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報導53丨深耕考古事業 95歲老人獲考古終身成就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封面新聞 記者 戴竺芯 實習生 高麗

許多人是通過半坡遺址了解到史前中國的,就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榮獲中國考古學會終身成就獎,他也是半坡遺址的發掘提領者,一柄手鏟,發掘出史前文明的秘密和未知細節。

由於年事已高、身體原因,當天,石老先生未能到場,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代其領獎。

石興邦,圖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創立半坡考古範式 95歲老人獲考古終身成就獎

2018年,石興邦先生已95歲高齡,是健在的考古學家中最年長的一位。

考古終身成就獎有何評選標準?獎項為何頒發給石興邦老先生?

「這與石老先生在考古界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多年來,石興邦先生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上世紀50年代,作為西安半坡發掘的主持人,石興邦先生所著的《西安半坡——氏族部落文化聚落的發掘研究》,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考古發掘報告之一,並開創了新的考古範式。

此外,陳星燦介紹,在考古終身成就獎的評選中,獲評對象必須是健在的考古學者。

圖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半坡遺址博物館 建於石興邦早年發掘基礎上

「能夠替石老先生領獎,很激動也很光榮。

」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眼中,雖然未能與石老先生公事,但石老先生的鼎鼎大名,在其少年求學時便已知曉。

「石老先生擁有人類學背景,在他的發掘研究中,很好的把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和考古學的研究方法結合了起來,去解釋早期的原始社會。

」他說,石老先生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一種新的研究範式,並撰寫了一部考古報告的經典之作——《西安半坡——氏族部落文化聚落的發掘研究》。

「他不僅僅是拿考古發掘的實物資料去解釋當時的社會,而是把它們放在大的社會背景下,根據出土的文物和遺蹟情況,試圖復原古代社會。

」孫周勇說。

於1958年建立的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今年迎來其60歲生日,目前仍然展示著當年石興邦先生提領發掘的成果。

「半坡遺址博物館就是在石老先生早年發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孫周勇介紹。

石興邦其人

石興邦,生於1923年,陝西省耀縣人。

1949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邊政系,同年入浙江大學人類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1950年隨導師夏鼐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

1963-1976年先後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陝西省博物館、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

1976-198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兼第一研究室副主任。

1984年後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

曾任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理事,陝西省考古學會會長,陝西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陝西省文物局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從1979年起,他先後應邀或被派赴美國、德國、埃及、印度和日本等國及香港、台灣等地區訪問、講學和考察。

1989年訪問德國時,與德國技研部合作在陝西省考古所建立了文物修復保護室,並十年的共同努力,在陝西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科學實驗室。

主要著作:

石興邦先生主要論著有《西安半坡——氏族部落文化聚落的發掘研究》、《半坡氏族公社》、《臨潼白家村》等專著,主編和參與編纂了《中國原始文化論集》、《黃帝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考古學研究》和《周秦文化研究》等十多部(冊)。

發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體系及有關問題》、《仰韶文化彩陶紋飾的辯證發展及其源流的考察》、《我國東方沿海和東南地區古代文化中鳥類圖像與鳥祖崇拜的有關問題》、《中國的細石器革命》等有影響的論文十多篇。

石興邦先生被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世界名人錄》以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輯出版的《世紀學人百年影像》(社科界院士級學人影集)等典籍中。

相關資料:

半坡遺址發現於1953年,遺址面積約50000平方米,在1954至1957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後進行了5次大規模發掘,發掘面積達10000平方米。

作為新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位於西安東郊滻河東岸,占地面積107.4畝,館藏各類文物18000餘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4000多件、化石標本300餘件、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和動物骨骼標本若干。

其中人面魚紋盆是半坡遺址出土文物中最為寶貴的文物,屬國家一級文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60年陝西考古人為國家「挖出」多座博物館

西安新聞網訊 作為文物大省,陝西60年來為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做了哪些重要的貢獻?10月18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迎來了60歲生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秦漢文明暨秦漢考古國際學術會議」也一併召開。中國...

半坡甲子華誕,再續史前遺址博物館新篇章

提到半坡遺址,相信考古文博工作者們都不陌生。該遺址於1953年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郊被發現,遺址面積約50000平方米,是關中地區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繁榮階段的聚落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系統的...

齊家文化銅刀研究(連載一)

著名文化學者陳光華先生《齊家文化銅刀研究》(連載一) 1999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報導:我國科學家在安徽繁昌「人字洞」發現了一批距今大約200多萬年的石製品,其中一件石刀,經專家鑑定後認為...

半坡遺址的鎮館之寶——半坡人面網紋彩陶盆

1958年在半坡遺址上建成的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今年恰逢西安半坡博物館建館60周年,博物館舉行了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在半坡遺址出土的大量重要文物中,人面網紋彩陶盆極具文物...

水洞溝考古發掘與研究報告獲「金鼎獎」

本報訊(記者王剛)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廳獲悉,在河南鄭州召開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水洞溝:2003~2007年度考古發掘與研究報告》榮獲研究成果獎(金鼎獎)。據悉,該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