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考古發掘長江流域第一處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加工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民網杭州12月21日電(記者袁亞平)記者今天下午從浙江省桐廬縣委宣傳部獲悉:桐廬考古發掘迄今為止長江流域第一處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加工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桐廬方家洲遺址考古隊領隊方向明說:「方家洲遺址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第一處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加工場,對於當時的石器生產過程研究,如人類行為特點、技術差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

方家洲遺址所處的年代也正是環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繁榮興旺、為良渚文化進入文明古國的時代,錢塘江流域也是浙江古文化的搖籃,遺址的專業性也勢必涉及到原始交換、原始貿易等等屬於古文化交流和傳播領域的課題研究,其意義自不待言。

方家洲遺址位於桐廬縣瑤琳鎮潘聯村,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經此地,呈U字形的大拐彎,形成一個相當面積的三角洲台地,遺址就地處這一臨水的台地上。

2009年4月桐廬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第二小組在潘聯行政村開展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普查隊通過地表採集等情況判斷遺址大致沿分水江呈條帶狀分布,從採集的遺物初步判斷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加工場。

方家洲遺址是桐廬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新發現,遺址文化性質獨特,也是浙江省在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過程中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重要新發現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2009年底文物普查省級驗收專家組對方家洲及另一處新發現的城堂崗遺址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出鑒於方家洲遺址遭受了土地平整、果樹種植等破壞,遺址的文化性質、年代等重要學術問題急需通過考古學手段予以解決,建議申請進行及時的搶救性考古發掘。

2010年10月,在上半年小規模調查試掘的前提下,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廬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對方家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申請發掘面積800平方米。

目前發掘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收穫,已可確定遺址是一處距今約五、六千年前的玉石器加工場。

目前正在發掘的區域,遺址分布範圍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20-30米不等,總面積1200-1800平方米,文化層堆積0.3-1.5米不等。

除了揭露了與石器加工有關的石片堆、河礫石斷塊堆等固定跡象外,地層中還出土了大量的與石器加工作業有關的遺物。

石片堆以數量眾多、較為集中分布的廢棄石片為主,或另伴有石錘、磨石、石砧等加工工具出土。

石英質地的玦從原料到成品是本次階段性考古的又一重要收穫。

已出土了與玦製作有關的相關標本二十餘件。

其中TN1W1②:24玉玦初坯料外徑約6.5、厚約3厘米,形態打制非常完整;已經成形的玉玦坯件多數為打製成形,外徑在3-4厘米,少量用管鑽成形。

所出土的玉玦鑽芯、鑽孔未成或其它留有鑽孔、打磨的玉玦殘件為該時期的玉玦加工工藝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材料。

兩端或一端有乳突狀旋痕的棒條狀石器目前已經出土了十餘件,它也用天然的條狀河礫石製成,其使用方式目前在考古學界尚未達成共識,名稱也有「鑽頭」、「環砥石」、「手持礪石」、「轆轤承軸器」等多種不統一的定名,但它與玉玦製作有關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

在本次發掘前,由於已採集到了這類石器,我們曾預測方家洲遺址可能會有玉玦的加工,結果得到了驗證。

方家洲遺址的玉玦製作遺存是繼澳門黑沙遺址制玦作坊之後的又一次重要發現,也是對餘姚田螺山遺址河姆渡文化時期葉臘石管、玦製作工藝材料的進一步補充,在早期玉器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除此,遺址還發現了少量的玉管半成品和殘件。

遺址年代距今約五、六千年,約當浙北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崧澤文化階段,其文化面貌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相對於浙江省浙北地區的史前考古工作而言,錢塘江上游的史前考古學探索雖然已做了不少工作,也有一些重要的遺址,如桐廬大麥凸良渚文化中期的顯貴墓葬。

但該流域的史前文化面貌、文化譜系並不清晰,在整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的地位和意義的認識上自然也存在著相當的不足。

分水江是富春江的主要支流,從方家洲遺址目前的遺物出土情況判定,遺址主體年代約當於浙北地區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崧澤文化階段,距今約5900-5300年,但文化面貌上地域特色明顯,如馬家浜文化的外紅里黑大喇叭圈足豆、柱形足鼎與釜、支座共存,晚期階段的夾砂魚鰭足的數量遠遠高於浙北地區的崧澤文化中晚期階段。

方家洲遺址發掘目前仍在緊張進行之中,遺址今後的室內整理綜合研究以及科學保護還有待於下一步的工作。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張尋寶圖,讓你明白常州遍地是寶!

知道我們的祖先是誰嗎?知道我們的祖先曾經從事著什麼活動嗎?知道他們的生活狀態嗎?考古人的腳步從未停止,他們在常州這片土地上發現了一個又一個遺址,向我們揭開關於祖先的神秘面紗。馬家浜文化遺存秦堂山遺址

構建巴文化研究的學術高地

構建巴文化研究的學術高地——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宣漢舉辦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齊澤垚 楊陽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齊澤垚 楊陽)中國四川有巴山蜀水之稱,古代巴文明是四川地區區域...

從史前文物看,浙江的文明史有多久?

導語:自1936年杭州古盪和良渚遺址發掘以來,浙江的史前考古已走過近80年的歷程,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史前文化發展序列,成果豐厚。撰文:劉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明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

「錢山漾文化」命名昨正式公布

光明網11-17 08:45顯示圖片記者昌銀銀本報訊「錢山漾文化」成為湖州這座城市擁有的首張「考古學文化」名片。歷經多個階段的考古發掘和嚴謹的學術研討,「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暨錢山漾遺址...

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

新華網哈爾濱10月25日電(記者許正)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的小南山遺址於今年7月正式考古發掘以來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文物。考古專家說,出土的大量珍貴玉器表明鄰近我國東端國境線的小南山早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