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通論#第一章 概論 內容梳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章內容梳理

★★★考古學的定義

研究和認識文物的特點,對於揭示文物博大精深的內涵,文物學科建設和文物工作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

與廣義歷史學的不同的是,考古學運用科學方法發掘、整理古代人類各種活動遺留的實物,並據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

考古學屬人文科學。

★★★考古學研究對象

既人類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動中留下來的帶有人類活動痕跡的各種各樣的遺物和遺蹟現象,包括製成品和非製成品。

在人工製品中除完整器物外,廢棄品和特殊物品及其附著物也應予以重視。

考古學研究的時間範圍既可以包括古代文物、近代、現代文物,而考古學研究的是古代的遺存,這就存在著一個時間範圍問題。

考古學研究的上限,始於人類的產生,其下限,我國考古界一般定在明代結束。

注意區分考古學與「金石學」、「古器物學」的關係。

(根本上是研究資料和手段的不同)。

科學上的「考古學」這一名詞,也就是我國要學的考古學這門學科,是從歐洲文字翻譯過來的。

考古學(Archaeology)是一門近代才形成的嶄新的科學,它發祥於歐洲,以後普及到世界各國。

具體說,考古學在歐洲19世紀中葉以後,在我國則是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逐漸形成。

它包含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和田野考古學等分支,並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領域內的許多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的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係。

考古圖 中國近代以來的考古學前身是北宋時期的「金石學」。

「考古」一詞源於北宋中葉(11世紀)呂大臨編撰《考古圖》一書,它將「考」與「古」聯繫起來,「考古」一詞最早出現。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學」,研究對象僅限於古代的「吉金」(青銅器)和石刻。

由於金石學在研究對象和方法上的局限,其並不等於現代意義上的近代考古學。

★★考古學文化及命名方法

指分布於一定區域,存在於一定時間,具有共同特徵的文化遺存總和,是特定文化遺存的共存關係。

它反映了人類活動遺存的類別或不同群體的區分與聯繫,以及由它表述的人們共同體的歷史演變過程。

考古學文化的命名方法多種多樣,對考古學文化的命名,首先要看被命名的文化遺存能否構成一種「考古學文化」。

如某類文化遺存還不能構成一種「考古學文化」,就不能對其進行命名。

一、以首次發現的典型遺址所在的小地名(鄉鎮或村莊名)命名 這種方法應用得最為普遍。

如歐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魯特文化、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國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丁村遺址

二、以小地名命名的基礎上加前綴命名 如甘肅仰韶文化、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湖北龍山文化、浙江龍山文化等等。

為了避免混亂,許多這一類名稱已改用當地典型遺址的小地名來命名。

如甘肅仰韶文化改為馬家窯文化,湖北龍山文化改為石家河文化,浙江龍山文化改為良渚文化。

三、以某一遺址的某一期文化遺存命名 這是由於發掘地點中不止一個文化,可對地名加後綴,以資區別,如廟底溝二期文化、青龍泉三期文化(見屈家嶺文化)、後岡一期文化、後岡二期文化、後岡三期文化(後岡三疊層)等等。

四、以文化特徵(或特徵性遺物、紋樣等)命名 如解放前仰韶文化與彩陶文化是同一個概念,龍山文化與黑陶文化是同一個概念。

這種命名方法近年來已不經常使用。

因為這種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徵代替整個文化的特徵,同時這種個別類型的特徵遺物,還可能分屬於不同的考古學文化。

五、以同一類型遺址中文化遺存最豐富、最能反映其文化的遺址命名 如青蓮崗文化--北辛文化,花廳遺址--大汶口文化,登封玉村類型--洛達廟類型(鄭州)--二里頭文化等。

六、以時代、朝代或國家、古族的名稱命名 如舊石器時代文化、新石器時代文化、青銅時代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先商文化、商周文化、兩漢文化、楚文化等。

這種命名方法,不能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考古學文化,他們屬於泛指,故不應屬考古學文化之列。

★★★考古學時代

一、石器時代

1、舊石器時代(距今300萬年至距今約1萬年) 劃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別對應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舊石器時代在地質學上屬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

舊石器時代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生產工具主要為比較粗糙的打制石器,人們從事採集、漁獵的生活,多居住在洞穴中,這時期陶器尚未出現。

2、新石器時代(距今300萬年至距今約1萬年) 這時期的人類已屬現代人的範疇;地質時代上為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公元前1萬年--公元前21世紀(夏代)(也有觀點認為下限為公元前3500年:仰韶文化後期)新石器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大轉折,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經濟革命。

從這一時期開始,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 (1)、由打制石器發展到磨製石器 (2)、經濟生活由以採集和漁獵為主的掠奪性經濟轉變為以種植農業、家畜飼養業為主的生產性經濟 (3)、人類開始過定居生活,這時期出現了固定的村落和墓葬 (4)、陶器出現 以上幾個因素並不是同時出現的,其中農業和家畜飼養業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開端的標誌。

二、青銅時代

考古學上即石器時代之後的又一個時代。

青銅是紅銅和錫和鉛的合金,具有熔點低、硬度大和易鑄造的特點。

由於發展不平衡,世界各地進入青銅器時代有早有晚。

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較早進入並同時產生了文字。

而歐洲大部、中亞、西伯利亞在青銅時代尚未出現文字。

日本的彌生時代、美洲、大你洋洲、非洲部分地區沒有經歷青銅時代。

中國的夏、商、西周、春秋時期屬於青銅時代,並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國家,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文字都比較發達。

三、鐵器時代

考古學上繼青銅時代之後的一個時代。

以冶鐵和製造鐵工具為標誌。

中國約於春秋末期進入鐵器時代。

由於鐵礦分布較廣,鐵的硬度和韌性較高,鐵器很快取代石器和青銅器,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巨大作用。

★★考古學分支

從方法上分:田野、水上、航空、科技、實驗、民族、計量考古等。

從研究對象上分:史前、歷史(文字資料豐富,中國漢以後)、田野考古學。

從地域上分:自然地理;國別(歐洲考古學、埃及考古學、中國考古學、日本考古學等)

按系分:美術、建築、宗教考古等

★★考古學與其它學科的關係

考古學與歷史學

考古是史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使人類歷史觀徹底改變,出現現代歷史觀,是歷史學發展的高級階段,擴大了歷史學的範圍,是歷史學研究的前緣學科。

陳寅恪:史學之所有有發展,是因為新材料的發現。

考古學與體質人類學

體質人類學和考古學的關係十分密切。

無論是史前考古學還是歷史考古學,都要依靠體質人類學。

從骨骼判斷死者的年齡和性別,世紀之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經過鑑定性別、年齡的人骨資料,可以探討當時的喪葬習俗、婚姻制度和社會組織形態。

在新石器時代考古學中,這對研究當時的氏族制度的發展和解體也有重要意義。

延伸思考: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的關係

★★★ ★★★考古學年代

相對年代

相對年代是指文化遺存在時間上的先後關係。

斷定相對年代,主要是依靠地層學和類型學的研究。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學的手段和文化遺存的對比研究,來斷定遺蹟和遺物的相對年代。

絕對年代 指文化遺存形成時的具體年代(距今年代)。

在史前時期,確定遺蹟遺物的絕對年代主要依靠自然科學方法測定。

(歷史時期主要依靠文獻記載)。

主要方法有放射性碳素斷代、古地磁斷代、熱釋光斷代、樹木年輪斷代、鈾系法斷代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錢山漾文化」命名昨正式公布

光明網11-17 08:45顯示圖片記者昌銀銀本報訊「錢山漾文化」成為湖州這座城市擁有的首張「考古學文化」名片。歷經多個階段的考古發掘和嚴謹的學術研討,「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暨錢山漾遺址...

李伯謙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和學術成就

構建青銅文化結構體系 1926年考古學家李濟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這是中國學者自己主持的第一次考古發掘工作。1928年,在傅斯年的努力爭取下,剛剛組建的中央研究院設立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下設考...

新疆疏附縣烏帕爾石器遺址略述

20世紀50年代以來,新疆考古在天山南北的調查發掘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迄今尚未發掘過明確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或墓葬,新石器時代考古仍是空白領域。在農業、冶金與城市等文明起源要素的探索成為中國...

「早期夏文化探索」課題籌備會會議紀要

為了探索早期夏文化研究,「早期夏文化探索」課題籌備會於2016年12月18日上午在鄭州市召開,會議探討了課題的申報立項等相關問題。會議由鄭州市嵩山文明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張建華主持,出席會議的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