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兵馬俑齊名的驚世發現!山西絳縣倗國之謎——迷人青銅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與兵馬俑齊名的驚世發現:倗國之謎——迷人青銅器

2004年,在山西運城絳縣橫水鎮北約一公里之地,發現一處西周時期的墓地。

經過考古人員數年的艱苦發掘,一個不見史載、塵封近三千年的西周封國躍然重現。

這就是倗(péng)國

絳縣橫水倗國墓地被列入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2006年,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一等獎。

自上世紀70年代陝西臨潼兵馬俑發掘之後,這一獎項長達30多年一直是空白。

獸面紋銅簋(gui),出土於絳縣橫水倗國墓。

大約是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771年,比孔子老先生年紀還大。

古代用來放熟食的器具,不過一般貴族用來當做禮器。

所以得具備一個常識:「簋」一般是圓口,雙耳。

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鳳鳥紋銅壺。

也是倗國墓出土。

有一對,現場看很漂亮。

上圖依次是甬鍾、竊曲紋銅鼎、銅盉,依然是倗國墓出土。

甬鍾是樂器;銅鼎是從陶制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最初用來烹煮食物,後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禮器之一。

,古代原是飪食器,後來變為統治階級政治權利的重要象徵,視為鎮國之寶和傳國之寶,也是"明貴賤,別上下"等級制的標誌;盉,是漢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

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pan),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

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

上圖依次是陶三足翁、斜條紋鬲(li)、銅觚(gu)。

鬲作為一種漢族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制鬲和青銅鬲。

青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

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青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 觚, (讀作「孤」)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

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

觚盛行於商代和西周。

考古學家在清理絳縣橫水西周墓1、2號墓出土的器物時,在8件青銅器中發現了刻有「倗伯」和「倗伯乍畢姬寶旅鼎(盤、簋)」銘文。

經考古專家確認,轟動考古界的這處大型西周墓葬,為西周時期國君級別的「倗伯」及夫人畢姬墓。

墓葬中出土銅、陶、蚌、貝、漆、玉以及織品等文物14000多件套,文物等級之高、價值之重大、數量之眾多,蔚為大觀。

2013年,橫水西周墓墓地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歡迎關注【微絳縣】公眾號:vjiangxian

投稿·爆料·合作:66350359(微信同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絳縣橫水倗國墓地出土的驚世發現

2004年,在山西運城絳縣橫水鎮北約一公里之地,發現一處西周時期的墓地。經過考古人員數年的艱苦發掘,一個不見史載、塵封近三千年的西周封國躍然重現。這就是倗(péng)國。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

呦呦鹿鳴 解讀霸國(二)

大河口1號墓中出土了多件與燕國有關的青銅器,其中有一件青銅卣的蓋內和器內底鑄造有相同的銘文「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任國君,這件器物應是他為他的小姑姑作的青銅寶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