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裡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精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保利藝術博物館位於北京東四十條立交橋西南角,從屬於中國保利集團。
1998年12月經國家和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批准成立,1999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
為我國首家國有大型企業興辦的藝術類博物館。
館藏以100餘件青銅器為主。
另有石刻、書畫等,不乏有舉世罕見的藝術珍品。
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搶救保護流散在海外的中國珍貴文物,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為宗旨。
這件西周早期的青銅卣,為目前所見造型和裝飾最怪異、藝術水平最高的一件。
卣的器蓋與器身兩面皆為神面,神面頭有雙角,雙睛圓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張,吡出兩顆獠牙,在威猛之中又略帶笑意。
即使你變換位置,它的雙眼仍緊緊盯著你,給人以攝人魂魄之感。
器蓋頂端站立一隻梟,即貓頭鷹。
提梁由共用一尾的兩條龍組成,龍尾上翹。
提梁兩端各有一個由象鼻、牛頭、羊角組合而成的怪獸。
器身中央部位伸出一個貘首,貘是一種食蟻獸,目前僅分布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熱帶地區。
圈足部位則裝飾有一頭雙身的龍,龍首居中前凸,龍身左右延展;恰與提樑上的雙身龍相呼應。
這件西周早期鳳鳥尊,尊蓋內側有2行8字銘文:「倗季乍祖考寶尊彝」,明確標明其為商周時期有名的倗氏家族某位成員所作的青銅禮器。
尊通高50厘米,胎體厚重,質地精良,保存極佳。
通體表現一隻昂首挺立的鳳鳥形象,頭頂花蕾狀高冠,勾喙前伸,長尾披垂。
鳳鳥的背部設置圓拱形器蓋,蓋上挺立一隻小鳳鳥,一幅神情怡然的樣子。
大小鳳鳥通身均裝飾鱗狀羽紋等紋樣,繁複而美觀。
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格外崇尚鳳鳥,商人以此為圖騰,有所謂「玄鳥生商」之說;周人則將之視作民族的守護神,視為祥瑞。
這件鳳鳥尊形體巨大,氣勢不凡,且造型奇特,前所未見,是目前所見最為精彩的鳳鳥形象的立體的青銅尊,也是極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這件西周晚期大鼎的內腹壁上有「王作鼎彝左守」六字銘文,標明它是周王專門用於祭祀的一件大鼎。
鼎通高41.5厘米,造型十分雄渾端莊。
外腹壁裝飾十二隻回首卷尾的大型鳳鳥紋,鳳鳥紋下還以細密的捲雲紋襯底。
根據器形和裝飾等方面,專家們認為這件鼎的主人應是西周中期的周恭王,或是稍晚的夷王或厲王。
考古學家們苦心求索近百年,一直沒有發現周王陵墓的蹤跡,目前所發現的明確的周王銅器存世不過六七件而已,作為鼎則僅此一件,故極為難得。
這件青銅盨是距今約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
原本有蓋,現已缺失。
雖其貌不揚,但它內底所鑄98字銘文,記述了「大禹治水」與「為政以德」等內容,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關於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獻記錄,將極大推動中國古史研究。
整篇銘文堪稱一篇政論性質的散文,其文辭、體例在兩周金文中前所未見,卻與現存《尚書》等古代文獻十分接近,對探討中國古書及文章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正因如此,這篇銘文被學者們稱譽為「兩周金文之最」。
這件西漢銅燈,是中國已知唯一一件漢代兩用燈。
它的最上面是圓形燈盤,燈盤內心安放一個蠟燭纖,可以插放蠟燭。
外圈則是油燈,外壁上設置一個龍首形的小流嘴,浸泡在油里的燈捻通過龍口伸出,點燃後就成了油燈。
這件銅燈以底座下的三位擎盤小人最具藝術性。
他們屈體下蹲,作雙手用力向上擎舉狀,十分生動。
三人皆扁平臉,頭髮向上盤起形成髮髻,身上僅穿一條「丁」字形短褲,身體表面呈現大面積紋身圖案,形像極似今天日本相撲選手。
這是日本國技相撲源自中國的重要實物證據之一。
商周貴族行「沃盥之禮」,也就是洗手,需要用盉從上向下澆水洗手,洗手水落入盤中;盉與盤相配構成一整套行「沃盥之禮」所必需的重要器皿。
這件西周晚期銅盉為極少見的扁盉,通高44.5厘米,為目前所見形體最大的古代青銅盉之一,而且工藝複雜,具有很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它的裝飾十分複雜而精彩,蓋紐為一隻大型鳳鳥,雙翅上翹。
鳳鳥身上又有一隻勾喙的小鳥,被一隻回首卷尾的虎抓住,虎前後腿迴環成為穿孔,通過穿釘使器蓋與下方的把手相連接,上下扭運靈活,設計十分巧妙。
這件大鼎,據傳出自河南平頂山市葉縣春秋晚期許國國君許靈公之墓,是為許靈公陪葬的一套七件列鼎中的一件。
鼎通高63厘米,最寬處達79厘米,氣勢雄偉。
鼎外周壁嵌接六個造型奇特的怪獸形耳,怪獸頭豎大耳,大尾上卷。
鼎口沿處裝飾細密工整的交龍紋,腹部飾四周垂瓣,內飾交龍形。
迄今發現的這一時期的大鼎製作工藝和裝飾都較為簡單,而這件大鼎通體滿飾花紋,甚至連鼎足底部亦裝飾有獸面紋,整體裝飾極為精彩罕見。
作為春秋時期某一諸侯國國君所用的青銅禮器,它既是迄今所知春秋時期最高等級的青銅禮器,也是目前所見春秋時期體量最大、工藝最精美的青銅大鼎,是春秋時代青銅藝術的傑出代表作。
白敢畁盨是周人特有的一種盛裝米飯一類飯食的專用器具,據研究,盨最早發明於西周中期,在西周晚期曾盛行一時。
到了春秋初年就慢慢消失了。
這件西周中期的白敢畁盨
,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青銅盨之一,對人們了解盨這種存在時間頗為短暫的青銅禮器的起源有重要價值。
這件盨器體呈長方槽形,兩端有獸首狀的銜環,下面有四隻扁足。
蓋面微微隆起,中間有一個方便提取的環形小鈕;蓋面四角設有四隻扁鈕,當它仰放之時,則變成了可供盛放食物的盤,設計巧妙。
這件西周時期兔形尊是目前所知中國時代最早也是唯一一件立兔形尊,距今已有2900年的歷史了。
兔子三瓣豁嘴,四瓣蹄,兩隻大耳上舉,短尾下伏,形象十分寫實。
這件立兔形尊背上還有一隻伏臥的小兔作為器蓋的鈕。
雖然它的形體很小,但鼻眼清晰,相當傳神。
它與立兔相結合,好似表現一隻原本安安靜靜伏臥在草叢中休憩的小兔,突然被狩獵隊伍的馬蹄聲、弓箭聲驚醒,當即站起身來四下觀瞧,並隨時準備逃跑的場景,藝術構思十分精妙。
立兔形尊蓋內有2行13字銘文,標明它當時一位名叫典的貴族,因為周王命令小臣豐賞賜給他一件較正弓的用具,他為了紀念這件事情而製作的。
這件青銅樽是東漢時人們盛放酒的容器,器身就像是一個扁矮的圓筒,上面裝飾魚鱗形、菱形一類細紋,下面有三條虎形小短足。
樽蓋為博山形,裝飾十分複雜,反映了2000多年前人們心目中的海上仙山——連綿起伏的山巒之上,雲氣繚繞,山頂佇立一隻展翅欲飛的朱雀,龍、虎、鹿、麒麟、豺、狼等各類野獸在山間出沒,奔跑跳躍,各具神韻,另有兩位羽人手舞足蹈。
這種博山造型多見於博山爐一類香薰,用於銅樽裝飾則極為少見。
這件青銅器造型奇特,就像是扣著的一個大鍋,但上面還接有一根圓管,上下貫通,實際上它是被當作鼓座用的。
經查驗,其上所鑄蟠螭紋竟與山西侯馬晉國鑄銅遺址出土的陶范范模上的花紋相同,由此可證:這是春秋晚期晉國宮廷中使用的鼓座!
中國古代講究「鐘鼓之樂」,鍾指編鐘,鼓指的就是建鼓,建鼓與編鐘等配套共同演奏宮廷音樂。
這件鼓座就是建鼓的底座。
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錯嵌社會生活圖案壺等銅器上都有這樣的鼓的畫面。
這件青銅鼓座,是中原地區發現的唯一一件,頗顯珍貴。
這件小巧精緻的西周晚期銅盒,應是當時晉國貴族用於盛放貴重物品的器具,目前僅在山西曲沃、聞喜等地發現寥寥數例。
盒下安裝四輪,盒身四角飾回首夔龍,四壁裝飾波帶紋,腹兩側各有一供牽引用的小環,蓋面四角各立一隻昂首展翅、可任意轉動的小鳥,中部為中間開合的兩扇小門,小門分別以一人一猿為鈕,人為蹲姿,猿為坐姿。
這件小盒雖形體不大,但造型特殊,設計新穎,特別是蓋頂四隻小鳥、底部四輪及兩扇小門共10處可以自由轉動,頗具巧思。
這件西漢早期的器物是古代傘蓋或帳構的弓帽,通體作呈「S」形的龍形,龍體中空,可套插傘骨;龍身上面設一倒鉤,用來勾掛用作傘面的織物。
它通體鎏金,色澤華美,而且龍的雕塑手法極為精到,龍昂身上揚作飛翔狀,雙角斜立,兩眼圓瞪,大口暴張,牙齒鋒利,兇猛異常,就像是一條正在準備出擊的眼鏡王蛇!
青銅器收藏投資指導—國之重器,華夏瑰寶。得之幸甚,天涯何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鑄造大型青銅器的古文明國度之一,更是現今存在的唯一一個最早的青銅時代的文明古國。中國自6000年前就從新石器時代進入了偉大的青銅時代,並開始鑄造大型青銅器作為祭祀,生活,圖騰之用...
收藏見證歷史(5-33)爵、觚、角,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風格解讀
接上文《收藏見證歷史》(5-32) 爵和觚,都是喝酒之器,爵源於夏,夏爵是青銅器歷史之大美(收藏見證歷史(3-1)夏朝!是否存在?偉大的歷史轉折期!),其優雅的姿態極富感染力,是夏青銅器之代表;...
青銅器的文化之發展時期
發展時期青銅器商代早期、中期公元前16世紀一公元前13世紀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藝術趨於成熟的發展時期。以酒器為主的禮器體制初步建立,兵器種類增多。普遍裝飾獸面紋樣,構圖漸趨繁密,線...
工地挖出青銅器疑為戰國青銅鼎專家稱價格行情猛增
青銅器是用紅銅、錫、鉛的合金鑄造而成,也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還具有陳設欣賞價值。青銅器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紀的夏朝,就已經能生產很複雜的青銅器,如酒器爵、食器...
國之重器,探訪中國國家博物館之青銅盛宴
青銅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發明。它是紅銅和錫、鉛的合金,也是金屬治鑄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銅發明後,立刻盛行起來,從此人類歷史也就進入新的階段-青銅時代。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銅錫合制的青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