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冰箱」,最有名的越王勾踐劍,都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湖北省博物館坐落於武漢東湖風景區,始建於1953年,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館藏精品中最著名的是戰國早期東周時期文物曾侯乙編鐘,此外還有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鄖縣人頭骨化石等。

攝影/黃華

曾侯乙墓出土的主棺分為內、外2件。

這是湖北省博物館一樓右手曾侯乙墓展廳內的東周時期文物曾侯乙墓主棺外棺。

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曾侯乙墓內棺,長250厘米,通寬127厘米,高132厘米。

內棺以紅漆作底,飾以黑、黃、金等色紋飾。

圍繞內棺兩側的窗格紋,勾勒出許多龍蛇、鳥獸和神怪圖案,更有手持雙戈戟、頭生雙角的羽人武士,守衛著主人。

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曾侯乙墓展廳內的曾侯乙墓彩繪陪葬棺。

攝影/黃華

鹿角立鶴,戰國時期東周青銅器,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種想像中的吉祥物。

看到這個時讓我想起了「九頭鳥」這個詞。

攝影/黃華

戰國的青銅尊盤,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盤口沿的鏤空附飾採用熔模鑄造工藝製成。

攝影/黃華

東周銅升鼎,通高35.2厘米,重20.5公斤。

鼎是煮食用器,陶鼎始於新石器時代,後成為祭祀禮器,被賦予權力色彩。

升鼎是祭祀中用於盛放煮熟牲肉的器皿。

曾侯乙墓共出土9件銅升鼎,搭配8件銅簋,以九鼎八簋的規格象徵國君的身份。

1978年出土於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東周銅聯禁對壺,左壺高99厘米,重106 公斤;右壺高99厘米,重99公斤。

周文王吸取商朝奢靡亡國的教訓,將盛放酒器的器皿命名為「禁」,告誡子民禁止酗酒。

曾侯乙銅禁上承放著2件碩大的銅壺,總重超過240公斤,由底部4隻玲瓏小獸承重,體現了力與美的結合。

1978年出土於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東周銅鑒缶為戰國早期東周文物,鑒缶總重168.8公斤,是一套大型酒具。

在盛水的「鑒」內裝上盛酒的「缶」,鑒與缶之間可以放置冰塊,堪稱最早的「冰箱」。

鑒底設有3個拴鉤,套住缶底的榫眼,可使缶固定在鑒中。

1978年出土於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這是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

攝影/黃華

東周曾侯乙編鐘,總重2567公斤,長鍾架長748厘米,高265 厘米;短鍾架長335厘米,高273厘米。

曾侯乙編鐘是目前考古所見最大、最重、音樂性能最完好的打擊類樂器。

全套編鐘重5噸,共65件鐘,十二律齊備,每件合瓦形鍾均能演奏呈3度音階的2個音。

編鐘上的銘文記錄了一部金光閃爍的樂律經典。

1978年出土於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曾侯乙編鐘近照。

攝影/黃華

東周銅建鼓座,重192.1公斤。

這件建鼓座是承插建鼓的底座,由8對大龍簇擁著中心圓柱,大龍身上盤繞著數十條小龍,變幻莫測,生動有序。

擊鼓時,鼓聲仿佛驚醒了群龍,達到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統一,是目前所見最精美的先秦建鼓座。

1978年出土於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東周銅鎮,通高8厘米,底徑11.8厘米。

古人習慣席地而坐,為了避免風把蓆子掀起,會用較重的器物壓住蓆子的四個角,稱為「鎮」。

曾侯乙墓出土的銅鎮以四件為一組,狀如半球,內部中空,鑄為相互糾纏的龍形。

1978年出土於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彩繪龍鳳紋蓋豆,戰國早期文物,通高24.3,長20.8,寬18cm,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攝影/黃華

東周彩漆木雕鴛鴦形盒,這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第1件文物,發現時,它正在水面上漂浮,宛如一隻活的鴛鴦。

漆盒腹部兩側繪有武士隨鼓起舞,和神獸持棒奏鐘的圖案,讓人們第一次了解編鐘的演奏方式,以及古代宮廷樂舞場景。

1978年出土於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東周彩漆后羿弋射圖衣箱,長69厘米,寬49厘米,高37厘米。

上古時代狩獵採用弋射,箭的尾部帶有繩子,便於撿拾獵物。

這件衣箱箱蓋上繪有一幅射日圖,圖中以三足烏鴉象徵太陽,在扶桑樹下,一名勇士持弓射落烏鴉。

體現了戰國時代人們對后羿射日的理解。

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此金杯為戰國早期東周文物,高10.65厘米,重789.92克,出土於曾侯乙外棺的底部。

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攝影/黃華

用這種類似萬箭穿心的方式展示矛的方式挺特別。

攝影/黃華

這也是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著名的鄖縣人頭骨化石。

攝影/黃華

這是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

春秋晚期文物,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

長55.7厘米,寬4.6厘米。

劍身中脊起棱,飾黑色菱形花紋。

正面近格處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

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綠松石。

攝影/黃華

明金錠,梁莊王墓共出土2件金錠,是朝廷賞賜的定親禮物。

其中1件金錠使用的是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在外國採買的黃金。

這是現存唯一一件有銘文記載的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文物。

2001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墓。

攝影/黃華

明金壺、金爵,壺重868.4克,爵重162.7克。

這件金壺的壺體、蓋等部均分件捶揲,再焊接成器,壺底外壁刻有30字銘文,表明這件金壺出自宮廷作坊銀作局。

2001年出土於鍾祥市梁莊王墓。

攝影/黃華

明金鑲寶石帽頂,高7.5厘米,底徑4.8厘米,重76.7克。

這件帽頂頂部以拴絲工藝鑲嵌一顆近200克拉的橄欖形無色藍寶石,是目前考古發現最大的無色藍寶石。

2001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墓。

攝影/黃華

這是金鑲淡黃藍寶石冒頂,2001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墓。

攝影/黃華

這是金鑲藍寶石冒頂,2001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墓。

攝影/黃華

這是這是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紋冒頂,2001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墓。

攝影/黃華

這是金「大黑天」舞姿神像,高9.4、底寬5.4cm、重114.1g。

此像系帽飾,浮雕密教大黑天像。

2001年出土於鍾祥市梁莊王墓。

攝影/黃華

這是皮弁,2001年出土於鍾祥市梁莊王墓。

出土時皮弁已朽,尚存金玉附件134件,計有:貫冕金簪1件、金方環2件、金花紐5件、弁珠123顆。

攝影/黃華

這是荊楚百年英傑展廳內的一個背景牆。

攝影/黃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博物館奇妙之夜

有人說,想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最好的去處是博物館。既然大伙兒已經到了武漢,不參觀一下省博物館怎麼行呢?

湖北省博,聽千年前曾侯乙編鐘的動人樂章

清晨,乘車來到東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館。走進館前,首先呈現的便是董必武先生所提寫的館名「湖北省博物館」。董老作為湖北人,在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所以在建國初籌建湖北省博物...

行見錄: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東湖之畔武昌區東湖路。省博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餘件(套),有中國規模最...

震古爍今!盤點中國七大絕世寶藏

導讀:中國上下五千的的悠久歷史,地大物博,古人更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中國七大絕世寶藏,看看都有哪些奇珍異寶。第七位:梁莊王墓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青銅「史書」敘瑰麗楚文化

——「江漢湯湯——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亮相國博曾侯乙墓、編鐘、越王勾踐劍,讓江漢地區的青銅器享譽中外。7月3日至9月3日,湖北省博物館帶著本省境內出土的122件(套)商周文物,以「江漢湯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