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考古悲劇——明定陵發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
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
明定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對山峰渾圓的蟒山。
1955年10月,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作為發起者,聯合了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長沈雁冰、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長范文瀾等人,聯名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陵墓長陵,很快就獲得周總理的批准,儘管當時它受到了來自國家文物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和副所長夏鼐等考古專家們的理性反對。
據復旦大學教授高蒙河介紹,這次挖掘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找到下落不明的《永樂大典》,身為明史學家的吳晗對此極其看重。
不過,由於長陵建造面積實在是太大,一時難以找到墓道,考古學家們只好放棄原有計劃,決定先找一個小一點的陵墓進行試掘,等積累一些經驗後再發掘長陵。
在其他十二陵的調查中,他們偶然發現定陵有塌陷漏洞,由此定陵成了最初上書發掘長陵計劃的試驗品。
這其中還有一個插曲,主張保護文物的一方(鄭振鐸、夏鼐等人)其實選擇了一個更小的皇陵獻陵當做「試掘」目標,但是很快被否定了。
1956年-195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
出土時,孝端皇后上蓋緞被,屍體身下鋪一床織金緞被,再往下有四層褥墊,其中一層褥墊上綴著100枚「消災延壽」金錢。
皇后頭戴黑紗尖形棕帽,裝飾著金簪,上身穿繡龍方補黃綢袷衣,下身穿黃色纏枝蓮花緞夾褲,足蹬黃緞鞋,腰間繫著繡雲龍紋長裙。
神宗的棺槨內塞滿了各種陪葬品,最上層蓋的是織錦被,被下放著袍服和織飾匹料,屍體的下面墊著一條錦被,被下還有9層被褥,其中一件被褥上綴著17枚「吉祥如意」金錢。
神宗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刺繡袞服,腰系玉帶,下身穿黃素綾褲,足蹬紅素緞高繡靴。
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珍貴金器數百件,其中以帝、後的金冠最為精美;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后的羅地灑線繡百子衣最為珍貴。
然而。
定陵博物館一經開放,遊客蜂擁而至。
遺憾的是,在這深達27米的地宮深處,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座空蕩蕩的洞穴。
不少遊客都失望地問道:「皇帝皇后的原棺槨哪裡去了?打開地宮的時候不是還在嗎?」棺槨確實消失了。
頗具戲劇性的是,它的消失和定陵博物館的成立,竟是在同一天進行的。
1959年9月30日晨,曾鏟下定陵第一鍬土的民工王啟發,接到博物館辦公室主任的指示:「馬上就要開館了,既然複製的棺槨已經做好,原來的棺槨就沒用處了。
你帶幾個人到地宮清掃,把那些棺木抬出來,好迎接領導來檢查清潔衛生。
」幾個員工圍住楠木棺,要取四周的銅環,便揮鎬劈了起來。
王啟發望著4個碩大的銅環鳴響著落到地上,心中莫名其妙地掠過一絲哀痛。
「主任,那棺木不能再劈了,找個牆角放著吧。
」王啟發近似哀求地說。
主任正忙於接待前的準備,沖王啟發一瞪眼,說出一句令人心寒意冷的話:「你是不是想留下給自己?」轟」的一聲,王啟發的腦子如同炸開一般。
他強按怒火,退出辦公室,回到自己的木板房抽起了悶煙。
幾十名警衛跟著主任來到棺木前。
「大家辛苦一下,把這些木頭板子扔了。
」士兵們在主任指揮下喊著號子,將沉重的棺木抬起,來到寶城上。
隨著主任一聲威嚴的口令「扔——」,戰士們一齊用力,三具巨大的棺槨被掀下牆外,嘩啦啦滾入山溝。
一個星期後,定陵棺木被扔的消息傳到夏鼐耳中。
這位大師氣得全身發抖,臉色煞白,不停地在房裡走動,馬上打電話讓博物館重新撿回棺木,加以保護。
可是,空蕩的山谷早已不見棺木的蹤影。
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中,絲織品應該是最具價值的。
在定陵發掘之前,民間很少見到明代絲織品,存留至今的實物更是鳳毛麟角。
定陵的整匹絲織品,每卷上都有「腰封」,寫著尺寸、時間、產地、質地,極為難得。
然而由於經驗不足,考古人員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軟化劑,塗抹在半腐的衣物上,過了幾個月就全變黑、變硬、變脆。
再加上當年的文物庫房太過簡陋,四面漏風,根本談不上恆溫、恆濕、避光,以至於後來出版的考古報告里,大多數絲織品只能呈現支離破碎的損壞狀態。
更大的傷害是,文革期間,以夏鼐為首的考古學家們被迫離開了崗位。
已經打開的皇陵就那樣被擱置,大多數的珍貴布料和木料,被直接暴露於自然條件下,迅速乾枯腐敗。
萬曆和他兩個皇后的屍骨,更是被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
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和副所長夏鼐先生隨即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再批准發掘帝王陵墓的申請,周恩來總理批准了這一申請。
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從此成為考古界的一個定規。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
揭秘:為何「明定陵」被挖掘後,可稱為百年內 最悲劇的考古挖掘
導語:發掘帝王陵寢的聲音近來有不小的響動。早一點,有人建議開挖秦始皇陵,並列出理由N條;近,因有專家說下面埋有500噸的珠寶,有人又動起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墓乾陵的念頭。藉此股「挖祖墳」的聲...
揭秘挖掘明定陵的經過,明代皇陵的地宮真玄妙!
這幾年,盜墓小說火得一塌糊塗,特別是《鬼吹燈》和《盜墓筆記》,更是把盜墓類作品推向高峰,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座陵墓地宮,哪座陵墓呢?就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這麼多寶貝都毀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下葬之所,這裡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還有皇后,皇子,妃子等百餘人。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墓群,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清朝東陵幾乎已被毀於一旦,現存的中國各代皇帝陵墓中,...
史上最離奇的一次考古,參與人員全部神秘死亡,原因至今仍是謎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一古墓挖出一口「紅色棺材」,7人占為己有為此喪命,死法離奇!
導語:中國歷史上稱帝的人數不少於500人。他們死後,留下了許多規模龐大的皇帝陵墓。可以想像,這些皇帝陵墓里充滿了各種價值連城的寶物,讓盜墓賊垂涎三尺。而皇帝陵墓里豐富的文物,也讓文物研究者很感...
定陵挖掘第一人:因為我經歷的一切,一個帝王陵都不贊成挖!
「長陵發掘委員會」成立後,28歲的趙其昌擔任發掘工作隊隊長。由於某種原因發掘轉移到了定陵, 1957年5月,使用鐵鏟、手電筒等工具,人們打開了定陵地宮,取出了絲綢、青花瓷等大量文物。第一個進入地...
明定陵發掘中發生什麼?為什麼我們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了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考古為何不再挖帝王陵?因為這座陵墓的教訓太深刻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60年前挖掘定陵現場照,教訓慘痛,從此國家決定再也不做一件事
我國目前對於考古的政策是, 能不動土就不動土,能推後挖掘就推後挖掘。為什麼這麼做呢?這是基於60年前挖掘明朝的一個帝王陵的悲劇得出的慘痛教訓。這個陵墓就是定陵。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
根據老人回憶定陵盜墓第一個進入地宮如今回憶起來仍然心驚膽戰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1966年,...
兵馬俑在美展出時手指被盜 然而最讓中國人心痛的是這個事件
去年9月底,一批秦兵馬俑被運往美國費城,在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舉辦特展,一名24歲的美國男子掰下一根兵馬俑手指並偷走。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已找回被盜拇指,涉案男子面臨審判,可能面臨最高10年的刑期...
明十三陵挖掘以後發生的怪異事件,邪氣重重,至今無人能夠解釋
歷史上著名的明十三陵中有一座建國以來首座有計劃進行發掘的帝王陵墓——定陵地宮,占地1196平方米,它完全用青石砌制而成,共有七座足足四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而且它沒有梁架,只有石為拱卷,共有文物30...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帝王墓?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血一樣的教學!
在中國的考古,有一種難以忘懷的痛叫做 「明定陵考古發掘」為什麼這麼說呢?在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明定陵考古發掘」事件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