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無知,因怕晦氣,一把火把兩口紅棺材燒掉,直接損失3個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眾所周知郭沫若和吳晗是新中國初期的兩位比較有名的考古專家,1955年他們向中央提交了開挖長陵的報告,對於這一申請,絕大部分中央領導人都反對。
因為當時中國技術還比較落後,可能無法保存出土的文物。
然而郭沫若一再堅持,中央只得同意。
考古工作已經開展兩個月,但是郭沫若等考古人員沒有找到長陵的入口,所以只能開挖定陵。
定陵的挖掘出土了很多珍貴、精美的文物,但是非常可惜,這些文物在出土後沒有得到妥善的保管,迅速氧化,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此後我國吸取挖定陵的教訓,「不主動發掘帝王墓」成了考古界的鐵律之一,另外我國國務院1997年明確規定「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主動發掘」。
這一決定主要是出於保護文物的目的。
然而中國歷史太長,留下來的古墓非常多,經常出現盜墓或者被人意外發現墓穴的情況。
2005年,在河南的上蔡縣發生了一件很十分恐怖的事情。
當時蔡縣的一戶人家想要蓋一座宅子,工人在挖地基的時候卻挖出了一塊紅紅的木頭,出於好奇心繼續挖卻發現這紅紅的木頭是兩口棺材的一角,這兩口棺材並排放著,而且上面還放有一面銅鏡,場面異常詭異。
有一個膽子比較大的村民想用電鋸將棺材鋸開,看看裡面是否有值錢的東西,卻沒有成功。
又有的村民認為紅色棺材而且是兩個並排放著非常不吉利,應該趕緊燒掉。
蓋房子的村民聽了後覺得很是倒霉,於是買來汽油一把火燒了這兩口棺材。
這件事被傳的沸沸揚揚,消息馬上傳到了文物局耳里,於是派出考古人員進行調查。
經過考察,發現這戶人家宅子下面正好是一座古墓,挖地基時偶然挖出了主墓室的這兩口棺材。
除此了棺材外墓里還有其他比較珍貴的文物,好在這些東西沒有被破壞。
然而燒掉的這兩口棺材,專家根據當時的市值進行估計,估值達3個億。
由於村民的無知,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實在可惜。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請為我們點讚並分享。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結果造成了我國考古史上的最大悲劇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
郭沫若請求挖秦始皇、武則天的陵墓,周總理一句話否決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歷史學家。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唯物史觀學派,證明了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除了進行理論性的歷史學研究外,郭老還對考古非常有興趣,他一直想把...
郭沫若苦巡朱棣長陵墓口無果,轉戰定陵挖出文物盡數被毀
導讀: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剛明是我國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沒有之一」這句話。是的,明朝不僅對外剛,而且對內也剛;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的這些帝王仙逝後,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其餘兩皇帝...
為一睹《永樂大典》,他費盡心思想挖朱棣陵寢,周總理回復休想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
明定陵發掘中發生什麼?為什麼我們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了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郭沫若發掘這座皇陵,結果文物一件也沒保存下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想了解歷史,除了可以觀閱歷史遺留下來的史書外,還可以去現在博物館裡面存放文物中進行觀閱,說到文物,那我們就得提到帝王古墓。現在很多文物曾經都是從一些帝王墓葬裡面發掘出來的,這得奈...
為何國家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其實原因很簡單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當初挖掘定陵時到底造成了多少損失?之後就嚴禁帝陵發掘
1958年在郭沫若建議發掘一座明代皇陵用來進行歷史研究,最初郭沫若力薦挖掘永樂皇帝的墓,因為他認為發掘永樂地宮極有可能發現失傳已久的《永樂大典》,但是長陵規模實在是過於龐大,經過多方勘探一直沒有...
定陵悲劇帶給我們的教訓,沒事別去打皇陵的主意
定陵,位於北京大峪山東麓,是明十三陵之一,這裡安葬著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及其皇后,因萬曆皇帝在位長達48年之久,而定陵開工日期則在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可以說這是整個明朝修建周期最長最費...
古墓屍身被燒毀,國寶文物遭打碎!考古發掘的真實一幕
考古是文明的探索,文物是歷史的定格。我們在呼籲加強文保的今天,不妨隨我一同去回憶一段不堪的往事。這段往事我們先從介紹明定陵開始,該大墓位於北京大峪山東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郭沫若提議開挖秦始皇陵,惹領導大怒,定下一個五字鐵規矩
1956年,明史研究學者郭沫若提議開挖明朝萬曆皇帝陵寢定陵,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最後在他和吳晗的堅持下,開挖定陵計劃終於獲得了批准,也由此揭開了中國考古界一場具有毀壞性質考古的序幕。
我國每年出土上萬被盜古墓,但有三座專家考察多年至今無下落
從古至今墓葬是作為中國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存在的,在古代,墓葬的規格與豪華是象徵著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究其緣起,是古代帝王之家的奢侈。當然,這一奢侈的背後因為利益的驅使也造就了一類人。--盜墓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