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民俗」上黨人對待生死:從始到終周到圓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華夏號稱禮儀之邦,一部周《禮》禁錮了中國5000年。
大到國事,小到生死,舉凡種種,都有說法。
一生一死,是人皆同。
上黨人對待生死,從始到終周到、圓滿。
有生就有死,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死是令人悲痛的事情,所以死者的親屬對治辦喪事都很重視。
同婚禮相比,喪禮更為繁瑣和複雜。
《潞安府志》載:上黨境內「送死多厚於奉生」。
人一旦壽終,首先要請陰陽先生理喪。
陰陽先生根據死者去世的時辰和壽數,確定大殮和出殯的時間以及其他相關事宜;然後孝子報喪,請「人主」(娘舅家的人)。
人主來後首先要查看死因。
若是暴亡或因受虐待而死,孝子就非得說出個子丑寅卯來不可。
如果是正常死亡,人主還要察看死者的裝裹,驗看棺木,並要找出點毛病來敦促孝子解決,以示其對死者的負責和顯示「人主」存在的價值。
總之,「人主」這一天是最具有威嚴和權力的,正所謂: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人主」拉開了喪禮的序幕。
(網絡配圖)
●治喪
小殮———俗謂裝裹或送終衣。
主要是給死者穿壽衣。
裝裹前,先要給死者凈面和理髮,往口裡放一、兩粒珍珠或少許茶葉(一般是放茶葉)。
給死者縫製5至7套新衣作裝裹。
貼身的衫褲必須是白綢,外面穿一、兩套綢緞罩衣。
壽衣的款式,採用舊時紳富之家的打扮,男子頭戴襯帽,罩衣是棉袍馬褂;女子頭戴烏綾首帕,罩衣是大褂繡裙。
用麻皮將兩臂與軀體束結在一起。
夏季小殮,還要在身上順置一條與屍體等長的高粱杆,叫作「等身棍」。
之後覆蓋面,倒頭(將遺體仰臥的方向顛倒過來)。
遺體上面放一碗夾生小米飯,叫作「倒頭飯」,飯里插一雙筷子,叫作「香翎鬼箭」。
最後,點起長明燈,用紅紙貼神,白紙糊門。
孝子在靈前設供燃香,焚化紙錁,大放哭聲開喪。
長治城區給死者穿好壽衣後,還要往死者袖筒里放一種干燒小圓餅,數目比死者年齡多兩個,分別裝在兩個袖筒內,俗稱「打狗餅」。
隨帶打狗餅,據說是為防陰間惡狗傷害。
沁縣對死者替換下來的衣服講究隨手撂在房頂,待安葬時燒掉或任其日曬雨淋,不再處理,以祛除不祥。
在給死者裝束好以後,家人即將其從床榻上移置到一塊木板上,「男正女側」,即男性死者仰臥,女性死者側臥。
屯留在給死者穿好後,要在死者的腹部放一桿秤和犁鏑。
潞城一帶講究老人壽終正寢後,將屍體從床上抬到椿凳上,叫「停念」,然後放進棺材。
守靈———也叫「守七」。
停喪時間一般5天或7天,古稀老喪為9天。
停喪期間,每日早晚燒香焚化紙錁,並哭祭一番,叫作燒紙,每日以家常飯供獻。
入殮後,靈柩兩頭鋪設穀草,夜晚,男孝子守在棺首,女孝子守在棺尾,和衣而臥,此謂「寢苦枕塊」亡古禮。
潞城在守靈期間,都要請樂戶吹奏,祭風取水。
晚上坐場吹奏3天,叫「三獻禮」。
大殮———俗稱入木。
於開喪後3天內深夜進行。
大殮時,先舉行送魂儀式。
喪家給參加儀式的孝子發放孝帽或孝巾布,並給助喪者發一條用來避邪的白布(謂「離屍布」)。
入殮前,棺材裡面以白麻紙裱糊。
棺蓋下面貼1張圓形梅紅紙剪紙花,叫作照面花。
棺底鋪墊煤末,順置7棵穀草,鋪設新被褥。
褥上擺5張黃紙,錯對陳放兩排制錢,共7枚,叫作墊背錢。
枕頭製成雞形,叫作雞鳴枕。
將陰陽先生列舉的入殮用物放入後,安放遺體,遺體旁邊安放一些死者生前嗜好的食品和慣用的小件器具(如瓷壺、茶杯、菸袋等)。
遺體上面撒滿「金銀」錁簍。
子女還要丟入一些硬幣。
最後,除去蓋面,蓋好棺蓋,由木匠釘棺。
棺蓋上呈三角形釘3枚系有紅布條的制錢,男子是左邊釘1枚、右邊釘2枚;女子相反。
入殮完畢,將倒頭飯移置棺首下邊。
壺關在人死後第3天晚上舉行送魂儀式,事先準備一匹白紙馬,叫「送魂馬」。
出發時,長子端1隻瓷碗排頭,眾孝子跟隨遺體轉3圈後出門,助喪者持送魂馬導行,行至土地廟方向的既定地點,面西焚香,長子奮力摔碎瓷碗,持馬者將送魂馬點燃,再以木棒用力一擊,孝子們各依對死者的稱呼反覆禱祝:「某某,騎好馬,踩好凳,上西天走好路!」同時高叫:「某某(晚輩先亡者)牽馬來!」眾孝子行跪拜禮,伏地哭祭。
長子縣還要進行點主儀式,也叫「成主行奠」。
事先,喪家將神主牌位寫好,特意讓「主」字上缺一點,寫成「王」字。
以隆重的儀式請大賓用朱筆在「王」字上加一點,是謂點主。
在入殮當晚夜間十點左右,死者後裔親友集隊,音樂相隨,至街頭巷尾繞行一遭,叫「送燈」,沁源則叫「送魂」
。
報喪———近親親屬喪,當即報喪;其餘親友可在大殮後報喪。
報喪時,給每個親友送6尺白布,以制喪服。
盛飪罐———此物乃必備的殉葬品之一。
開喪即備個小型瓷罐,陸續從祭奠的供獻中夾取少許食品添入罐里。
出殯時,裝入倒頭飯、半斤豬肉和半斤黃米糕,最後用黃裱紙餬口,插上香翎鬼箭,隨靈柩入葬。
據說,這是怕死者來生討飯或餓死。
另外,盛飪罐不能用卡脖口的瓷罐,怕死者來生得噎食病。
鎮物鍋———屬於鎮邪的隨葬品,出殯前準備1個砂盆或砂鍋,內裝1包鎮物(亂絲亂麻、生銅熟鐵、五穀等)。
辭靈———出殯前一日,將靈柩從室內移放靈棚下,叫辭靈。
辭靈時,門檻外放1隻青瓦,前面抬柩的人邁出門檻,必須先將青瓦踩破,把靈柩放在兩條長凳上,叫起靈。
●殯葬
靈棚———殯葬之日,均在院中搭設靈棚。
靈棚前面擺設供桌,供桌上陳放紙紮,正中放靈牌。
左右置紙紮「童男」、「童女」。
靈牌取深藍底色,描銀貼金,上面搭一條黑紗。
「童男」、「童女」各執一幅靈幡。
大門上張貼白紙輓聯。
喪服———出殯之日,孝子一律戴重孝,男戴孝帽,女扎孝巾,男、女孝子全穿孝衫、孝褲、孝鞋,腰束麻皮,是謂「披麻戴孝」。
女婿不穿孝衫,只扎一條白腰帶。
祭奠、弔喪———祭奠和弔喪在殯日上午進行。
雇用鼓樂手吹奏傳統戲曲娛靈。
哭喪的女孝子號哭來到喪家。
弔喪男孝子到靈前燃香、添供,燒一把鬼錁,跪拜磕頭,號哭數聲。
弔喪祭品隨親疏而別。
舊時祭品分四種,一是「三牲祭」:豬頭、魚、公雞;二是「三滴水」:供菜四大碗、四小碗、四個碟子;三是「白頭祭」:饅頭;四是「刀番祭」;一斤豬肉。
現今,近親關係主要以豬頭、「三滴水」為祭品。
一般關係是糕點為祭品。
友好、同事弔喪,一般只送挽幛,挽幛均取藍色、黑色或煙色(咖啡色),不用白色。
壺關在殯日上午接靈———傍午舉行接靈儀式,內外孝子齊集,靈牌導行,鼓樂齊鳴,孝子祭拜。
送殯———午飯後送殯。
孫女抱靈牌導行,接著是鼓樂、挽幛,後面是靈柩。
靈柩不用車載,而是放在臨時綁紮的類似擔架的喪具上,俗稱「輿」,由助喪者肩抬。
靈柩前後是嚎喪的男女孝子。
靈柩前面拴一條靈布(現今一般以麻繩代替)。
男孝子一手扶拉靈布,一手拄哭喪棒拉靈。
長孫肩扛柳靈幡排頭,長子緊依棺木排在最後,女孝子坐馬車(個別地方步行)跟在靈柩之後,女婿端紙元寶行於側。
送殯至一定地點停止。
孝子面向靈柩燃香、焚化紙錁,跪地磕頭,停止哭泣,俗謂「祭止」。
下葬———安葬前,先由女兒和兒媳掃墓。
女往外掃3下,媳婦往裡掃3下。
靈柩入葬時,棺首朝里安放,「童男」、「童女」和盛飪罐陳放在棺尾兩旁,鎮物鍋放在棺蓋上,棺尾放一塊畫符的瓦片,叫作鎮瓦。
然後封墓門,填墓冢。
柳靈幡正對墓道插在墓冢上,哭喪棒插成一行。
安葬畢,孝子在墓前舉哀,焚化紙錁及其它冥物。
襄垣一帶在棺木定位後,由陰陽先生安置鎮物,孝子入墓,用手帕在棺蓋上輕拂浮塵,俗稱「摸富貴」,並向外拋錢、拋饃,然後出墓同抬喪人動手掩埋。
寄埋———依舊俗,夫在,婦不能入墳,少亡者也不能入墳,都得先行寄埋別處。
燎火、水盆———送殯啟程後,將守靈的穀草及死者生前使用的枕頭堆集在大門外燒毀,表示燒除不祥,叫作「燎火」。
同時在大門當間擺設一個盛有清水的面盆,靠盆放一把菜刀。
送殯者回返喪家,必須先扶刀柄轉三匝,以除不祥,然後方可進入大門。
復二(復三)———一般喪事復二,年逾古稀的老喪復三。
殯葬第2日(或第3日),子孫全身著喪服上墳修基並行墓祭,隨帶涼粉、壽餅等供品及紙錁和鐵杴到墳地,先整修墓冢,將壽餅的大部分擺在墓冢上。
另外,柳靈幡的枝條上掛一張,撕碎一張拋撒在墳地里,然後燒香、焚化紙錁。
屆時可以拆孝帽脫孝衫。
返家後,將壽餅包卷涼粉(或粉條)贈送族人,每戶一卷。
沁縣、襄垣除復三外,還有「近七」,即葬後第一個7天,每個7天子女都要到墳頭哭祭一次,一直到七個七日結束。
「五七」前的各個七有不同的祭食要求,即:一七饃饃、二七糕、三七麵條、四七火燒、五七酸菜煮水餃。
「五七」最為講究,其夜雞叫前上墳祭哀,並做五色旗、小傘,稱「五閻王」過傘。
盡七(滿七個七日),可脫去重孝,至此就算辦完喪事了。
燒百日紙———初喪起滿100天,在家裡進行祭奠,並焚化靈牌,叫作「燒百日紙」。
若百日內有驚蟄和清明兩節,則必須在節前舉行。
服忌———居喪期間,喪家必須嚴守若干禁忌,叫作「服忌」。
比如,不得參加娛樂活動,不得充當娶送客,不得戴首飾,不得穿紅掛綠等等。
第一年春節,大門不貼對聯;第二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黃對聯。
春節頭5天,孝子不出門拜節,親友也不到喪家拜年。
送死厚於奉生,逝者成為道具。
一個喪禮下來,孝子精疲力竭,身心的疲憊十天半月都難以恢復。
其實,這一切儀式都是演給活人看的,死者只不過是這場演出中的一個道具。
也不知是何人發明的,死者已死,仍不讓活人安生。
難道只有這樣才算盡孝心嗎?還是火葬好,既清潔,又文明,還不占土地。
長治市區自從上20世紀70年代建起火葬場,侈糜而又繁瑣的土葬之風逐漸廢除。
但在農村,由於條件限制和觀念的落後,土葬仍然占主導地位。
近年來,廣大農村大力推行文明喪葬,統一划定墓地,喪禮由村委主辦,簡潔而又實用。
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文化的進步。
(來源:長治市情網)
裝老入殮,安床報喪——漢族舊時的喪葬禮俗
漢族的喪葬禮俗,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漢族在全國範圍內所實行的葬禮習俗。當然,如今社會也只有和我老家一樣的山村裡邊還在實行,今日我將其講述給大家,是希望將其記述下來。目的是讓後人知曉,我們的...
客家喪葬習俗,這些傳統一定不能忘!
客家喪葬習俗對於客家人來說,比起其他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莊嚴肅穆,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古時,客家人的喪禮還...
人生最後一項「通過禮儀」你知道有哪些嗎?
喪葬禮儀,既是人生最後一項「通過禮儀」,也是最後一項「脫離儀式」,它表示一個人完成了他或她一生的全部行程,長期以來,民間普遍認為人死而靈魂不滅,死亡不過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人死後,靈魂不僅仍然和...
喪事入殮封棺只用4根釘,為什麼一定要買5根?估計不少人都不懂
傳統喪事入殮風俗本文作者 倪方六在前面「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說過不少傳統喪事風俗,這篇文章接著往下講,在傳統喪事中的入殮風俗。人倒頭後,暫時放在地鋪(靈床)上,但遺體不宜暴露在外時間太長,...
農村喪葬禮俗之「方言」,這些俗語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農村的喪葬禮俗受當地人文環境的影響,最能展現當地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不管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還是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喪葬禮俗也大致未改。曾經有人說「現在若想找到傳統文化的影子,估計只能在婚...
慶陽喪葬習俗,這些傳統一定不能忘!
慶陽喪葬習俗以農為本的慶陽經濟,決定了漢民族自遙遠的古代以來就形成了視土地為生命,講究人死之後「入土為安」的思想意識,土葬成為漢民族數千年以來的標準葬式。董志塬一帶自漢代以來的墳墓形式為長方形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