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金沙祭祀坑反映的太陽神崇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星堆、金沙祭祀坑出土以青銅神樹和大型立人銅像為代表的大量青銅、玉石和黃金禮器反映的鮮明主題,就是古蜀先民濃烈的太陽神崇拜觀念。




1.青銅神樹是神話傳說中的扶桑

三星堆2號祭祀坑出土K2②:94號青銅神樹,殘高3.9米,下有圓形底座,樹幹挺直,樹頂略殘。

樹枝分為三層,每層各有三枝,每枝上各立一鳥。

樹幹上攀著一隻頭朝下、尾在上的神龍(圖四:1)。

這棵形體龐大、造型精美的青銅神樹,不論是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里,還是在我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里,都屬於形體最為寵大的器物。

這棵神樹就是神話傳說中的扶桑。

《三海經•海外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墨齒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文選•玄思賦》李善注引《古州記》說:「葉似桑樹,長數千丈,大二十圍,兩兩同根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之扶桑。

」這裡的「扶桑」就是《山海經•大荒東經》所說「湯谷上」的「扶木」,枝上站立的「鳥」即三足烏。

《淮南子•天文訓》說:「日出於湯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

」這說明東海湯谷里生長著一棵名叫扶桑的神樹上居住的10個太陽,每天由三足烏馱著輪流值日。

每當一個太陽升起,其它9個就在神樹上休息。

青銅神樹上9個枝頭所立的青銅鳥應即三足烏,也是太陽的象徵。

這正與扶桑樹「九日居下枝」的記載相合。

因此,不少學者都認為這棵青銅神樹就是神話傳說的扶桑,是正確的。

在崑崙西極還有一棵名叫若木的神樹。

《山海經•大荒北經》載:「大荒之中,灰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日若木。

」《文選•月賦》李善注引此經「若木」下有「日之所出入」五字。

《楚辭•離騷》:「折若木以拂日。

」王逸註:「若木在崑崙西極,其華照下地。

」《淮南子•地形訓》也說:「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末有十日」即樹枝上居有十日。

這說明若木生長在崑崙西極太陽下山的地方。

太陽每天早晨從東海湯谷的扶桑樹上升起,到了黃昏就落在西極的若木樹上休息。

必須指出的是,神話傳說中的扶桑與若木,本應是一棵神樹的不同稱謂。

《說文•又部》:「聶,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聶木也。

」段玉裁註:「當云:聶木,搏桑也,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也。

」「聶」是若字古體。

袁珂《山海經•大荒北經》註:「今案《說文》所言是東極若木,此經及《海內經》所說乃西極若木,不得同也。

」因東海的「扶桑」與西極的「若木」本是一棵供太陽棲息的神樹,只是在太陽升起和落山處的不同稱謂罷了。

2.大型青銅立人像是太陽神的象徵

在三星堆的兩個祭祀坑裡,還出土一尊大型青銅立人像和54件銅人頭像及20多件大小青銅面具(圖四:2)。

特別是那尊大型青銅立人像,銅人身體修長,立於方座之上,頭戴高冠,縱目大耳,手握環狀,身穿長襟。

身高1.82、座高0.8,通高2.62米。

他的形體高大,神態莊嚴,鑄造精細,當是與青銅神樹相配合的祭祀對象。

他就是古蜀先民頂禮膜拜的太陽神偶像。

商周時期奉祀的日月天神,在《山海經》、楚帛書等文獻里都有記載。

《海外南經》載:「東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

有女子名日羲和,方浴日於甘淵。

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

」《大荒西經》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這說明帝俊之妻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

這個天神帝俊就是太陽和月亮的父親,也就是日月之神。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的創世神話說:「日月(俊)生……帝(俊)乃為日月之行。

」這裡也說「日月」是由帝俊產生的,可見帝俊為日月之神的傳說,產生的年代非常久遠。

在商周時期人們的觀念里,日月之神就是上帝明神,也是人君的象徵。

《國語•周語上》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視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韋昭註:「上帝,天也。

明神,日月也。

」《禮記•雜記下》記錄孟獻子的話說:「正月日至,可以有事於上帝。

」周以十一月為歲首,周曆「正月」即夏曆十一月。

「日至」謂冬至。

這是十一月冬至日祭祀「上帝」的事例。

鄭玄《禮記•郊特牲》註:「天之神,日為尊。

」孔穎達《詩•小雅•十月之交》疏:「日者,太陽之精,至尊之物。

」這就是古人把日神視為上帝神明的原因。

《後漢書•五行志六》引《日蝕說》云:「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象也。

」鄭玄《詩•北風•柏舟》註:「日,君象也。

」太陽神是人君的象徵,古代君王率領臣民對太陽神頂禮膜拜,自然有利於鞏固自己的權威和統治地位。

從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銅「扶桑」神樹來看,古蜀先民的太陽崇拜與《山海經》所載「十日」和日月之神「帝俊」事跡,應屬同一神話故事的範疇。

因此,這尊大型青銅立人像很可能就是日月之神「帝俊」的偶像。

3.大型青銅立人像也是古蜀王國的祖先神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青銅立人像有可能也是古蜀王國奉祀的祖先神。

《山海經》里的日月之神帝俊,就是商周兩族的高祖。

殷墟卜辭有「高祖(俊)」,「高祖」即遠祖。

商周時期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結合的宗教觀念,帝俊這位聲名顯赫的日月之神,也就成為黃帝及古蜀國君的先祖。

《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帝俊生帝鴻。

」《左傳•文公十八年》載:「昔者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渾敦。

」杜預註:「帝鴻,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逵云:「帝鴻,黃帝也。

」「渾敦」即混沌。

《莊子•應帝五》說:「中央之帝為混沌。

」《呂氏春秋•季夏紀》謂「中央土……其帝黃帝」。

所謂「帝鴻」有不才子「渾敦」,乃神話傳說之變異,故袁珂說「帝鴻即渾沌」,乃是「黃帝名號」,是正確的。

可見,黃帝乃帝俊之子。

必須指出的是,巴蜀文化雖然有著明顯的地方特徵,但在整體上如馮漢驥先生所說:「仍是在中原文化範圍以內的一種地方性文化。

」任乃強先生指出:古蜀先民「蜀山氏」是中原姜族的支脈「從松潘平原循岷江河谷南下,尋找更好的耕地,……進入成都平原」後才形成的。

但據史書記載,商周時期古蜀國的統治者應是黃帝族的支庶。

《大戴禮記•帝系篇》載:「黃帝產昌意,昌意產高陽,是為帝顓頊。

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於蜀山氏……產顓頊。

」《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子「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日昌仆,生高陽。

……黃帝崩,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若水」即汝水,源於今河南嵩縣,經汝陽、汝州、汝南等地,在淮濱人淮。

這說明帝顓頊乃黃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所生。

《華陽國志•巴志》說:「(巴蜀)其君,上世未聞。

五帝以來,黃帝、高陽之支庶,世為侯伯。

」《蜀志》也說:「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

至黃帝為其子娶蜀山氏之女,生高陽,是為帝嚳。

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歷夏、商、周,武王伐紂,蜀與焉。

」這裡的「帝嚳」乃帝顓頊之誤。

《史記•三代世表》記載褚少孫說:「蜀王,黃帝後世也,至今在漢西南五千里,常來朝降,輸獻於漢,非以其先之有德,澤流後世邪。

」這說明古蜀國王本「黃帝後世」帝顓頊之支庶。

4.古蜀祭祀坑是祭祀「日出入」活動的遺存

世界各地的古老民族都盛行太陽神崇拜的習俗。

我國商周時期的太陽神崇拜以祭典「日出入」為其重要特徵。

《尚書•堯典》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分命羲仲,宅蝸夷,曰暘谷。

寅賓日出,平秩東作。

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厥民析,鳥獸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

平秩南訛,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鳥獸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寅餞納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厥民夷,鳥獸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厥民陝,鳥獸毛。

這裡所說的「日出」、「日永」、「納日」和「日短」,指的正是我國古代二十四節氣中最基本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時」,也就是一年四季的分點,即所謂「二至二分」。

其中的「寅賓日出」,鄭玄注「謂春分朝日」,即春分時敬迎日出的祭典;「寅餞納日」即秋分時敬送日落的祭典。

從星象學考察,《堯典》底本寫成的年代不晚於夏代末年。

這說明我國古代在春分、秋分日祭祀日出、日落的禮儀,早在夏商之際就已產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棵神樹,催生了一本盜墓筆記

南派三叔的系列小說《盜墓筆記》中有一本《秦嶺神樹》,裡面虛構出了一棵位於秦嶺腹地深處的青銅神樹:坑中間豎著的,是一根直徑十米左右的大青銅柱子……青銅柱之上還有很多細小但是粗細不一的銅棍……密密麻...

當古人仰望天空,奇蹟出現了

人類對於日月的崇拜自古就有,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乃是赫利俄斯,托納提烏是阿茲特克神話中的烈日之神,日本神道教所尊奉的最高尊神為「天照大神」或稱「天照大御神」,也就是日本...

三足烏——會飛翔的太陽神鳥

三足烏,又被稱之為三足金烏、金烏,是一種古代漢族神話中的神鳥。根據《山海經》等古籍的記述,中國遠古時代太陽神話傳說中的十日是帝俊與羲和的兒子,它們既有人與神的特徵,又是金烏的化身,是長有三足的踆...

山海經中的帝俊是誰?

《山海經》雖然以神話為主線,以傳說為傳說的記載;但是也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學、地理等內容。其中,山經五、海經八、大荒經五,記載了許多山、海、動物、植物、神話和人物。帝俊在《山海經》里,是筆墨最多...

萬木之源:神話傳說中的神樹盤點

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誕生了諸多神話故事,今天我們不談神佛,也不談妖魔,而來看一下傳說中的上古神木:傳說在東方的大海上,扶桑樹是由兩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樹組成。太陽女神羲和大神為她的兒子金烏(三足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