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現漢代古城 將有望建成漢城遺址公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北京發現漢代古城。

「要動土,先考古。

」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文物部門從全國挑選了2000餘人參與此次考古勘探,共完成100多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相當於142個足球場。

2016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聯合舉辦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就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設以來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總體情況進行介紹。

數月以來,文物部門2000餘人參與考古,勘探總面積相當於142個足球場。

發掘了1092座古墓、一座漢代古城,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

據介紹,2016年2月26日至9月28日,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責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通州區潞城鎮的胡各莊村、後北營村、古城村等地區展開了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

為確保副中心建設工程前期考古工作的順利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9家具有考古團體領隊資質的單位,總人員達2000餘人積極支援副中心建設,共同完成了101.3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勘探面積相當於142個足球場大小,以及4萬平方米的發掘任務,共發掘戰國至清代墓葬1092座。

其中在胡各莊村,共發掘了62座戰國晚期至西漢瓮棺葬。

文物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集中在一個區域內一次性的發掘,這個數量以前是很少見的。

此外還發掘漢代城址1座、漢唐窯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條。

出土各類陶器、瓷器、釉陶器、銅器、鐵器、鉛器、料器、皮革器等文物萬餘件(套)。

對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墓葬、窯址、地層剖面共計60處遺蹟進行整體遷移保護。

考古發現的延綿連續的地層既有自然堆積也有人為堆積,還有地震形成的斷裂層,為了解通州地區2000年來自然環境的變遷、人地關係提供了證據。

大量戰國至漢代墓葬形制多樣,為研究北京戰國晚期到漢代以來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

大量文物為探索北京東部地區漢代以來的社會文化面貌、經濟發展狀況、人口密度和分布、喪葬習俗等提供了證據。

考古資料表明,副中心所在區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別是東漢時期社會繁榮、人口眾多,是宜人宜居之地。

通州歷史上推千年

在發現的千餘座古墓中,79%是戰國—漢代的。

以往人們認為通州是自隋唐大運河開通才繁盛起來,而考古發現將這個時間點追溯到了戰國時期,把歷史向前推進了近千年。

本次發掘的800多座漢墓,形式各樣種類豐富。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郭京寧特別提到,在胡各莊村,發掘了62座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的瓮棺葬,以兒童葬為主,也有成人葬,排列有序、組合多樣,「如此集中的發現在北京考古史上尚屬首次,為研究瓮棺葬在東北亞地區的傳播路線提供了資料」。

漢墓中的出土器物,種類多、數量大、形制各異。

比如,夾砂紅陶釜,被學術界稱為「燕式釜」,是燕文化的核心器物之一。

此次燕式釜的大量出土,深化了燕文化的研究內涵。

此外,還有各類陶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包括人、雞、狗、豬、鴨、鵝、灶、倉、房、燈、耳杯等,為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提供了直觀材料。

而在後北營村出土的骨質算籌,多達26支。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史暨古文獻研究所所長馮立昇介紹:「算籌是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北京地區很少出現,這是第一次,而且數量較大。

□釋疑

1路縣故城何以斷代為漢?

發現瓮棺葬鐵錛等漢代遺物

本次考古工程中的另一大收穫,是在目前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西北方向的古城村,對漢代城址——路縣故城進行了進一步考古勘查。

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7月至9月,文物部門對路縣故城進行了總範圍約50多萬平方米的考古勘查,共試掘探溝11條,並選擇重點部位抽樣進行考古勘探。

經初步考古勘查,結合古城址的具體情況可將古城遺址分為城牆基址、城內遺存、護城河和城外遺存四部分。

其中城牆基址保存較好,北牆基址長約606米,東牆基址長約589米,南牆基址長約575米,西牆基址長約555米,四面城牆基址基本可以閉合,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城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城內發現了一條南北向的明清時期的路面遺存和一條南北向的遼金時期路面遺存;南城牆牆基外側約11~13米處發現有護城河道遺存,河道走向與城牆基址走向基本平行,寬度約30~50米。

何以將這座故城「斷代」為漢代?據介紹,在鑽探溝的包含物中,文物工作者發現了漢代的錢幣、陶片。

另外,在城牆周邊的溝壁上,赫然掛著三個瓮棺葬,這明顯可以看出是漢代遺物。

另外,目前還發現了鐵錛等生產工具,都帶有漢代的時代特徵。

據悉,路縣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

它在北京作為早期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經濟、軍事意義。

終於找到漢代古城

將打造「通州味」傳統文化圈

據史料記載,通州在漢代有城,但在此前的歷次考古調查中均未發現。

此次800餘座漢墓的發現,讓考古人員堅信漢城就在附近。

通過間隔只有1.2米的「地毯式」探查,終於在墓葬群的西北方向兩公里處,發現了漢代城址——西漢路縣故城。

經過今年7月至9月的考古發掘,目前已初步確定了四周城牆的位置以及長度。

故城遺址近似正方形,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

還在城內發現了相互疊壓的明清、遼金及漢代的道路遺存,而且在南牆牆基外側十幾米處發現了護城河道遺存,河道與城牆基址走向基本平行,寬度約30至50米。

郭京寧說:「路縣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

它在北京作為早期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經濟、軍事意義。

」劉慶柱解釋說,這座城址應是西漢偏晚期的,但也不排除以前就有城,因為它有很厚的文化層。

從體量看,路縣故城在西漢縣一級的城址里是比較大的,與中原地區比,也不算小。

他介紹,漢代城的大小是與級別相關的,城越大,級別越高。

考古資料還表明,副中心的考古發現與天津、河北等地的同類遺存極為相似。

京東、津西、冀中地區,自古以來文化面貌上呈現一體性。

這裡是中原農耕民族和草原遊牧民族不同民族間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區域,由此孕育了豐富多彩、極具特色的文化。

考古發現豐富了副中心地區的文化內涵,提升了京、津、冀一體化的文化底蘊。

據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於平介紹,下一步,這裡將有望建成漢城遺址公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發現大量戰國遺存

「要動土,先考古。」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文物部門從全國挑選了2000餘人參與此次考古勘探,共完成100多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相當於142個足球場。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文物...

實物史推前一千年 北京副中心發現漢代古城

實物史推前一千年 古遺址有望建公園 北京副中心發現漢代古城 1092座古墓、1座漢代古城遺址、萬餘件出土文物……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揭開神秘面紗。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和北京市文物...

東漢時期 通州已是宜居地

本站文章謝絕轉載,否則法律後果自負!法制晚報訊(記者 趙穎彥) 通州區在戰國時便有大量人口居住;路縣故城內發現了一條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142個足球場大的文物勘探面積里「藏」著萬餘件文物和109...

千餘古墓現身通州 數座博物館將亮相副中心

11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聯合舉辦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平,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郭京寧,通州區文化委副主任楊根...

千餘古墓現身通州 數說考古發現大陣容

千餘古墓現身北京通州,考古成果頗為豐富。發掘結果證明通州區在戰國時便有大量人口居住,通州歷史上推千年;漢代古城城址被發現;路縣故城內發現了一條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142個足球場大的文物勘探面積里...

通州路縣故城角逐考古界「奧斯卡」獎

是通州已發現最早的古城;全國有25個項目參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當選名單4月揭曉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4月10日至12日,有國內考古界「奧斯卡」之稱的,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

北京 城市副中心考古發掘

央視網消息: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不斷深入,漢代路縣故城也在不斷被揭開神秘的面紗。目前,在距離故城城址850米的北面,大量埋藏在地下的歷史遺存不斷被發現,幾千年前人們生活生產的場景圖也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