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睹《永樂大典》,他費盡心思想挖朱棣陵寢,周總理回復休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

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

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一次最大的考古悲劇。

事情還得從1955年講起。

這一年郭沫若率領考古隊開始了定陵的考古挖掘,當時中國的考古技術還很落後,所以發掘定陵遭到了當時學界很多人的反對,但是郭沫若卻不聽勸阻執意要發掘定陵。

為何郭沫若執意要挖掘定陵呢?原來郭沫若除了是文學家還是一位歷史學家,他開創了中國唯物史觀學派,除了進行理論性的歷史學研究外,郭沫若還對考古非常有興趣,他一直想把中國各大帝王的陵墓都挖開看看。

當時郭沫若最想挖的還不是定陵,而是明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也是規模最大的長陵(朱棣陵寢)。

只是開挖了沒幾天,考古隊就發現長陵實在是太難挖了,於是考古隊員就把情況報告給了郭沫若。

後者考慮良久,決定放棄長陵,開挖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

郭沫若當時的打算是想以此積攢經驗,再挖掘長陵。

定陵當時已經建造了三百多年了,而且萬曆皇帝從登基之初就開始建造,花費了大概八百萬兩白銀。

郭沫若率領考古隊挖掘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最終找到了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也就是定陵地宮的入口。

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雖然為史學界對研究明朝提供了實在的器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觸空氣後立即被氧化、破壞,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之間灰飛煙滅,讓人心痛。

定陵發掘也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頭號悲劇事件。

定陵文物損壞的消息傳到北京,文化部文物局領導們大吃一驚,就在眾人痛心疾首時,從外地傳來消息,有的省份正在組織人力,要打開當地的皇陵。

周總理得知後,立即通令全國,禁止挖掘任何帝陵,這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劫難。

但造成這一悲劇的郭沫若並沒有認真反省,在1965年郭沫若又請求挖掘朱棣的長陵。

看到這,大家肯定會發出一個疑問:為何郭沫若會對長陵年念念不忘呢?原來長陵中有一套書,那就是著名的《永樂大典》,據說此書的完整版本就藏身在朱棣的長陵。

作為一個資深的歷史學者,郭沫若當然想找到《永樂大典》一睹為快。

不過對郭沫若想開挖長陵的野望,周總理只冷冷地回了他一句話:「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為什麼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有這麼些原因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郭沫若還是一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其在甲骨文上的造詣,更是很難有人一整高低,為中國科學...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