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顯陵乾陵核心區鎖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繼唐之後,由契丹族建立的遼代與北宋並立,戰和交替,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遼代國祚兩百餘年,歷經9任皇帝,分葬於5處帝陵。
其中今內蒙古赤峰境內有祖陵、懷陵、慶陵,遼寧北鎮市醫巫閭山附近有顯陵和乾陵。
由於資料缺乏,遼寧境內的顯陵和乾陵坐標始終成謎。
2015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遼寧省北鎮市新立村附近發掘出一個經過精心規劃、面積龐大、結構複雜的建築群落,該發現讓很多人相信,解開顯陵和乾陵位置之謎或許為時不遠。
獲得150平方公里三維電子沙盤
顯陵和乾陵的具體位置一直以來都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關心的問題。
儘管資料缺乏,但考古學家已對遼代帝陵的規制有所了解。
結合有關資料,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萬雄飛認為,遼代帝陵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地上、地下龐大的建築群,具體說來包括5個核心部分:帝王玄宮;陵前建築,如祭祀的享堂等;陪葬墓;陵園陵門;奉陵邑,即為保護陵園而設立的城池。
而目前發掘的主要就是陵前建築這一部分。
萬雄飛告訴記者,在2015年考古人員發掘的5000平方米區域內,一組由主殿和朵殿、廊廡組成的相對完整的單體建築非常引人注目。
此外,還發現了很多高等級建築構件。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北鎮先後發現多座高等級的陪葬墓,墓誌資料為尋找顯陵和乾陵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顯陵和乾陵的奉陵邑——顯州和乾州相距不遠,考古人員據此推測兩座帝陵距離應該也不遠。
萬雄飛表示,據目前調查和發掘的情況,可以確定北鎮市龍崗子村和新立村是醫巫閭山遼代帝陵的核心區域,但是確定帝陵的具體方位仍需考古工作的繼續開展。
據了解,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從2012年開始對醫巫閭山遼代帝陵進行考古調查。
為了實現對150平方公里範圍遼代遺址的調查,2015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使用了先進的機載雷射測繪技術,在三維GIS、虛擬現實和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該區域的三維電子沙盤,並發現了100多處人工遺蹟疑似點。
曾遭瘋狂盜掘的遼代帝陵
相比至今位置成謎的顯陵和乾陵,在內蒙古境內的遼代帝陵就沒有那麼幸運,慶陵的3座陵墓均被盜掘。
遼代考古的發現與研究步入人們視野是在20世紀初。
當時,法國傳教士閔宣化曾涉足調查內蒙古東部的遼代遺址。
隨後,地方軍閥、當地官僚和法國傳教士都對慶陵進行過大規模盜掘。
此後直到1945年,中國東北及內蒙古東部遼代遺址的「考古工作」基本上由日本人操縱,對慶陵進行了挖掘。
此間,該地很多遼墓亦遭到日本人的盜掘。
新中國成立後,遼代考古,特別是墓葬的發掘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學者獲得了更多的實物資料,彌補了遼代喪葬文獻不足的缺憾。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彭善國認為,遼代墓葬的綜合研究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由赤峰地區的遼墓分期擴展到遼墓整體的分區分期嘗試。
此後,著名考古學家徐苹芳先生在區別墓主族屬的基礎上,對遼墓進行了細緻的分期,並指出不同時期墓葬特徵的地域差異。
後來的遼墓研究多是按照這種思路展開的。
遼代陵寢制度受唐、宋影響
墓葬是中國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復原歷史細節的主要實證資料,而高等級墓葬對於古代禮制研究尤其具有重要價值。
對於文獻記載存留甚少的遼代歷史而言,考古學研究意義凸顯。
目前有學者認為,遼代陵寢制度因襲唐陵舊制,借鑑宋陵中的堪輿因素影響,同時也包含了很多民族特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內蒙古文物考古所曾對遼代最早的帝陵祖陵陵園遺址進行了調查、試掘和測繪。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董新林認為,祖陵陵園布局承襲了漢唐陵寢制度的部分精髓,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代表了遼代早期陵園布局的模式,在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中有較為重要的地位。
豐富對顯陵和乾陵的認識,無疑對遼代帝陵制度整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萬雄飛表示,早期的祖陵位於一個密封的山谷,呈一種封閉性;最晚的慶陵處於一個類似屏風的山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處於中期的顯陵和乾陵,介於兩者中間,屬於一個過渡的情況。
據了解,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這一發掘項目將持續到2018年。
學術界也期待未來的新發現能為相關研究提供更多線索。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耿雪
遼寧發現遼代帝王陵殿址 與慶陵玄宮前殿址極相似
瀋陽1月19日,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日前完成了對遼寧省錦州市北鎮新立遼代建築遺址的階段性考古發掘,揭露出一組相對較完整的建築址,初步確認其為遼代帝王陵的殿址,且該殿址與遼代慶陵玄宮前殿址有極大...
日本人在華瘋狂盜墓,這座中國帝王陵最想挖,不過沒有找到
日本是長期覬覦中國優秀文化資源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對中國進行文化掠奪的國家之一。早在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便根據顧問九鬼隆一的《戰時清國寶物收集辦法》,頒布了《敵產管理法》,要求對被...
啟封中原記憶 考古專家講述東漢帝陵等考古新發現
中新網鄭州4月23日電(劉鵬 梅志剛)22日,一場以「啟封中原記憶,感知河南考古」為主題的考古新發現報告會在河南博物院拉開序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業界專家學者向社會公眾集中披露了鄭韓...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紀要
2016年5月21日下午至22日,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順利結束。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
中國首次發掘遼代貴妃墓 出土金銀等大量文物
21日晚間,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蓋之庸對記者披露,日前該所考古人員正在對之前發現的遼代貴妃墓進行發掘,這在中國考古界尚屬首次,對研究遼代歷史特別是遼代後族蕭氏家族及遼代奚族的研究提供了罕見...
東亞都城和帝陵考古與契丹遼文化的研究評述
引言為進一步推動東亞地區10~12世紀諸王朝都城和帝陵的考古研究,促進遼代考古和契丹遼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赤峰市文化局、文物局協辦,巴...
考古奧斯卡︱從洛陽東漢帝陵看兩漢陵寢制度的不同
在去年一整年的海昏侯熱中,讀者們多半會被層層疊疊繁複華麗的隨葬品吸引住目光,而對兩漢高等級墓葬的葬儀葬制本身了解不多。一年一度的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將在10日下午揭曉,在進入終評的二十六個新發...
因這座帝陵考古發掘失敗,最終保住了三座帝陵,壞事也成了好事!
定陵,是中國唯一一座在中國考古學家周密計劃下發掘的帝陵,截止在今年,定陵的發掘已經過去61年,這座皇家陵寢在發掘之時,曾轟動了全球,而最終草草了之結束,並且作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個失敗案例被銘記。...
遼代貴妃墓葬發現遼代磚石等痕跡有待考古發掘確認
內蒙古晨報全媒體平台消息(記者 張昊文)7月4日,本報刊登了《內蒙古啟動2016年遼代貴妃墓葬考古勘探》消息,引起了各方關注。9日,此次考古項目領隊、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蓋志庸披露稱,內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