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7——曾侯乙編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純銅(紫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具有強度高、熔點低、鑄造性好,耐磨且化學性質穩定的特點。

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

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

這一時期古人創造出了極其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我國十件著名的國寶級青銅器,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

電梯直達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1——司母戊鼎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2——四羊方尊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3——青銅大立人像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4——毛公鼎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5——蓮鶴方壺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6——越王勾踐劍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7——曾侯乙編鐘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8——秦始皇陵銅車馬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09——長信宮燈

中國十大鎮國青銅器10——馬踏飛燕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的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出土經過

1978年,曾侯乙編鐘出土前的情形。

(資料圖片由湖北省博物館提供)

1977年9月,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沉睡於地下2430年後,曾侯乙編鐘得以重見天日。

這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

那一天,隨州城郊擂鼓墩駐軍擴建營房過程中, 偶然發現了曾侯乙墓。

這是個面積達220平方米、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6倍的「超級古墓」。

當勘測小組趕到現場時,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會永遠不復存在。

1978年5月22日凌晨5時,墓室積水抽干後,雄偉壯觀的曾侯乙編鐘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座精美絕倫的青銅鑄器驚呆了: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重達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

編鐘出土後,文化部的音樂家黃翔鵬、王湘等人趕到現場,對全套編鐘逐個測音。

檢測結果顯示: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個八度, 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

文物特徵

鍾架呈曲尺形,長11.83米,分上中下三層,整套編鐘共65枚,總重量2500千克,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每枚鈕鍾和甬鍾都能發出兩個音節,形成「一鍾雙音」的現象,呈和諧的大小三度關係,在世界音樂史上極為罕見。

文物價值

它是中國目前出土的40多套編鐘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組,也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歷史上,最為宏偉精美的大型樂器。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演奏過三次

湖北省博物館內的曾侯乙編鐘表演

第一次奏響:1978年

1978年出土時,考古人員在隨州一處修理廠內試敲響過編鐘。

參觀者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出土後,文化部的音樂家趕到隨州,對全套編鐘逐個測音。

1978年8月1日,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重新向世人發出了它那浪漫的千古絕響。

編鐘演奏以《東方紅》為開篇,接著是古曲《楚殤》、外國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最後以《國際歌》的樂曲為落幕。

第二次奏響:1984年

1984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省博物館演奏人員被特批隨編鐘進京,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為各國駐華大使演奏了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創作曲目《楚殤》以及《歡樂頌》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響:1997年

1997年,著名音樂人譚盾為慶祝香港回歸創作大型交響樂《交響曲1997:天·地·人》時,由國家特批再次敲響了編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之重器,神秘的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