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州震區文物受損情況正在調查核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目前震區文物系統無人員傷亡,震區文物受損情況正在調查核實。
九寨溝地震後第二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常開放。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家文物局方面獲悉,目前關於震區文物受損情況還在核查之中,尚未公布結果,畢竟人員安全第一。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報導,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在震後當夜第一時間電話震區文物部門,慰問文博幹部職工,詢問文物安全情況,獲悉震區阿壩州文物系統無人員傷亡,而文物受損情況正在調查核實。
與此同時,震後第一時間,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立即帶領典藏部等有關工作人員急奔展廳和庫房,排查文物安全隱患,確保文物安全。
經核查,川博展廳和庫房文物均安然無恙。
8月9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常開放,遊客參觀秩序井然。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表示,震後第一時間館裡也開展了安全排查,一切平安。
當晚下班在家的許多工作人員紛紛電話館裡詢問情況,館裡值班同志對展廳、庫房文物進行仔細排查,確保文物安全。
四川成都三星堆博物館也一切平安。
陝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地震發生後,立即安排人員對文物進行排查,文物安全無恙。
四川省阿壩州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部分)中,共登錄、公布不可移動文物2132處,其中:古遺址類378處、古墓葬類414處、古建築類867處、石窟寺及石刻類96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339處、其他類38處。
這些文物是否受損還在核實之中。
————————
連結:四川省阿壩州遺址與文物
在四川省阿壩州曾搶救性發掘了茂縣營盤山遺址、馬爾康哈休遺址、金川劉家寨遺址等新石器時代遺址。
其中營盤山遺址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茂縣鳳儀鎮南2.5公里,距今5500-6000年,是一處自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代的文化遺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地方文化類型遺址中面積最大、考古工作規模最大、發現遺存最為豐富的遺址,對探討古蜀文化與馬家窯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關係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是中國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營盤山遺址發掘的房屋遺址
營盤山遺址的文化堆積較為豐富,文化層最厚處可達2.20米,其上層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石棺葬遺存,下層為內涵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
新石器時代遺蹟包括房屋基址11座、人祭坑9座、灰坑120餘座、窯址4座及灶坑13座等。
中部地帶發現較多的柱洞、基槽等房屋基址和窖穴類遺蹟,應為居住區;遺址中部偏西地帶發現有大面積的硬土活動面遺蹟,地勢較為平坦,硬土面下清理出人祭坑多座,應是舉行包括宗教祭祀在內的公共活動的廣場區;廣場區以北地帶發現有多座窯址和數量豐富的灶坑遺蹟,應是集中燒制陶器的手工業作坊區;另在遺址中部偏北地帶發現有多處灰坑遺蹟,坑內出土了大量的細石葉、細石核、燧石器、燧石原料及半成品,推測此處可能為集中製作細石器的地點。
營盤山遺址出土的夾砂罐
在遺址已揭露的遺蹟中,其下有奠基人祭坑的大型廣場性質遺蹟、內有塗紅石塊的灰坑、內設分間並修造有考究的灶坑等設施的房屋基址等,非一般小型聚落遺址所能具備。
出土文物中也不乏表現營盤山遺址作為大型中心性聚落的高規格實物,如陶質人面像雕塑品、表面鑿有多個穿孔應有特殊用途的石牌形器等遺物。
而以彩陶製作工藝為代表的制陶業是整個仰韶時代手工業的最高成就所在,營盤山遺址出土數量眾多且製作精美的彩陶器,更是它作為大型中心性聚落的實物標誌。
遺址出土的玉器可分為三類,其一為仿生產工具的錛、斧、鑿、穿孔刀、鏃等,多數的刃部未見使用痕跡;其二是環鐲、珠類裝飾品;其三是具有禮儀用器性質的璧、璜類器。
這表明營盤山先民的玉器加工已成為一門內部有較細程度分工和較高專業化程度的手工業門類,也標誌著營盤山遺址在聚落群體系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金川劉家寨
劉家寨遺址位於阿壩州金川縣二嘎里鄉二級階地劉家寨。
2011年與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阿壩州、金川縣文物管理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全面揭露,計3500餘平方米,共清理灰坑278座、灰溝1條、房址20座、窯址26座、灶12座、墓葬2座。
出土大量陶片、動物骨骼、石製品。
劉家寨遺址出土的陶器
劉家寨遺址早期層位文化面貌與甘肅東鄉林家遺址、大地灣、師趙村遺址的同期遺存相近;晚期層位中部分陶器體現半山文化因素。
不過,與之相比,劉家寨遺址未見彩陶尖底瓶、寬沿盆、陶刀等,卻有小型直筒罐、戳印圓圈紋陶器、多孔石刀等,是為自身特色。
馬爾康哈休遺址出土的陶塑人頭像
哈休遺址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沙爾宗鄉,遺址地處茶堡河北岸三級階地之上,東西長約380、南北寬約260米,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海拔2840米,高出河床80米。
遺址的文化堆積可分為秦漢時期遺存和新石器時期遺存,其中秦漢時期遺存主要位於遺址南部台地邊緣,破壞程度嚴重;新石器時期遺存分布面積較廣,其中心部分位於遺址西北部台地上,面積近1萬平方米,局部因晚期改土受到破壞。
哈休遺址出土的塗紅雙孔石鉞
馬爾康哈休遺址出土的陶小口尖底瓶
「哈休遺址」距今5500年至5000年,是分布於長江上游地區的一種新石器時代地方文化類型。
這一發現確認了地處長江上游的這一地區早在5500年前就已有人類定居,並且已創造出了發達的古代文化。
重慶姚家壩遺址發現商周遺存
新華網重慶12月23日電(記者張琴)重慶開縣姚家壩遺址近日考古發現一批重要的商周遺存,有灰坑、柱洞、灶、窯等遺蹟,是該區域早期制陶遺存的首次發現,出土了種類豐富的陶器。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
最新考古成果:羅家壩遺址發現新石器時期遺存!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對羅家壩遺址進行第四次考古發掘時,發現一處距今45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期遺存,這讓羅家壩遺址成為中國嘉陵江流域目前發現的堆積最厚、...
長白山地區發現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存
新華社長春5月14日電 記者劉碩記者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近期在吉林省撫松縣仙人橋鎮搶救性發掘了大青川遺址和黃家崴子遺址,經專家推斷,兩處遺址均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存,為完善長白山地區...
河南省新鄭市唐戶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周
唐戶遺址, 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西部和南部,地處潩水 河與九龍河兩河匯流處的夾角台地上。潩水河從遺址東部自北向南、九龍河從遺址西部自西北向東南環繞流過,在遺址南部約1公里處交匯後繼續東...
成都平原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收穫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從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在成都平原先後發現了新津寶墩、大邑高山、鹽店、溫江魚鳧城和郫縣古城等8 處距今4500 年~3700 年左右的寶墩文化階段帶有夯土圍牆的大型聚落址...
河南再現仰韶時期大型聚落遺址 出土大量彩陶器物
中新社鄭州8月24日電 (記者 董飛)河南省鞏義市境內新發現一處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遺址,24日吸引了正在鄭州參加「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的近百位考古專家學者,深入探訪、考察。這處遺址位於黃河南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