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9年 全十編《全宋筆記》編撰完成在滬首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時19年,全十編,共計102冊約2266萬字……由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學者編纂完成並全部出齊的《全宋筆記》於6月30日在上海師範大學首發。

由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學者編纂完成並全部出齊的《全宋筆記》首發 上海師大供圖

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包偉民在賀信中評價,這是中國古籍整理事業的一項重大成果,也是宋代歷史資料整理工作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包偉民說,筆記類圖書幾乎占中國十至十三世紀存世文獻總量的近四分之一,其所蘊藏的歷史信息獨特而珍貴,長期以來卻因保存散亂,文本錯訛,不易利用。

點校本《全宋筆記》共收入宋人筆記477種,幾乎將存世相關文獻搜羅無遺,為遼宋夏金史研究提供了一座最完整、最可靠、最方便的筆記類巨型資料寶庫。

「《全宋筆記》編纂整理與研究」項目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項目首席專家、主編,上海師大古籍研究所教授戴建國認為,古代筆記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筆記既有對社會重大事件的記錄,也有對微觀生活的具體生動敘述,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內容極為廣博,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藝術、宗教、民俗等領域,保存了大量正史不屑記載的科技、文化、社會史等方面的珍貴資料,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其他文獻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

據了解,入宋之後,筆記進入了它的成熟期,原先筆記中的志怪傳奇內容逐漸淡化,注重社會現實成為主流。

這種不拘一格的隨筆記事的文體深受宋人的喜好,上至宰相大臣,下至僧侶、布衣,都撰寫有筆記。

宋代筆記的思想性、學術性日趨凸顯。

據統計,傳世的宋人筆記有500多種,《夢溪筆談》《萍洲可談》《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東京夢華錄》等構成了中華民族記憶的瑰麗寶典。

戴建國介紹說,在程應鏐等老一輩學者的率領下,上海師大古籍研究所曾經整理出版過《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文獻通考》等大型宋代史籍。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的支持下,曾嘗試開展對宋人筆記進行系統檢索的工作,並選了二十種宋人筆記進行試點。

在整理此二十種宋人筆記基礎上,整理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所有現存宋人筆記,制定了全面承擔《全宋筆記》校點整理的工作計劃。

王水照、徐規、朱瑞熙、李裕民、陳尚君等學者以各種方式給予指導,特別是全書序者,已故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清華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對整理工作悉心指教,傾注滿腔心血。

「如今,有些當年曾給予指導、參與籌劃和整理的先生已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些先生為總集所作的貢獻是永遠不能忘記的。

」戴建國說。

學界前輩有言:「宋人筆記很難標點,內容複雜,比正史還難整理。

」據介紹,本書所收筆記以宋朝人所撰為限,與宋朝同時的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所屬作者之筆記不收。

本書收錄斷限,凡五代入宋以後有筆記者,則連帶收其入宋前的筆記。

宋亡以前有筆記者,連帶收其入元後的筆記。

本書按作者世次分編出版,原書不存而由他書輯得者,則編入末編。

每部筆記均由整理者撰寫一篇有學術價值的點校說明,內容包括作者小傳(凡正史有傳者,則略言之)、成書經過、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

戴建國表示,《全宋筆記》對先前學術界已有整理本的筆記文獻,多有匡正,在充分吸收前人時賢成果基礎上,整理品質有所提高。

更有大量的筆記文本為學界首次整理,僅如佛學類筆記,就有《羅湖野錄》《雲臥紀談》《叢林盛事》等,大多為宋代僧人所作,多佛門聞錄,頗具佛學史研究價值。

不過,戴建國也指出,古籍整理工作是一項嚴肅而慎重的學術事業,任重而道遠,希望團隊的工作能對學界有所補益,同時真誠地企盼學界同仁和讀者對工作中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提出寶貴意見;而將筆記的系統研究提到日程上來,將筆記的分類從傳統框架走向現代規範化的梳理,建立起科學體系,將筆記作為相對獨立的門類文體進行學科性研究,是今後工作的進一步拓展方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攬巴蜀文明 興現代蜀學

基本完成巴蜀古代文獻調查,收集各類文獻目錄1萬餘種,編輯出版系列圖書112種,階段性成果超過1億字,發表古籍整理相關論文100餘篇,培養古籍整理碩士、博士、博士後共40餘人——這是被譽為巴蜀版...

東亞漢文文獻有待進一步研究

直到今天,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往往依舊滿足於「汗牛充棟」的中國史料,似乎理解中國只能去中國文獻中尋找。復旦大學葛兆光教授及其所在的文史研究院一直期待那些被「減去」的中國歷史在周邊的眼睛中重新浮現。...

「二重證據法」仍是重要分析工具

6月26日,由中國史研究雜誌社、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聯合主辦的「歷史文獻與古代社會研究的現狀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此次研討會主要關注古代史領域歷史文獻的發掘與研究現狀,探索更好地利用文獻解...

中外學者共商「《宋會要》整理與研究」

作者:華為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的「《宋會要》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鄧小南、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包偉民、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何忠禮等來自全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