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陝西半坡遺址,但可能卻不知道這位老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22日,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 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石興邦榮獲終身成就獎。

石興邦先生是中國首屆考古學大會設立終身成就獎後,我國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考古學家。

石興邦先生現已95歲高齡,是健在的考古學家中,最年長的一位。

考古終身成就獎有何評選標準?獎項為何頒發給石興邦老先生?



「這與石老先生在考古界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如是說道,多年來,石興邦先生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於華夏史前文明,想必很多人都是通過半坡遺址來了解的。

但要說起半坡遺址的發掘,恐怕知者甚少。



1923年生於陝西耀縣的石興邦先生,正是半坡遺址的發掘提領者。

他一柄手鏟,發掘出了史前文明的秘密和未知細節。

1950年,石興邦師從夏鼐先生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間,石興邦主要負責西安半坡遺址發掘、長江流域考古調查發掘、關中地區考古調查、長江三峽地區的考古和勘察、下川舊石器文化遺址發掘、陝西臨潼白家村仰韶文化遺址發掘等多項工作,同時還參加了《中國史稿》第一卷和《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的編寫工作。

在陝西省考古所任副所長、所長期間,他負責重點發掘秦咸陽、鳳翔和周原等周秦遺址和李家村、下孟村等原始文化遺存,建立了銅川耀州窯、漢陰、綏德等數十個工作站,開展了秦俑一號坑的發掘研究、秦陵的勘探研究等工作,完善了全省的考古體制,培養了一大批高級研究人員。

1953年5月,西安鏟河邊的高地上,半坡村的村民正像往常一樣扶犁揚鞭,耕作農田,但前來考察的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石興邦卻敏銳的意識到,眼前的土地非同尋常,他預感,這片肥沃的土地里藏有一個奇蹟。

事實證明他的眼睛是敏銳的,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

1979年起,石興邦先生先後應邀或被派赴美國、德國、埃及、印度、日本等國及香港、台灣等地區訪問、講學和考察。

1989年訪問德國時,與德國技研部合作在陝西省考古所建立了文物修復保護室,經過十年的共同努力,在陝西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科學實驗室。

石興邦主要論著有《西安半坡——氏族部落文化聚落的發掘研究》《半坡氏族公社》《臨潼白家村》等專著,主編和參與編纂了《中國原始文化論集》《黃帝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考古學研究》和《周秦文化研究》等十多部(冊)。

發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體系及有關問題》《仰韶文化彩陶紋飾的辯證發展及其源流的考察》《我國東方沿海和東南地區古代文化中鳥類圖像與鳥祖崇拜的有關問題》《中國的細石器革命》等有影響的論文十多篇。

石興邦被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世界名人錄》以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輯出版的《世紀學人百年影像》(社科界院士級學人影集)等典籍中。

鮐背之年,石興邦榮獲中國考古學終身成就獎既是中國考古學界對先生執著於中國考古事業的充分肯定,更是所有考古人對先生崇敬之情的深切表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逆過程的考古學:信息學視野下的考古埋藏學

考古是對人類歷史的逆探索過程——已經消失的歷史,通過對其物質性遺存的考古學處理,可以重建、復原並進行研究,這是現代科技賦予人的獨特能力。張立東先生的《手鏟釋天書》,以訪談的形式披露一批著名學者關...

倫福儒:一位國際考古名家

【寫真】作者:楊雪梅(資深媒體人) 1897年,法國著名畫家高更創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這幅經典畫作時,世界考古學已經建立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並試著開始回答這些問題。如今又過...

新中國田野考古範式的確立

《輝縣發掘報告》是新中國第一本田野發掘報告,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科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時隔一甲子,坊間早已難覓這部報告的蹤影,典藏機構也大多視為珍藏,不輕易示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