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穿越還是預言?最後一張是誰穿越帶過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5年10月在尼雅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漢朝絲綢,織錦護膊尤為光輝燦爛、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除去文字之外,還有用鮮艷的白、赤、黃、綠四色在青地上織出的漢式典型的圖案:雲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人們被這千年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所透出的精絕人心歸中國、祈盼和平的願望所打動,也為精絕的命運而扼腕嘆息。

紅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時代晚期。

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牛梁河的女神廟。

由南、北兩組建築組成,其中北組為主體建築,南北十八米余,東西寬近七米。

牆壁經過彩繪,室內發現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塊,有頭、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殘塊,均屬女性。

頭部真人大小,面塗紅彩,雙眼鑲嵌青色玉片。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時代。

食器,口徑10.6×9.2、高5.7、底徑7.6×7.2厘米。

1977年河姆渡遺址T231出土。

木質、斂口,呈橢圓瓜棱形,圈足略外撇。

外壁均有一層朱紅色塗料(剝落較甚),微有光澤。

經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鑑定為生漆。

朱漆碗的發現,說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們的先民已將天然漆用於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

1977年河姆渡遺址T231出土。

利簋(guǐ)。

西周早期。

為武王時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是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西周青銅器。

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

圓形,侈口,鼓腹 ,雙獸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莊重穩定。

以雲雷紋為地,腹及方座飾獸面紋,圈足飾夔紋,獸面巨睛凝視,森嚴可怖。

大克鼎 西周晚期。

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陝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

大克鼎 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此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鍾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

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

西周太保鼎。

西周太保鼎為方形,高57.6厘米,長35.8厘米,寬22.8厘米,重26公斤。

四柱足,口上鑄雙立耳,耳上浮雕雙獸。

鼎腹部四面飾蕉葉紋與饕餮紋,四角飾扉棱。

最為顯著的是柱足上裝飾的扉棱和柱足中部裝飾的圓盤,這在商周青銅器中是獨一無二的,非常奇異。

涅盤變相碑為螭首龜趺,高302厘米,寬97厘米。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題銘。

碑額 部雕眾神將護持之須彌山。

全碑以涅盤故事為主。

有難陀供養、雙樹涅盤、為母說法、雙足顯聖、送葬、焚棺和天界起塔。

下層刻施主姓名。

碑身滿飾浮雕,規模宏麗,構圖緊湊,雕工細緻,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青銅神樹。

商代。

通高3.96米,由於最上端的部件已經缺失,估計全部高度應該在5米左右,含底座、樹身、龍三部分。

樹的下部有一個圓形底座,三道如同根狀的斜撐扶持著樹幹的底部。

這株鑄造於3000年前的青銅神樹,極為壯觀,真可算是獨樹一幟,舉世無雙。

三星堆遺址出土。

銅奔馬。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台墓。

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

銅浮屠(唐朝)尺寸:棺蓋長8.2厘米,高6.4厘米,前檔寬5.4厘米,後檔寬4.2厘米。

年代:唐代。

類別:金銀器。

尺寸:通高53.5厘米,底座長寬各28厘米,二層長寬各24厘米 三層長寬各19厘米,房檐長寬各23.51厘米。

重量:重7.4千克

水晶杯 戰國。

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圓底,圈足外撇。

素麵無紋飾,透明,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

此杯是用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寶用器皿,國內罕見,其製作技巧和工藝水平令人驚嘆。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

現藏於: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陝西到底有多少國寶被國家博物館弄走了?

由於《國家寶藏》節目的持續火爆,小編也寫了一系列文章,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文章有很多有趣的評論,特別有意思的是有網友說要「防火防盜防國博」,因為陝西有不少珍貴的國寶級文物,出土發現後都收藏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