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研究要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內容摘要: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山東訊(記者張杰)8月20日,記者從濟南大學獲悉,近日,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主辦,濟南大學文學院、濟南大學出土文獻與文學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2014年年會暨第四屆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濟南大學召開。
濟南大學副校長、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副會長蔡先金代表濟南大學對與會專家表示熱烈歡迎,並詳細介紹了濟南大學的發展歷程、人才培養和辦學特色,重點介紹了濟南大學古代文學和出土文獻的研究現狀,他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正面臨「中國夢」背景下的大好時機,新文獻的不斷出土,為古代文學研究提供了新學問和新機遇。
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躍進在講話中指出,史料研究的價值永遠不會過時,要對經典保持敬畏之心;研究的目的是做有用的學問、做有智慧的學問,貴在發現,研究者要有辨偽存真的精神,須將考證與立論相結合;史料研究要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研究者應為大眾服務。
天津師範大學教授周延良在講話中重點介紹了古代到近現代的文獻出土和文獻整理情況,並認為文獻學是文獻在歷史發展中與現代的結合,出土文獻對古籍整理具有重要價值,古籍整理要注重對出土文獻的運用。
會議期間,來自西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濟南大學、淮陰師範學院的8位知名學者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90多位與會代表在三個分會場就相關主題進行了熱烈研討。
據介紹,本次會議的召開有助於推動文學史料學、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相關研究的開展,同時對於提升濟南大學古代文學學科水平和擴大學術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研究前景廣闊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張春海)日前,收入《西夏文獻文物研究》叢書的《考古發現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整理與研究》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推出。該書主要是對考古發現的全部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包括俄藏、英...
近十年中國古代史研究之觀感
【作者簡介】彭衛,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最近十年來,從先秦至晚清之前的中國古代史研究呈現出持續進展的態勢。根據《中國史研究動態》各年度不同斷代的學術綜述,近十年中國古代史領域發表的論...
預流的學問:重返學術史看陳寅恪的意義
摘要:關於陳寅恪先生的學術史意義,只有置之於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術轉型,以及當時的國際學術特別是東洋與西洋「東方學」(「東洋學」)及「中國學」的大趨勢中,才能夠得到深入理解。晚清民初即陳寅恪先...
「2016民國詩詞學高端論壇」會議紀要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劉星)11月5日,「2016民國詩詞學高端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民國詩詞學研究」、「民國舊體文學文獻及其電子資源問題」、「民國詩詞學相關成果及其出版」...
傅璇琮:為學界辦實事
2016年1月23日,著名學者、卓越的出版家、中華書局原總編輯傅璇琮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3歲。中華書局發布的訃告中,概括了傅先生的學術建樹——傅璇琮同志一生致力於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參與制訂《中國...
堅守經世致用的學術傳統
中國古代學術有「經世致用」的傳統,文學研究自然也不例外。錢穆曾經對乾嘉以來的訓詁、考據進行深入反思,他極力反對那種「永遠是一些竹頭木屑之收藏,永遠無一間半架真建築」的「搜集資料」法。姚永朴針對...
簡帛文獻充實古代文學史研究
19世紀下半葉以來,大量簡牘帛書陸續出土,簡帛文獻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其中不少具有文學性的簡帛文獻成為古代文學研究者的「新寵」。正如王國維先生所道,「古來大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大批佚失的文學作...
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討會舉行
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和濟南大學主辦,濟南大學文學院等單位承辦的「第四屆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山東蓬萊召開,來自海內外的9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