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部全面介紹阿勒泰地區考古與歷史的文集出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疆阿勒泰地區考古與歷史文集

內容簡介

搜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首次的考古發掘始於1963年,當時文物考古工作者對阿勒泰市切木爾切克(當時稱克爾木齊)墓葬群進行了清理髮掘,墓地所反映出的考古學文化,被命名為「克爾木齊文化」,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阿勒泰地區由此眾多學者關注的地域之一,這些探討對於研究歐亞草原早期文化的產生、交流、演變有著重要的意義。

各位學者的不同意見,從側面也反映出阿勒泰地區考古學文化的複雜性。

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在阿勒泰市、布爾津縣、哈巴河縣清理髮掘約600座古墓葬,多數墓葬有封堆,僅有少數既有封堆,又有石圈的墓葬,有的封堆內有石棺墓。

從墓葬形制來看,有豎穴石棺墓、豎穴木棺墓,豎穴土坑墓以及無墓穴墓等,年代多在漢晉時期,部分石棺墓屬於青銅時代。

這本文集彙編了1963年及其之後的考古發掘簡報18篇,相關研究論文30篇,涉及青銅時代到隋唐的古代墓葬、以及岩畫、鹿石、石人方面的調查和研究,並且收集了相關歷史文獻、牧業經濟、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至今為止唯一一部全面介紹阿勒泰地區考古與歷史的文集。

可貴的是,對於一些早期簡報中的表格編排以及文章疏漏,進行了修正。

古代遊牧人群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史前草原遊牧文化在中國古代文明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對古代遊牧人群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對這類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有利於促進遺址所在區域的社會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環境建設。

對古代遊牧文化進行考古研究,揭示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探討其社會經濟形態和文化特徵,是中國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學術領域之一。

亞歐草原不同時段各地區之間儘管存在著頗多相似的文化因素,但是不同地區之間在文化內涵方面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在遊牧、畜牧業經濟形態形成之後,遊牧部族的遷徙活動頻繁,文化因素的相互滲透和傳播較之農耕地區要迅速得多,從而文化面貌上呈現出錯綜複雜的情形。

這正好成為亞歐大陸草原文明研究的難點和吸引人之處。

這其中不同地區和人群之間的文化傳播,以及相互影響是國際學術界最為關注的研究課題。

本文集的出版,無疑為亞歐草原早期文明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們為什麼考古——從公眾的誤解說起

兩個月前,我才知道有一個叫「悟空問答」的平台,抱著一種新鮮感,註冊了一個帳號,並在平台上回答了一些問題。在這段日子裡,接觸過不少涉及考古的題目,也做過一些回答。但是,頗受觸動的是,發現大家對「考...

2009年新疆伊吾縣托背梁墓地發掘簡報

內容摘要: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學研究中心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地區文物局。【摘要】200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地區文物局以及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學研究中心聯合組成的考古隊搶救性...

吉木乃縣首次發掘40座青銅時代至唐代墓葬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張迎春報導)為配合國道219線吉木乃縣至和布克賽爾縣公路工程建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一共發掘青銅時代至唐代墓葬40座。3月21日,記者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疆東天山發現2000多年前的大型古墓群

這些古墓群是秦漢時期的,幾乎占據了山丘頂部。可以回想當年的工程是多麼的巨大和艱苦。然而當地的人們卻認為那是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經由新疆的考古隊的調查,在依據存有史料,初步是判斷為秦漢時期的大型古...

毛家坪的深度

□汪彤在毛家坪見到梁雲的那天,是在一個艷陽天。他步伐蹣跚,曬成古銅色的臉上戴著一副近視眼鏡,鏡片在耀眼的陽光下反射著亮光。作為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領隊,梁雲帶領著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

考古揭秘宋玉筆下的高唐觀

重慶市巫山縣西北部巫峽鎮高唐村三組,長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鶴峰上,便是高唐觀遺址。這裡因戰國時期著名楚辭家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而聞名。高唐觀遺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遙對南陵,遠眺巫峽。《高唐賦...

既是藝術更是科學--韋娜工筆畫(葉萬松)

韋娜著《洛陽漢墓壁畫藝術》,是研究洛陽曆年來出土的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墓葬壁畫的學術論著。它所選用的壁畫摹本, 大多是韋娜先生從她自己的洛陽漢墓壁畫臨摹作品中選輯的。編輯出版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