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北「文化高地」尋找彩陶源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8年,我被派往西北地區從事田野考古工作,主要負責史前遺址的調查與發掘。

當時,我並不知自己去西北可以做出些什麼,結果很快就發現了青海喇家村齊家文化災難遺址,算是一個明顯的成果。

不過自己覺著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那裡發現了一個文化源頭,自以為尋到了彩陶文化的源頭,因此得出了與傳統認識完全不同的結論。


彩陶「西來說」不成立

瑞典學者安特生於1921年發掘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之後,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並且又稱之為「彩陶文化」,從此彩陶的研究進入中國學術領域。

在中國突然發現的彩陶文化有著怎樣的發展過程?它又是怎樣起源的?在這樣的思考中,安特生將目光轉向了西亞,他推測中國彩陶並非本土起源,它的技術與文化傳統應當是來自遙遠的西方。

由此,安特生將研究方向轉到中國西北,他推測那裡應存在著一條自西向東傳播的彩陶通道。

1923—1924年,安特生沿黃河西行,去追溯仰韶文化和彩陶文化的源頭。

他在甘肅和青海一帶發現了比中原數量更多的彩陶。

現在看來,這些彩陶大多不屬於中原仰韶文化範疇,內涵與時代都有不同。

雖然包括他在內的一些國外研究者急於將中國彩陶與西亞彩陶相提並論,並由此倡導中國文化很早就表現出西來特徵的學說,但是他所找到的證據和提法在後來者看來其實並不能成立。

中國考古學家在大半個世紀以前就糾正了安特生在學術上出現的錯誤。

1937年尹達先生指出,甘肅史前文化的齊家期不一定早於仰韶期。

1945年以後夏鼐先生通過在甘肅的一系列發掘,澄清了安特生在考古發掘過程中所犯的層位顛倒的錯誤,他指出甘肅地區史前文化正確的時間順序應當是仰韶文化、馬廠文化、齊家文化,後面的辛店、寺窪、沙井文化已進入青銅時代。

安特生所說的甘肅古文化六期中的「仰韶期」,主要內涵是20多年後夏鼐命名的馬家窯文化,後來的一些研究者常常稱之為甘肅仰韶文化,但並不能等同於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

馬家窯承續廟底溝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甘肅及鄰近的青海東部地區新發現了大量的馬家窯文化遺址,同時也進行了一些發掘工作,為探索馬家窯文化及彩陶的來源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於馬家窯文化與仰韶文化的關係,體現在彩陶上的線索非常明確。

石興邦先生在1962年發表的文章中認為,馬家窯文化彩陶受到廟底溝類型彩陶的影響,紋飾母題與演變規律都有相似之處。

嚴文明先生1978年發表的《甘肅彩陶的源流》中,論及半坡類型向隴東和廟底溝類型向隴西及青海東部的擴展,認為馬家窯文化彩陶的源起與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有關。

馬家窯與仰韶文化的關係,在以後揭示的多處地層證據中得到進一步確認。

如在臨洮馬家窯—瓦家坪遺址發現了馬家窯文化疊壓在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之上的地層關係,在武山石嶺下遺址發現了早於馬家窯類型的石嶺下類型遺存,在天水羅家溝遺址又發現廟底溝類型、石嶺下類型與馬家窯類型由早到晚的三疊層關係,有關馬家窯文化彩陶來源的研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特別是後來又發掘了秦安大地灣、天水師趙村與西山坪、武山傅家門等遺址,不僅在地層上確認了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早晚關係,出土的大量彩陶也為追尋彩陶的源頭找到了線索。

部分研究者所稱的石嶺下類型,主要分布於渭河上游的秦安、天水、武山一帶。

也有一部分研究者將這一內涵的文化直接稱為仰韶晚期文化,特別是像秦安大地灣四期文化的面貌,與廟底溝文化表現出更多的聯繫。

根據大地灣等遺址木炭標本碳14測定結果判斷,石嶺下類型年代約為公元前3500—前3000年,年代上限大體與廟底溝文化相銜接。

先前,許多學者認為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的繼續與發展,可見證據是越來越充實了。

我們還特別注意到,甘肅境內既有仰韶早中期半坡和廟底溝文化分布,又有仰韶晚期文化發現,在青海東部也有仰韶中晚期文化遺存發現。

根據這些發現,我們就可以為甘肅彩陶繁榮時期的興起作出一個基本的判斷:甘肅及青海東部地區在距今6000年左右,就已經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區域,馬家窯文化彩陶的來源應當就在這個本土區域,應當就是仰韶時期的廟底溝文化,與遙遠的西方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這是安特生當年所沒有見到的資料,我們排除他在主觀因素和方法論上的原因,當時資料的不系統、不完善也是出現「西來說」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

彩陶藝術脈絡清晰

隨著田野考古的不斷深入,後來又在秦安大地灣、天水師趙村和西山坪遺址發現更早的前仰韶文化彩陶,這些具有初始特徵的彩陶將甘肅及以西鄰近地區彩陶起源的年代追溯到了距今7000年前的年代。

已有的發現完全能證實甘肅史前彩陶具有完整的起源與發展序列,這樣的序列不僅在中國其他區域沒有見到,在世界其他區域也沒有見到,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原始藝術生長的典型區域。

甘肅及鄰近區域的彩陶,距今7000年以前起源於隴東至關中西部邊緣一帶,經過半坡和廟底溝文化時期的提升發展,到馬家窯文化時期進入繁榮發展階段。

前仰韶時期和仰韶前期(半坡和廟底溝)的彩陶,與關中地區屬於同一系統,彼此之間沒有明顯的傳播動能。

自仰韶文化晚期即大地灣四期文化(石嶺下類型)開始,彩陶體現出一定的地域特色。

進入馬家窯文化時期,彩陶的地域特色彰顯,形成獨特的紋飾發展演變體系。

甘青地區彩陶紋飾演變的主線,即由旋紋向四大圓圈紋的演變趨勢,以往一些研究者已有明察。

張朋川先生對於旋紋向四大圓圈紋發展的脈絡,曾經有比較明晰的勾勒。

他說:「以石嶺下彩陶的變體鳥紋發展成以圓點紋為旋心的二方連續紋。

石嶺下彩陶的瓶和罐將變體鳥紋列在上層,將變體魚紋列在下層。

」他進一步指出,「馬家窯類型彩陶這類圖案花紋的結構與石嶺下類型彩陶相同,以表示頭的圓圈為旋心,圓圈兩邊斜對的弧邊三角紋反向地旋動。

但在弧邊三角紋內出現了小圓點,作為旋心的圓愈來愈大,由圓點紋變為同心圓紋,顯示出旋紋的雛形。

發展到半山文化時期,旋紋有了成熟的面貌,成為半山類型彩陶的主要花紋……發展到半山晚期,旋紋的旋心圓變為大圓圈,圈內的花紋較複雜,有網紋、葉紋或十字、米字的間隙中再填圓點等各種花紋。

」「發展到馬廠時期,四大圈之間連接的旋紋消失,這種四大圈紋成為馬廠彩陶的代表花紋之一。

彩陶文化源自甘青

這樣說來,西北地區的馬家窯文化是承繼廟底溝文化發展起來的,而廟底溝文化及更早的考古學文化已經在西北形成體系且發展有序,馬家窯文化的來源應當是在本土,不存在西源與東源。

此外,關於廟底溝文化的來源研究,也還有重大疑問。

這個問題我們現在並沒有真正解決,有說廟底溝文化起自關中的,也有說它起自晉南豫西的,但我想說的是,為何不會是起自甘肅?

其實於我而言,這已經不是突發奇想的新說。

2003年我發表的《仰韶文化淵源研究檢視》和《半坡和廟底溝文化關係研究檢視》兩篇論文,對於彩陶文化探源提出了認識:「半坡人是絕對拒絕使用三足器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半坡人中斷了黃河中游史前居民用鼎的傳統。

如果從這個角度認識,半坡的這個傳統應當來自關中以外的其他地區而不是它的東方。

」「半坡人的傳統顯然來自乾旱的黃土高原,這傳統很讓人懷疑可能生長在甘肅青海地區,仰韶文化的正源,似乎要從關中以西的地區去尋找。

這似乎有點不合常理,這又與安特生當年的想法相似,他在發現仰韶村遺址後不久就去了甘青,指望在那裡尋找到仰韶的源頭。

現在我們舊事重提,與安特生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有根本性的不同。

在2010年我還寫就論文《秦安大地灣遺址彩陶研究》(未刊),討論甘青彩陶的序列,也表達了類似觀點:「甘肅及青海東部地區在距今6000年前左右,就已經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區域,馬家窯文化彩陶的來源應當就在這個本土區域,應當就是仰韶時期的廟底溝文化。

從文化的分布與地層堆積關係找到了甘肅地區考古學文化明確的傳承關係,由彩陶紋飾演變的考察也能尋找到傳承的脈絡。

2015年,我在接受一家雜誌採訪時也談到這一層意思:「甘青地區的彩陶是一脈相承發展下來的,從大地灣出現彩陶,到仰韶、馬家窯,是有完整鏈條的,彩陶傳統是本來就有的,它的主體用不著由傳播途徑得來……值得強調的是,彩陶在這裡的發展最繁榮,傳統延續最久,這裡是彩陶的一個重要中心區……我認為,甘青從仰韶到馬家窯,再到齊家,始終處在一個文化高地。

將這些過去的研究串讀一番,我自己又多了一分感動,原來隴原那一塊文化高地如此打動我,它讓我這樣戀戀不捨。

在那裡,我們找到了中國彩陶文化的源頭,我相信那一塊文化高地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目光,那是一個文化源頭、一個源泉,我深信這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逾百件黃河流域史前彩陶亮相長沙

中新網湖南新聞9月7日電(鄧霞 孫田 韓珺)9月7日,「中華文明特展系列」——「彩耀中華-黃河流域史前彩陶特展」在長沙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據了解,這是史前彩陶文化在湖南最大規模的展出,共展出1...

彩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發展階段

——訪廣西師範大學教授陳洪波記者 楊亮 裴曉敏「彩陶在人類文明史的演進過程中,它不屬於某一個地區的專屬產物,而在全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它的出現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發展階段。」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

中國美術-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那麼,首先講一下什麼是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

中國史前文化起源

山頂洞人之後的新石器時代。中華文明為什麼被稱為炎黃子孫呢?又為什麼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呢?原來是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黃帝為中華民族共祖的觀念確立,得到廣泛認同。根據古史記載推斷,黃帝距...

安特生:被誤解的開路者

中國史前考古學以及近代田野考古學是從安特生開始的。安特生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前後,在中國北方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活動,揭開了中國近代考古學序幕。他也由此被人們譽為中國考古學的奠基人。然而,在過去相當...

千年陶魂——輝煌的馬家窯文化

馬家窯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發現於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類型,出現於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歷經了三千多年的發展,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