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絳縣倗國墓地再次佐證西周時期獨特同姓不婚習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04年至2005年發掘的山西絳縣橫水墓地M1、M2,為倗伯及其夫人的並列異穴合葬墓。

兩座墓均由墓道和墓室組成,平面呈「一」字形,墓道在西側,墓主人頭朝西。

二層台上皆隨葬木車一輛,墓內隨葬大量的銅器、玉器、陶器和漆木器。

M2的墓主是倗伯,俯身直肢葬。

M1的墓主是倗伯夫人,仰身直肢葬,出土有荒帷。

發掘者認為,這兩座墓的時代為西周中期的穆王時期或稍晚。

M2(倗伯墓)出土的青銅器

M2出土16件銅禮器中,8件帶有銘文。

其中兩件鼎(M2: 103,M2 : 58)的銘文里,均有「倗伯肇作寶(或蹲)鼎」銘文。

銅甗銘文為:「倗伯肇作寶甗其萬年永用」。

它們均是「倗伯」為自己作器。

Ml出土25件銅禮器,8件帶有銘文。

其中,簋、盤、鼎、甗上均有8字銘文,前面的7個字相同,唯有最後一字因器名而異。

銘曰:「倗伯作畢姬保旅鼎(或簋、盤、甗)」,內容是倗伯為其夫人畢姬做此器。

因此,這4件銅禮器可稱為「畢姬器」。

從銘文可知,M2墓主是倗伯,M1是其夫人,這是一處倗國墓地。

先秦的史籍中並沒有記載倗國,橫水倗國墓地的發現填補了這個空白。


倗國相關器物介紹如下:

1.倗丐鬲 (《殷周金文集成》3.586、6.3667),傳世舊藏,西周早期。

2.倗仲鼎 (《殷周金文集成》4.2462),銘曰「倗仲作畢媿媵鼎」。

傳世舊藏,西周中期。

3.倗伯簋 (《殷周金文集成》7.3847),銘曰「倗伯□自作尊簋其子子孫永用」。

傳世品,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西周晚期。

4. 倗卣、倗尊 (《殷周金文集成》10.5366、11.5955),傳世品,西周中期。

5. 倗季鳥尊 保利藝術博物館從海外徵集,時代為商末或西周初期。

通體為一隻昂首挺立的鳳鳥形象,背部設有圓拱形器蓋,蓋上挺立一隻小鳳鳥。

尊蓋內側有銘文「倗季乍祖孝寶彝」,為倗氏家族某位成員所作的青銅禮器。

聯繫到橫水墓地被盜於2004年秋以前,此器很有可能出自該墓地。

上述銅禮器中,倗仲鼎與橫水M1,M2出土的「倗伯作畢姬保旅鼎」的書寫格式及內容均相似,兩器的時代應大致相同(西周中期)。

倗仲與橫水墓地M2的倗伯,可能是兄弟或同族的伯仲關係。

倗伯簋的時代稍晚,可能是另一代倗伯。

M1(畢姬墓)青銅器

畢姬是倗伯的夫人。

在晉侯墓地晉穆侯次夫人墓中,出土楊姞壺。

學者們多認為,楊姞是楊國的女子,而楊國是姞姓。

以此類推,畢姬是畢國的女子嫁到倗國,其母國是畢國,姬姓。

西周早期有畢公,與周公、召公同列三公,畢姬可能與之有關。


西周時期保持著嚴格的同姓不婚習俗。

M2是倗伯的墓葬,則倗國不應是姬姓,其葬俗與通常的周文化有別。

M2的墓向是東西向(西周姬姓貴族墓葬均為南北向),使用殉人,墓主人為俯身葬等。

M1是姬姓女子,嫁入非姬姓國家,除了部分地接受倗國的葬俗外,還保持了母國的葬俗習俗。

例如仰身直肢、使用棺飾荒帷、整齊的禮器隨葬等。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

據傳,這一規定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

春秋時,人們對同姓婚配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

戰國以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

至唐代,對同姓配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

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

據《魏書·高祖紀》記載:「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絕同姓之娶。

」古代違反這一規定者,輕則受到輿論譴責,重則受到法律懲處。

唐律規定:同姓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論。

明、清律規定:凡同姓為婚者各杖六十,離異。

但上古的姓和後世不同。

上古時代,同姓必同宗,後世則同姓不一定有血統關係。

所以清末《大清現行刑律》刪去了這一規定。

這段記載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在周代以前,夏、商時期還有同姓成婚的存在,而從周代開始,從制度上嚴格禁止同姓成婚。

另據史料記載,從周代往後,諸朝歷代都對「同姓不婚」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大多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定下來,凡違反規定者,都要對其採取強制措施,其中不乏一些體罰、判刑或勒令離婚等條例。

荒帷面世

結合以往的考古材料,西周初期的晉國還是一個小國,晉在倗的東北,兩國隔絳山相望。

《史記·晉世家》雲,晉的始封地在「河、汾之東,方百里」。

晉國東面、南面的中條山里,直到春秋時期還是條戎的居住地;西面東鎮到禮元鎮一帶,是董國的董澤。

我們推測,倗國是西周時期一個小封國,其疆域範圍約當今天的絳縣,東西約30公里,南北約17公里,面積約500平方公里。


摘自:《山西橫水西周墓地研究三題》(《文物》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絳縣橫水倗國墓地出土的驚世發現

2004年,在山西運城絳縣橫水鎮北約一公里之地,發現一處西周時期的墓地。經過考古人員數年的艱苦發掘,一個不見史載、塵封近三千年的西周封國躍然重現。這就是倗(péng)國。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

山西又一處封國墓地現真容

6月6日,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在發現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9年之後,我省考古工作者終於完成了對現存墓地的挖掘。據統計,共計發掘墓葬2200餘座,出土器物25000餘件組。大河口墓地位...

呦呦鹿鳴 解讀霸國(二)

大河口1號墓中出土了多件與燕國有關的青銅器,其中有一件青銅卣的蓋內和器內底鑄造有相同的銘文「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任國君,這件器物應是他為他的小姑姑作的青銅寶卣。

霸國驚現世間 傳世文獻毫無記載的西周封國?

歷經前後近兩年的考古,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發掘工作目前已進入尾聲。青銅銘文顯示這個墓地屬於一個此前未被傳世文獻記載的西周封國——霸國。大河口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一片兩河交匯形成的三角洲高地上...

霸國——一個從未被歷史記載的傳奇國度

霸國,西周時期諸侯國,未見有史料記載。版圖疆域等信息不詳。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隊從發掘出的青銅器物的銘文間發現了「霸」字。銘文顯示,墓地主人的族名為「霸」,「霸伯」應該是...

尋找失落的古國——山西絳縣雎村考古手記

2015年7月,我有幸作為考古隊的一員參與雎村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前期工作證明,該處墓地為一處西周時期墓地,很有可能是在晉南發現的繼「倗」、「霸」之後的又一小封國。那麼,我們即將碰觸的又會是怎樣...

商周家族墓地所見複合族徽銅器的種類與組合

內容摘要:【摘要】商周家族墓地出土的複合族徽銅器種類甚多,主要有食器之鼎、簋、甗、鬲,酒器之爵、觚、卣、觶、斝、瓿、尊、彝、壺、罍,水器之盉、盤,樂器之鐃,兵器之鉞、戈等。這些銅器幾乎涉及青銅...

中國傳世名器-齊侯鍾-是否真的存在過?

本文構成、考證及完成由@沅汰和@老佛林特船長共同完成。青銅器按種類劃分,其中有一類為樂器。比如:鐃,鎛,鉦,鐸,鈴,鉤鑃,錞於,鼓,還有鍾。鍾是一種樂器。西周和東周時期的打擊樂器。鐘的形制起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