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石器時代晚期,忠州先民因採集鹽滷,聚集在甘井河的兩岸。

他們依靠自身的勤勞和智慧,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陶器製鹽方法,逐漸形成了面貌獨特的中壩文化。

一部延續五千載的大地史書,由此翻開了它不朽的篇章。

忠州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遺址分布圖

考古發掘證實,在距今5000—48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忠州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而早期人類活動呈現出因鹽而聚的特點。

中壩遺址位置示意圖

中壩遺址被稱為199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位於忠州城北6公里的原甘井佑溪村,面積約5萬平方米。

由於遺址主體部分為河床左側的中壩島,故名中壩遺址。

中壩遺址老照片

中壩遺址三級階地三維動畫

中壩遺址底層最厚處超過12米,涵蓋上自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明清的全部歷史時期,因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被稱為「大地史書」。

中壩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地層中夾雜著陶片的土塊

中壩遺址被譽為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它的發掘為認識和把握峽江地區的古文化面貌以及建立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學者指出,重慶三峽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應命名為「中壩文化」。

中壩遺址出土的陶片

中壩遺址出土的陶片

中壩遺址出土的陶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中壩遺址

中壩遺址,位於重慶市於忠縣境內,被譽為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即使在全世界,也難找一個古遺址能連續不斷地反映5000年古代文明的發展史,而中壩正是這樣一個遺址,歷經了新石器時代、夏、商、...

玉蟾岩,「蛤蟆洞」

玉蟾岩遺址,位於湖南道州壽雁鎮玉蟾岩,俗稱「蛤蟆洞」,又被譽為「天下谷源、人間陶本」。洞穴西北方向有個開口,洞口有石刻「玉蟾岩」。

合肥肥東發現6000年史前文明

作者:鄭靜合肥市肥東縣店埠鎮南院日前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現場出土發現了較完整的玉器、陶器、骨器和石器300多件,並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標本,還發現了居住的房坑、灶坑、灰坑和灰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