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玉才 劉勇:半拉山墓地祭祀坑或改寫「古不墓祭」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題:遼寧半拉山墓地祭祀坑或改寫「古不墓祭」說

光明日報瀋陽2月8日電(記者畢玉才、劉勇)早在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蔡邕就在《獨斷》中提出:「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寢,起之於墓側,漢因而不改。

」這一說法日前受到了挑戰:日前入選2016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的遼寧朝陽紅山文化墓地,不僅發現了建築址,而且在建築址附近發現不少祭祀坑,為此專家傾向於認為該建築為祭祀場所。

如果此說成立,那就說明5000年前紅山先人就已經在墓地祭祀了。

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召都巴鎮尹杖子村大杖子組。

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被發現,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朝陽市龍城區博物館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與以往紅山文化墓地不同的是,該墓地除了埋葬逝者,同時具有祭祀功能。

墓地經過精心規劃,以石界牆為界,南部為墓葬區,北部為祭祀區。

考古人員清理出的78座墓葬,有15座為早期墓葬,未發現明顯分區;63座晚期墓葬,主要位於墓地南部。

祭祀遺蹟主要由祭壇、壇上建築址及祭祀坑組成。

祭壇位於冢體北部界牆內,是整個墓地的最高點,東西長13.8米、南北寬11.5米。

祭祀坑共29座,早期15個,晚期14個,有圓形、長方形、橢圓形三種。

尤其令考古隊員興奮的是,他們首次在紅山文化積石冢上發現了建築址,並有柱洞和礎石。

在此之前,考古人員從來沒在紅山文化積石冢上發現過建築遺蹟。

雖然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第一地點的女神廟是建築,但並未建在積石冢上。

據考古人員介紹:這些柱洞圍成一個長方形,南北長約6.5米、東西寬約4.4米,且分布極有規律,三排排列,兩兩相對,中間那對柱洞底部都有一塊大石頭,應為支撐建築的柱礎石。

考古人員在活動面上發現有大面積的草拌泥紅燒土塊,推測應是倒塌的建築物堆積。

早在東漢時期就有「古不墓祭」之說,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所撰《通典》中也說,「三代以前無墓祭,至秦代,始起寢陵於墓側。

漢因秦上陵皆有園寢,故稱寢陵。

」著名考古學家、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組長郭大順告訴記者:「對於『古不墓祭』之說,業內一直都有爭論,河南安陽殷墟的婦好墓就出土了疑似祭祀的建築。

如今,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又發現了建築址,該建築如果真是用來祭祀,那就把中國在墓地祭祀的傳統推進到了5000年前。

紅山文化自1921年被發現,尤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

從中國古代建築三台的「鼻祖」,到沿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建築布局、敬天法祖的傳統、「唯玉為葬」的禮俗,以及高度發達的祭祀禮儀制度,無不給人一種強烈的暗示:遼西這塊紅土地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同樣是中華文明發軔的源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斜口筒形器首現祭祀坑

發現地點特殊,為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新線索斜口筒形器(又叫玉箍)是眾多紅山文化玉器中最具特色的一類,此前只在墓葬中發現。但在半拉山墓地,考古工作者卻在祭祀坑中發現了它的身影。去年夏天,半拉山墓地考古...

紅山文化墓葬首現整套帶柄端飾石鉞

日前,考古人員在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召都巴鎮尹杖子村半拉山頂部考古挖掘時,首次在紅山文化墓葬內發現一套完整的帶柄端飾的石鉞。在2015年,半拉山墓地考古發掘共清理了墓葬54座、祭壇1座、祭祀坑7座。...

2016年度遼寧14項考古成果公布

1月5日,2016年度遼寧省考古業務匯報會在瀋陽舉行。匯報會由遼寧省文物局主辦、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會上,公布了2016年度遼寧14項考古成果。 2016年度,在國家文物局及遼寧省文化廳、...

遼寧發掘出5000年前半拉山紅山文化遺址

中新網瀋陽1月11日電 (記者 朱明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1日發布消息稱,該所已完成遼寧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遺址發掘,成為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發現。紅山文化代表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

朝陽半拉山墓地首次發現冢上建築址

將墓祭禮制推至5000年前 破解玉器的製作過程 軍權與神權或已分離經過三年的艱苦發掘,遼寧考古人又一次交出了令學界矚目的成績單:首次在積石冢上發現建築址,首次發現半成品玉料,玉豬龍、玉璧和石鉞首...

遼寧紅山文化遺址出土整套帶柄端飾石鉞

新華社瀋陽3月27日專電(記者趙洪南)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的半拉山積石冢是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的積石冢墓地,考古人員日前在這裡發現一套完整的帶柄端飾的石鉞,尤其是出土的獸首形柄端飾石鉞為紅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