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中壩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壩遺址,位於重慶市於忠縣境內,被譽為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

即使在全世界,也難找一個古遺址能連續不斷地反映5000年古代文明的發展史,而中壩正是這樣一個遺址,歷經了新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南朝、唐、宋、元、明、清,完整地展現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史,被譽為三峽庫區最具價值的古文化遺址。

像中壩這樣的「通史」式遺址,在國內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極其罕見。

中壩遺址的年代從距今約五千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是三峽庫區五千年歷史的縮影和見證。

遺址首次發現了有明確地層關係的三星堆文化―老關廟下層文化―哨棚嘴文化的地層疊壓關係,初步建立了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商時期的年代序列,對建立峽江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義。

遺址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由於河水的常年沖刷,使遺址的主體部分淪為一座孤島,人稱「中壩」,故名中壩遺址。

出土文物有陶、石、骨、銅、鐵等。

通過發掘和初步研究,發現該遺址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代,雖然在不同時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周邊臨近地區的文化因素,但卻始終以當地土著文化為顯著特徵,在不同時代,都有獨具特色的代表性器物群,在不同時代的代表性器物群的偏早和偏晚階段,都會發現有較多上一時段和下一時段的文化因素,表明它們是連綿不絕、一脈相承的土著文化。

中壩遺址的發掘讓考古專家們獲得了非常豐富的不同時期的實物資料,證明了該遺址是三峽庫區最重要的遺址。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明、清,十分完整地展現了中國五千年至今連續不斷、生生不息的歷史。

同時,該遺址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經過正式考古發掘的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鹽業生產類遺址,填補了我國考古發現遺址類型的空白。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面對出土的遺蹟、遺物,都稱「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考古學者在商至西周早期地層發現了一種陶角杯的碎片和完整個體以及夾砂陶。

考古學者並不能說明他們是什麼。

後來法國鹽業考古專家指出,這可能是製作鹽塊的模子和運送時的容器,因為這類器物的底部部分,與他在非洲看到的鹽業生產工具十分相像。

另外還有窖藏謎團、柱洞謎團、尖底缸謎團等至今無法解開。

中壩遺址的發現令人震驚,它的發掘令世界關注。

現今,中外專家正試圖攜手破解其中的眾多謎團。

中壩遺址發掘後,已創下六個全國第一:地層堆積最厚;延續時間最長;出土遺蹟、遺物種類和數量最豐富;第一個經過科學確認了的井鹽生產遺址的遺址類別型;所涉及的學科門類目前是三峽地區遺址中最多、研究內容最豐富的;開展了考古學、環境考古、鹽業考古、動物考古、浮選、孢粉分析、石質鑑定等多項專題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舊石器考古發掘方法再思考

一般認為,1931年梁思永先生在後崗發現三疊層是考古學史分期的標誌性事件之一,此後我國田野考古逐步推廣按土質、土色區分堆積的方法①。後崗的發掘結束了以往人為的水平層位的發掘,而開闢了以文化層位...

江西宜黃髮現一新石器時代晚期環壕聚落遺址

新華社南昌1月17日電(記者 袁慧晶)記者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專家初步確認江西宜黃縣的鍋底山環壕聚落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據悉,這一時期的環壕聚落遺址在江西正...

父子岩遺址填補桂林文化「缺環」

父子岩遺址遠景6月22~24日,為期3天的「中國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遺址發掘學術研討會」在桂林舉行。會上公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廣西各級考古部門 合作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在對桂林 ...

塔山考古取得重大成果 還原桂林史前文化脈絡

近日,塔山腳搶救性考古遺址發掘工作進入尾聲,在本次為期一個月的考古挖掘工作中,考古小組發現的百餘件重要考古標本,對於研究桂林史前時期的文化脈絡有著重要意義。 塔山腳遺址位於灕江東岸,當下,考古人...

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如期舉行

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2016年12月28—30日,由江蘇省考古學會主辦、鎮江博物館承辦的「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在鎮江拉開帷幕,年會以「探索地域文明、保護文化遺產、服務社會公眾」...

「錢山漾文化」命名昨正式公布

光明網11-17 08:45顯示圖片記者昌銀銀本報訊「錢山漾文化」成為湖州這座城市擁有的首張「考古學文化」名片。歷經多個階段的考古發掘和嚴謹的學術研討,「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暨錢山漾遺址...

四川閬中村民的發現改寫了當地歷史

趙舒文 本報駐四川記者 付遠書 2016年6月,四川省閬中市梁山村村民在古城東北方向的靈山開荒修建蓄水池時,挖出大量有神秘紋飾的碎陶、瓷片,後經有關方面考古發掘,日前,記者從四川省閬中市靈山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