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文物鑑藏:雞鳴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仰天長眠,顱落於枕。

那似方似圓、形狀獨特的枕頭,常常是新疆考古人員對吐魯番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及和田地區的墓葬進行發掘時關注的物件。

墓葬中發掘出來的枕頭,伴隨著墓主人平靜、舒適地沉睡於地下,它們材質各異、五顏六色、花紋繁多,像一道彩虹,照亮了幽暗的墓葬,折射出西域古老先民的墓葬習俗和文化。

枕頭的來歷、演變

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的某一天,曹操在中軍帳中挑燈夜讀,到了三更時分犯困,身旁的書童請他上床休息,床上有幾本木匣式兵書,書童就將其平擺在床的一頭。

曹操太困,稀里糊塗地將頭枕在木匣上就睡,而且睡得很香。

書童見此情景,根據木匣的形狀,用軟物製作出了一種物件,呈給曹操墊在頭下,曹操問此物何名,書童只答墊頭之臥具,曹操便將此種物件作名為枕頭。

記者了解到,原始的人類,早就知道在睡覺時,在頭底下放個枕頭,這樣睡著舒服。

起初,人們用石頭或草捆等當枕頭,到了戰國時期,人們開始講究用竹枕了,之後,古代先民還在枕內放藥以治病,叫作「藥枕」。

遠眺中國歷史,新疆考古人員在新疆的吐魯番盆地、尉犁縣的營盤墓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尼雅遺址以及崑崙山南麓的和田地區,都發掘出土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枕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文物館員孫維國對這些發掘出土的枕頭也有研究。

他將這些枕頭梳理後,發現新疆出土最早的枕頭,應該出自哈密焉布拉克墓地的一座墓葬。

那個枕頭,是一塊土坯,在男性墓主人頭下枕著,時間大約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孫維國發現,這種情況似乎在新疆很普遍。

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的索敦布拉克古墓、特克斯縣的闊克蘇西2號墓群、塔城地區的白楊河墓地以及阜康市的白楊河水庫墓地的古墓葬群,他發現古代先民們不但經常把石頭當作枕頭,還喜歡將草捆墊在頭下睡覺,甚至就連樓蘭古城古墓葬里的小孩,使用的長方形枕頭也是用木板製成的。

在孫維國看來,在新疆出土的諸多枕頭,材質不一,但從數量之多、年代之久還有材質和造型之繁雜上講,莫過於吐魯番盆地墓葬出土的枕頭。

從這裡發掘出土的諸多枕頭,各式各樣,漂亮不說,還有很多講究。

吐魯番乾燥少雨的氣候特點使這些枕頭基本完整地遺存下來了,年代大約是從戰國時期一直到唐朝。

這些枕頭有皮質的、麻布的、錦的、絹的等,枕芯里有羊毛、碎革條、頭髮、絲絮、栗皮等,枕頭有橢圓形、圓角長方形、長條梯形、鞋底形等。

枕頭上面那些色彩絢麗的圖案,讓人一看,仿佛這些枕頭不只是實用的生活用具,還是藝術品,令人賞心悅目。

其中,最獨特的一種枕頭是雞鳴枕。

雞鳴枕從何而來?

1979年,吐魯番地區文物管理所曾在阿斯塔那古墓群清理一座十六國時期的墓葬時,出土了一個藍底白花獸紋錦的雞鳴枕。

這個雞鳴枕,兩端翹起,一邊是栩栩如生的雞頭,一邊是雞尾,中間寬厚凹陷。

若人的頭枕在枕頭中間,剛好會讓枕頭的雞頭、雞尾高高翹起,讓人一下子想起毛主席的詩詞:一唱雄雞天下白。

於是,考古專家給它起了一個名字——雞鳴枕。

記者了解到,雞向來是中國人眼中的吉祥物,「雞」和「吉」字音相近。

《韓詩外傳》中說雞有五德:「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可見,小小一隻雞,可謂文武雙全、智勇兼備。

古人能在一隻雞身上發現如此多的玄妙哲理,真是善於觀察和思考。

我國民間還有種傳說,小孩子睡在雞鳴枕上能變得乖巧、聰明。

聯繫我國諸多關於雞的記載和傳說,再看阿斯塔那古墓群,孫維國發現很多的墓主人基本上都在頭下放置了雞鳴枕,甚至在有的死者隨葬品的清單里,把雞鳴枕和衣物記錄得一清二楚,可見雞鳴枕在古老的吐魯番先民眼裡,是一件吉祥之物。

對此,孫維國在他的《從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的枕具來看新疆的多元文化》一文里這樣寫道:「細觀吐魯番盆地周圍地區發現的同一時代不同材質的枕具或枕具雛形,更印證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元文化交流與薈萃的地方。

」 雞鳴枕主人不一般

如此多的雞鳴枕,使新疆考古專家們不得不沉靜下來,去觀察自然與生靈,體悟古代吐魯番地區的墓葬文化,思考那些使用雞鳴枕的人是誰?

記者了解到,枕頭雖說在中國古代法律上沒有嚴格規定,實質上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而阿斯塔那古墓群是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主要葬著漢人,還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

諸多出土的雞鳴枕,讓孫維國感到很有意思。

但年代的久遠和歷史資料的不全,又使他和諸多考古專家已經無法準確地判斷出它們主人的身份,只能從材質和樣式上,大致判斷其主人是達官貴人、族群首領,還是富商?同時,大家還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中原地區漢文化對吐魯番先民的影響很大。

其實,在新疆的尼雅遺址、營盤墓地、山普拉墓地等墓葬里,新疆考古人員也同樣發掘出了幾件雞鳴枕。

不過,那些雞鳴枕年代更早,是漢代的,但卻又仿佛是剛剛製作好的,顏色鮮艷,上面繡著各種花紋,精美得令人驚嘆。

最令人震撼的是,尼雅遺址出土了一個雞鳴枕,上面織有「延年益壽大宜子孫」漢字,配以我國傳統的祥雲、瑞草圖案,在中原地區的紡織技術中,帶著濃濃的中原漢文化,寄託著尼雅人渴望生命延續及對後世子孫美好的祝願,讓人倍感熟悉、親切。

讓專家們看得更加清楚的是,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對西域進行統治和管理,而西域人生活里處處傳承著中原漢文化,即使一個不起眼的枕頭,仍將每個細節製作得那麼精美,讓漢文化始終包裹著自己,前生來世,不離不棄,這種深入精神靈魂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尚,令人深思。

這個從尼雅遺址出土的雞鳴枕,精美無比且有漢文字,讓孫維國更加堅定了一個觀點,它的主人絕非一般人,是精絕國王,還是貴族?不好說得更準確,但尼雅人對漢文化的崇尚、傳承和信仰,早已與西域大地融為一體。

(張迎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物要上交國家 說說西藏古墓那些事

西漢南昌西漢大墓中出土的蟲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該琥珀猶如一顆葡萄的大小,中間還有昆蟲,十分珍貴,兩端有對稱小孔,疑為掛飾。古墓熱潮迅速席捲全國,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熱議的焦點

考古發現:揭絲綢之路上的千年乾屍

阿斯塔納古墓群是古時陸路絲綢之路的重地,位於高昌北郊的沙漠荒灘上,這片沙漠上埋葬著眾多古代高昌王國的官民。這裡令人震撼的便是那些數以百計的乾屍,我們來看下為何絲綢之路上會有這麼多的乾屍呢?阿斯塔...

膽小慎入!新疆古墓里的寶貝你不敢看!

世界上有兩個地方的乾屍最有名:一處是埃及,一處就是新疆。埃及的乾屍使用人工防腐處理,而新疆乾屍則完全是自然形成。歷史上,瑞典人斯文·赫定、貝格曼,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人的發現在內,目前在...

吐魯番火焰山下屢次發現千年乾屍

1993年10月9日 (農曆八月廿四),火焰山腹地發現千年乾屍。1993年10月9日,在新疆著名的火焰山腹地,考古工作者發掘出10餘具2000多年前的古乾屍,他們全都身著毛皮衣服、鞋子和新奇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