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里的日月及日月出入之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山海經》記載了十日與十二月,分別是帝俊之妻羲和與常羲所生。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下有湯谷。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從這幾處記載來看,十日與十二月所分布的地理方位是有區別的。

十日生於南(《大荒南經》),出於東(《海外東經》),十二月生於西(《大荒西經》)。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我們分析過,十日並不是十個太陽,而是十日太陽曆(一年分十個月);十二月也不是十二個月亮,而是十二月陰曆(一年分十二個月)。

十日太陽曆由觀測太陽而產生,十二月陰曆需要觀測月亮並結合太陽曆才能產生,也就是說,太陽和月亮是兩個對地球影響最大的天體,兩者之中又以太陽最為重要。

日月東升西落,太陽主白晝主陽在東方,月亮主夜晚主陰在西方,東方與西方的意象聯想很容易產生,但為什麼太陽生於南方呢?

很簡單,對於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來說,太陽永遠都處在偏南的天空。

看地圖可知,廣東汕頭、廣州,廣西梧州、雲南蒙自等處於北回歸線附近,由此往北,一年四季所看到的太陽絕大多數時間都偏於南方。

雖然《山海經》很可能記載的是全球地理分布,但是,按《山海經》所提示的日生於南這一概念來看,書中所記那個時代的先人們應該是生活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

解讀上古神話與《山海經》的各種說法很多,有的甚至將伏羲炎黃等定位到南半球去了,僅從日生於南出於東這一概念來看,此說未必恰當。

太陽在南方,進一步就會形成天在南方的概念。

或者,上古的天,最初所指的其實就是太陽。

天字的本意是什麼呢?

《說文》:天,顛也。

顛者,人之頂也。

人的頭頂為天,頭頂又是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天字的寫法。

從圖中所示的甲骨文、金文及篆書來看,說頭頂為太陽,不僅不牽強還很形象吧?

尤其是圖中最下一行最右邊那個《六書通》所記載的天字,不就是一幅太陽載於金烏經行於天的圖畫麼?

再比如《爾雅·釋天》:

穹、蒼蒼,天也。

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

類似地,我們現在仍然說春天秋天,而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恰恰就是由太陽產生的。

太陽生於南方,太陽為天,所以,天在南方,所謂天南地北,大概就是從這來的。

再來看先天八卦圖,其方位正是天南地北東升西落。

天地定位,天在南,地在北;坎離分東西,離為太陽在東,坎為月亮在西。

除了十日與十二月,《山海經》里還有日月所出及所入之山。

《山海經·大荒東經》:

1、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2、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日月所出

3、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4、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於天、東極、離瞀,日月所出

5、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

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

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烏。

6、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蘇門,日月所生(「生」字或有誤。

如《藝文類聚》卷一引作「猗天山、蘇門山,日月所出」;《太平御覽》卷三引作「蘇門日月所出」,均為日月所出)。

7、東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除第五條以外,另外六座山都明確說是「日月所出」。

一山出一日,則有六日,但《山海經》里共有十日,對不上啊?

《山海經·大荒西經》:

1、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2、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

3、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

4、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樞也。

吳姖天門,日月所

5、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鉅,日月所入者

6、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陽之山,日月所入

7、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

除第一條外,六座山都是「日月所入」之地。

第一條「日月所出入」很費解,因為日月都是東升西落,日月怎麼會從西方之山出來呢?

再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日月所出的記載中,只有第五條山上有扶木,其餘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只有山名。

同樣地,日月所入的記載中,只有第一條山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其餘六座日月所入之山也只有山名。

前文說過,十日與十二月都是上古曆法,那麼,所謂日月所出與所入,很可能與曆法有關。

觀測太陽,最直接也最為重要的結果,就是得出回歸年的長度(即一年有多少天),以及夏至冬至等節氣。

那麼,在一年之中,太陽的出入方位有規律性的變化嗎?

我們常說東升西落,其實那只是個大概,太陽升降的方位會因為陽光直射點的不同而移動。

《淮南子·天文訓》:日冬至,日出東南維,入西南維;至春秋分,日出東中,入西中;夏至,出東北維,入西北維,至則正南。

四維即四角,如《廣雅》所說,「維,隅也」。

也就是說,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我們看到的太陽在東南方升起,從西南方落下;春分與秋分的時候,太陽直射赤道,則正好是正東升正西落;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就會從東北方升起,落入西北方。

如漢樂府民歌《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羅敷出城採桑的時間,你能推測出來麼?

以北京為例,我們來看數據:

從上圖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一年當中,不同節氣時日出點和日落點會發生有規律的移動。

那麼,反過來看,從日出點與日落點的變化,自然也就能夠推測出節氣的變化。

那麼,《山海經》里的六座日月所出之山,理論上說,不就完全可以作為測定節氣的標誌點嗎?

換句話說,那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很可能就是古人設立觀測站的地方,通過察看日月升降的方位以及立竿測影等辦法,據以制定曆法、確定節氣以及進行季節和月份的授時。

回頭再來看《山海經》里那兩座有樹的山。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

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

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烏。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東方有扶木,十日輪流出沒;西方有櫃格之松,日月都在這齣入。

關於一東一西這兩棵樹,《淮南子·地形訓》里也有記載:

扶木在陽州,日之所曊。

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東方是扶木,與《山海經》同名;西方是若木,相當於《山海經》的青樹、櫃格之松。

此外,中間還有一個建木,「日中無景」,景即影,日中而無影,也就是正午時陽光是直射的,那麼,這樣的地方只可能在南北回歸線上以及回歸線之間的地區。

從建木「日中無景」來看,顯然這就是一種圭表測影的方法(參看神話里隱藏的歷史秘密:夸父逐日),那麼,有理由認為,東方扶木與西方若木也有類似的用途。

所以,十日即太陽曆的十個月,十二月即陰曆的十二個月,《山海經》里所謂扶木與櫃格之松,並非真實的樹木,很可能是兩棵樹形的天文工具,用以標示月份的更替。

東方扶木只表示太陽曆的十月,而西方的櫃格之松是「日月所出入」,所以,這個櫃格之松的作用,是用來標示或計算十日太陽曆與十二月陰曆相調和。

1986年,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八棵青銅神樹,鑄造於3000年前,其中一號銅樹「樹幹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 ,由樹座和樹幹兩部分組成。

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雲氣紋。

樹幹接鑄于山頂正中,干直,樹根外露。

樹幹上有三層樹枝,每層為三枝丫,枝丫端部長有果實,一果枝上揚,果上站立一鳥,兩果枝下垂。

在樹椏和果托下分別鑄有火輪。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東方扶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海經神樹(四)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郭璞註:扶桑,木也。又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

烏鴉在上古神話化時期的神秘地位

烏鴉,在我們的印象里就是倒霉的代名詞。人們常常說,你個烏鴉嘴;也有人把烏鴉當做醜陋的代名詞,常常說,你個黑烏鴉。當然烏鴉表面上看起來是沒那麼可愛,可人家也是大有來頭。

山海經中的帝俊是誰?

《山海經》雖然以神話為主線,以傳說為傳說的記載;但是也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學、地理等內容。其中,山經五、海經八、大荒經五,記載了許多山、海、動物、植物、神話和人物。帝俊在《山海經》里,是筆墨最多...

萬木之源:神話傳說中的神樹盤點

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誕生了諸多神話故事,今天我們不談神佛,也不談妖魔,而來看一下傳說中的上古神木:傳說在東方的大海上,扶桑樹是由兩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樹組成。太陽女神羲和大神為她的兒子金烏(三足烏...

堯舜禹時代,強大的遠古文明!

五千多年前的堯舜禹時代,太陽等天體處於一個活躍期,太陽等天體的活動變化對人類生存有著極其巨大的影響,對此五千年前的人們體會遠比現代人深刻。所以那時人們對天文的研究遠比現代人重視。

扶桑國究竟在哪裡?

你聽說過扶桑花嗎?它又名朱槿牡丹,據古書記載,扶桑生自東海日出之處,其葉如桑,而且兩棵樹往往同根偶生,所以得名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