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條「史前彩陶之路」,被稱作絲綢之路的前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世界各地的新石器遺址中,普遍發現了大量的陶器。
陶器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自掌握取火技術和飼養家畜、栽培植物之後或同時取得的又一划時代的進步。
陶器是人類定居生活穩定性的一種反映,在人類智力發展和文化進步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一直被作為新石器時代的主要標誌。
彩陶是中國先民在新石器時代創造的閃爍著人類智慧的重要器物,它大量出現在黃河流域,最著名的是距今7000 〜 5000年的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出土的彩陶,線條流暢、圖案絢麗。
它是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徵,故仰韶文化又享有「彩陶文化」之盛譽。
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主流,分布廣泛,遍及河南、山西、陝西、河北、隴東、寧夏、內蒙古南部、河南及湖北的西北部,包括整個中原地區及關陝一帶。
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有1000 多處,年代大約為距今 7000~4900 年,延續時間
2000多年。
仰韶文化以西安的半坡村遺址為代表。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藝相當成熟,器物規整精美,多為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灰陶與黑陶較為少見。
其裝飾以彩繪為主,於器物上繪精美彩色花紋,一般多裝飾在器物的口沿和上腹部,下腹和底部多不施彩,但也有全身布滿花紋的器物,還有用人面紋做裝飾的。
半坡類型的彩陶紋飾以各式各樣的魚紋最富特徵。
底溝類型的彩陶紋飾主要由圓點、勾葉、弧線三角和曲線等組成的連續帶狀花紋。
另外還有磨光、拍印等裝飾手法。
仰韶文化的陶器種類較多,有杯、缽、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蓋和器座等,最為突出的是雙耳尖底瓶,線條流暢、勻稱,極具藝術美感。
「這幾類陶器,不僅滿足了當時人們生活方面的廣泛需要,而且在造型及裝飾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峰。
所以,這一時期的陶器,尤其是其中的彩陶,是中國史前文化成就的標誌,也是世界歷史文化的珍品。
」考古學家蘇秉琦指出,「仰韶文化從它的發現開始就是同探索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起源聯繫在一起的。
」研究者發現,仰韶文化的彩陶和西方各地彩陶文化十分相似,說明這些新石器時代居民是相互往來、有一定聯繫的。
有些西方學者從仰韶文化彩陶圖案同西亞各地彩陶圖案的相似性,提出中國文化「西來說」。
1921
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大量的彩陶,他將其與東南歐的特里波里、中亞安諾等遺址的彩陶相比,發現有許多相同的地方。
在當時的學術思潮中,所謂「傳播論」十分盛行。
傳播論認為,文化的發明和創造是很困難的,而人群集團之間的文化學習和借鑑則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所以世界上許多文化是由一地發明後相互傳播的結果。
在此背景下,安特生說:仰韶陶器中,尚有一部分或與西方文化具有關係者,近與俄屬土耳其相通,遠或與歐洲有關。
為了探尋彩陶的傳播路線,安特生尋蹤西進,由西安到蘭州,再到西寧。
經調查,他認為甘青地區發現的大量陶器都屬於新石器時代,可歸入仰韶文化,同時認為它們都是由西方傳入,完善了他的「中國文化西來說」體系。
對於安特生的這個研究,李濟指出:「雖然他沒能找到仰韶文化的真正根源……但從一個西方人的眼光中,他已敏銳地意識到仰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頭,並認識到對中國古代文明的來源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不可等閒視之。
」
安特生的「西來說」得到許多人的響應。
而中國考古學家們堅決認為,仰韶新石器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根本不可能是「西來」的。
李濟指出:有的人認為,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形成之前,先有一條彩陶之路。
有些人花費許多力量把中國所發現的彩陶文化拿來與歐洲東部的類似發現相比較。
應當承認,這二者之間是有一些令人驚異的相似之處,不過這些相似點在多數例子上只局限於紋飾圖案。
不少學者意識到,要解決仰韶文化彩陶「西來說」的問題,須對新疆地區的彩陶進行系統研究。
1931年,留學歸國的梁啓超的次子梁思永發掘了安陽高樓莊的後崗,在這裡他發現了中國考古學史上著名的「後崗三疊層」,即仰韶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商文化層由下而上的三層堆積,從地層上證明了中國的歷史由史前到歷史時期是一脈相承的。
梁思永的這一發現,對「中國文化西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1945年,夏鼐通過對甘肅省寧定縣半山區發現兩座齊家文化墓葬,指出安特生在考古遺存認識上的錯誤。
夏鼐的結論是:「中國雖然並不是完全同外界隔離,但是中國文明還是在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
」
中國學者認為,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可能是西來的,但至於某些型制和圖案,同外地彩陶有相互交流、相互影響,那都是可能的。
歷史學家翦伯贊指出:吾人以為陶器之發明,乃人類定住生活之表征,任何人種,只要達到定住生活的階段,皆能發明陶器。
至於由單色陶器發展到彩色陶器,更為一定之歷史的步驟……中國的彩陶,不一定是由中亞傳播而來,只能謂其有著某種相互之影響。
1942年,裴文中以新疆彩陶晚於黃河流域彩陶的論見質疑「彩陶文化西來說」,提出了存在「史前絲綢之路」的觀點。
1960
年,李濟提出「彩陶之路」的概念,並用此來概括、質疑安特生的「仰韶文化西來說」或「彩陶文化西來說」。
中國學者的研究認為,仰韶彩陶不僅不是從西方傳來的,而且是自東向西傳播的。
中國學者研究認為,從仰韶文化開始的中原彩陶文化,在中國境內曾廣泛擴散,其西支由甘肅、寧夏西入新疆,上起公元前5000年,下迄公元前1000年,新疆西部的和田、皮山、沙雅、伊犁河流域是現在所知道的中原彩陶文化西傳的終端。
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中原文化在它誕生以後,呈現出向周圍擴散的趨勢,在西部地區,表現出由東而西的傳播方向。
據我國學者劉學堂在《史前彩陶之路終結「中國文化西來說」》一文的概述,史前彩陶之路最早可以上溯至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初期。
彩陶文化傳入甘青地區後,再度復興,創造了西北甘青史前彩陶新的輝煌,並積蓄了繼續西進的力量。
哈密盆地是甘青史前彩陶西進的第一站,這支東來的彩陶文化沿著天山山脈西進,終點到達巴爾喀什湖東岸一線,持續時間長達
5000年,在西漸過程中,沿途不斷與當地文化交流、融合,逐漸形成新的地方性的考古文化。
沿著史前彩陶之路,黃河流域的居民攜帶著獨特的彩陶藝術和其他農業文化要素,艱難跋涉,最終將中原遠古文化與古老的西域文化融為一體,展示出深邃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我國學者韓建業強調,「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絲綢之路」的前身,對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過重要影響。
以上文字節選自遼寧教育出版社《絲綢之路全史》。
世紀曰辰:廣河縣齊家坪小村子藏著大學問,揭示齊家文化的內涵!
齊家文明因1924年首要在甘肅省廣河縣齊家坪發現而得名,存續於距今約4300~3500年的大跨度時間規劃。安特生尋找遺址的整體判斷的確屬於異乎尋常的精準,迄今為止的考古實證表明:安特生於1924...
屈家嶺文化動搖了「黃河流域文化中心論」
光明網12-22 08:18顯示圖片1954年冬,我和程欣人同志在國營五三農場屈家嶺村首次發現了不同於黃河流域仰韶文化厚胎彩陶而薄似蛋殼的蛋殼彩陶等文化遺存。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張雲鵬和王伯鴻先...
到西北「文化高地」尋找彩陶源頭
1998年,我被派往西北地區從事田野考古工作,主要負責史前遺址的調查與發掘。當時,我並不知自己去西北可以做出些什麼,結果很快就發現了青海喇家村齊家文化災難遺址,算是一個明顯的成果。不過自己覺著更...
最早的文化之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於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仰韶文化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
仰韶文化才是中華文化的母體,中華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
1921年10月中秋的一天,黃河岸邊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莊迎來了一位大個子洋人,從此這座小村莊和這位洋人同時揚名天下,這座小村莊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仰韶村,這位洋人就是瑞典人安特生。
周 鈞:史前色彩文化——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
一、新石器時期仰韶色彩文化(5000B.C.-3000B.C.)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文化,大約距今一萬多年前。距今約7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華民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