青銅器的器壁裝飾第一部分:簡介商代青銅史的分段早在十九世紀中葉,丹麥考古學家湯姆森就人類歷史的發展,首先提出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分期方法。這裡所指的青銅時代顯然指的是一段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