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齡醫學專家:50歲之後不要吃粗食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認為,非但老人不要再吃粗食,連高齡前期的50多歲,也該為健康高齡做準備,開始均衡飲食,並注意攝取蛋白質,不需執著於粗食了。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今日最熱 連中文系都要全英語授課?雙語國家政策顛覆大學,是國際化或自廢武功?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日本高齡醫學專家:50歲之後不要吃粗食 許多人特意選擇粗食,顯示重視健康養生,以糙米、雜糧為主食,基本上不吃肉。

但對於高齡者來說,這卻容易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進而導致營養不良、加速老化,以及肌肉流失等後果。

127678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文 黃惠如 天下Webonly 發布時間:2020-08-24 127678瀏覽數 美食當前,許多人會避開吃肉,特意選擇粗食,顯示重視健康養生,但粗茶淡飯是美德,已經是過去式。

日本許多活躍的高齡人士都坦言,活力的來源是:肉。

83歲《窗邊的小荳荳》作家黑柳徹子依舊主持節目活躍在螢光幕前,她曾接受採訪時說,每天都吃肉。

80歲還能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家三浦雄一郎分享養生秘訣則是,每週吃一、兩次300公克牛排。

100歲的攝影家笹本恒子風采令人嚮往,電視台也去拍攝她每天吃肉的樣子。

(看更多:破除迷思 蛋白質到底該怎麼吃?) 東京都健康長壽研究所社會參與暨地區保健研究團隊研究部長新開省三在所著的《過了50歲不要吃粗食》指出,老人營養不足會提高死亡率,以及增加失智的風險。

他認為,非但老人不要再吃粗食,連高齡前期的50多歲,也該為健康高齡做準備,開始均衡飲食,並注意攝取蛋白質,不需執著於粗食了。

否則營養不足會快老。

其實不只新開省三,日本許多學者也對粗食提出警告。

如在日本最早發表延後老化飲食指標的人間綜合科學大學教授熊谷修也出版《不想請照護,就停止粗食》,以及日本醫科齒科大學名譽教授藤田紘一郎也從腸道觀點,提出《50歲之後開始吃肉》,他自己也每週吃兩次牛排。

廣告 在日本,粗食風潮源自於九○年代中期,因為飲食逐漸西化,日本人米飯、蔬菜愈吃愈少,肉類、油脂愈吃愈多,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成為重大健康議題,回歸粗食形成風潮。

而粗食在日本指的是,以糙米、雜糧為主食,多吃當季蔬菜、只吃少量魚類,基本上不吃肉,也吃味噌、納豆等發酵食物等。

從數字來看,日本人的蛋白質攝取量也從九○年代中開始斜坡下滑,2018年平均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70.4克,竟然和戰後糧食缺乏時差不多。

不過,日本蛋白質攝取量下滑,不只是粗食風潮,也和減肥、活動量不足有關。

學者擔心粗食不是沒有道理。

(看更多:銀髮族吃越清淡,越營養不良!) 廣告 日本《醫學時事網站》針對75歲以上500位健康老人,以及評估上已經需要照護的75歲以上老人500人調查發現,76%的老人認為,為了健康,粗食很重要。

再往下細問發現,認為粗食重要的人,8%的老人會因為粗食而減少食量,72%老人也會稍微減少。

日本靜脈暨腸道營養學會理事長東口高志分析調查數據認為,日本75歲以上老人幾乎食量不足、吃不夠,很大的原因是「粗食重要」的觀念過於滲透人心。

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曾針對東京都小金井市及秋田縣南外村1048人歷時8年的調查調查,新開省三引用調查結果的4個數據解釋他的主張。

一、微胖的人活比較久。

廣告 女性身體質量指數(BMI)23~25、男性22~24存活率最高。

日本50歲女性平均身高為157公分,BMI是體重除以身高(單位公尺)平方,換算下來,約是57~63公斤,這樣的體重可能很多人會一直嚷嚷要減肥。

而身體質量指數最低的一組,存活率也最低。

二、總膽固醇略高的人存活率較高。

健檢或身體檢查,若總膽固醇紅字,會讓人緊張。

因為膽固醇太高,會造成動脈硬化,最後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但數據顯示,女性總膽固醇207~229mg/dl,男性185~208mg/dl,比正常值200mg/dl略高的人,存活率最高。

膽固醇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尤其是女性過了更年期,荷爾蒙減少,總膽固醇會增加20~30mg/dl。

三、血清白蛋白高的人存活率高 廣告 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的蛋白質,血液中血清白蛋白高的人營養充足,相反地濃度低就有營養不足的危險。

調查也發現,血清白蛋白高的人存活率高。

四、血紅素高的人存活率高 血紅素是紅血球裡的蛋白質,將氧氣送往全身,紅血球也和鐵、脂肪關係密切。

調查發現,血紅素高的人存活率較高。

台灣人便當裡常常排骨、雞腿一大塊,看來好像蛋白質不會不足,但其實不然。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在所著的《逆齡餐桌》指出,若以一般建議老人蛋白質攝取量為體重每公斤1.2克計算,男性若以70公斤推估一天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為84克,女性若以60公斤推估,所需蛋白質應為72克,但《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發現,55~64歲男性蛋白質攝取為74克、女性為57克,普遍蛋白質攝取不足。

廣告 蛋白質不足的後果之一就是肌肉流失。

最新公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 男性80歲時和19~44歲相比,肌肉量少了6公斤,女性則少了2.2公斤。

粗食或減肥,都因為少吃導致肌肉變少、變瘦,也有骨質疏鬆風險。

50幾歲是雖然還在職場打拼,但不可否認地同樣也是高齡前期,飲食上要從粗食轉變成以肉魚蛋奶、蔬菜等的均衡飲食,為高齡時的健康生活做準備。

(看更多:80歲有20歲的體能 英國長壽專家傳授青春永駐的關鍵秘訣) (責任編輯:呂冠璇)   關於作者黃惠如 曾任康健雜誌總編輯,並獲國內外多項新聞獎項,如亞洲新聞卓越獎(SOPA)吳舜文新聞獎雜誌報導獎首獎、消費權益新聞報導獎首獎等。

著有《慢老》、《走吧,有些遠路是必須的》、《當爸媽變成小孩》、《魔法健康飲食》、《別讓身體比你老》、《代謝好加倍瘦》、《不減肥才能瘦》等。

2017年赴印度瑞詩凱詩取得200小時瑜伽老師證照(200-hourYogaTeacherTraining)。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粗食 #高齡 #飲食 #蛋白質 #肌肉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超加工食代,揭開美味背後的秘密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日本高齡醫學專家:50歲之後不要吃粗食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