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石頭會說話 小編帶你穿越回兩漢時期 聽石頭講述神奇的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人一向有「視死如生」的觀念,王侯將相的陵墓總是極盡奢華,出土的陪葬物讓世界咋舌。
其實,中國人的喪葬文化講究,不單表現在陪葬物上,即便是墓室裝飾也是特具特色的。
在榆林出土的那些漢畫像石可見一斑。
漢畫像石是漢人雕刻在墓室、祠堂上帶有鮮明主題的裝飾石刻畫。
其作用是加固、裝飾、鎮宅及留志告世。
榆林市漢畫像石博物館是榆林市第一座專題性博物館,用來展示神木大保當漢墓、綏德辛店漢墓、米脂官莊漢墓出土的畫像石。
漢畫像石博物館展廳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序廳、復原下沉漢畫像石墓葬廳、漢畫像石展廳、幻影成像演播室。
榆林境內出土的漢畫像石內容非常豐富,繪有靈禽瑞獸、神話故事、忠勇典故、民間生活、戰爭、娛樂、宗教信仰、民族融合等題材,集中反映了一千八百多年前陝北的社會形態和面貌,涵蓋了當時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全部。
畫像石在墓中主要有墓門和側壁兩種組合,墓門由橫額、豎框和門扇組成,側壁主要由橫額和豎壁組成。
展廳序廳左手有三組畫像石,每一組都雕刻的非常精美。
古人真會利用空間,人間遊獵在地面,橫向戰線拉的長,所以在門楣上雕刻車馬出行圖;仙山神樹和仙人,縱向空間發展,更能表現仙人們向上飛升的狀態,所以在門柱上的仙山神樹。
門扉上則多為巨大的朱雀輔首銜環,以祥瑞震門。
在三塊畫像石對面是米脂莊二號漢墓復原,這個展示區是禁止拍照的。
墓穴修建非常工整,在這裡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漢畫像石本身在墓穴中的位置以及作用。
在墓穴旁邊是一些漢代銅器展示。
漢代銅器
造型別致的漢代銅器
蒜頭銅壺 瓶頸修長,線條優美,瓶口處形如蒜瓣,使得整個銅壺造型顯得非常別致。
在序廳盡頭是一塊銅製浮雕《紫銅天闕圖》,《紫銅天闕圖》仿畫像石製作而成,雕刻有各種星宿,有月中蟾蜍緩緩上升,有日中金烏徐徐落下。
圖中間最為顯眼的是盤坐鳳鳥座上的西王母,頭戴勝,肩生翼,好一派勢頭。
旁邊還可見搗藥的玉兔,仙鹿祥雲、龍虎雙鳳……畫面非常豐富。
整個展廳模仿畫像石而建,不乏雕刻精美的浮雕。
在展廳第三部分是非常多的畫像石,比起序廳,這裡的畫像石更精美,內容更豐富。
其中,部分畫像石還帶有色彩。
羽人騎著仙鹿 ·雕刻線條流暢,仙鹿體態優美,羽人聊聊數筆,卻可見其騎鹿的颯爽英姿。
門楣中間是一彩亭,亭內有人,亦著色。
這個是門彩繪五石組畫像石。
在門楣左右雕刻有輪中紅彩陰線刻三足金烏和白彩墨描蟾蜍。
金烏代表日 ,日出東方。
蟾蜍代表月,月落於西
雕刻日月,是因為在墓葬內「日不知夜,月不知晝,日月為明」,為了使墓主人在陰間也能享受到晝夜,所以在漢畫像石中用日中金烏和月中蟾蜍來代表陰間的白天和夜晚。
而這種日月的表現手法在陝北畫像石中是獨一無二的。
車馬是漢代主要的出行工具,無論是赴宴婚假還是狩獵出行,總離不開車馬。
所以在漢畫像石中,車馬是非常重要的描繪內容。
這塊門額上為車馬出行,下刻狩獵圖。
圖中每一匹馬,每一個人,每一隻鹿狀都形態各異,絕無雷同。
雕鑿減底過程清晰可見,刀刀可見。
牛馬出行:從加長的前後車轅和半高的車幫是典型的農家用車,載物運肥最為合適。
這裡卻用來載人。
並且從髮型和帽型來開,牛車所載為女眷,馬車為男性。
通觀整個橫額,我們或許可以大膽的猜測,農車被官府徵用,或者農車本就為地方官吏所有,他們正拉上家眷帶著隨行去探親訪友。
在展廳第三部分還有一片局域青銅器展區,展品都是從民間收來的漢代青銅器。
香爐
缶側環是非常精美的圖案
越向深處走,會發現存放的畫像石愈加精美。
馴象。
在陝北的漢畫像石中出現大象這種動物, 我們是否可以大膽假設,兩千多年前,陝北生態環境尚未被破壞。
這裡有森林覆蓋,且草木豐盛,所以大象也曾在這裡生活。
狩獵小豬。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小豬受傷的地方有紅色血跡,使得畫面更為生動。
唯一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小豬有著海豚一樣的嘴。
幾何形畫像石也是比較多見的,不過幾乎所有的門扉上都是朱雀銜換。
這個搗藥玉兔頗為有趣。
印象中的玉兔應該是毛茸茸、圓嘟嘟一團,而這隻玉兔卻顯得瘦而精壯。
所以看到這隻玉兔時,忽然想到前段時間被惡搞的青蛙旅行,沒錯,就是從萌萌噠變成了肌肉蛙。
羽人
雕刻的生活場景
展廳的尾部多為一些拓本照片展示。
很多畫像石使用的字體是隸書。
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四乳銘文鏡
飛鳥形狀的帶勾
帶勾。
帶勾多為青銅材質,帶勾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皮帶卡,主要用於勾系束腰的革帶,古又稱「犀比」,多為男性使用。
人們使用帶勾,不僅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尤其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帶勾甚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
漢畫像石博物館不容錯過的小細節:
三足缶,足是三個上手叉腰的小人。
鑄造頗為精細,甚至可以看出人愁苦的表情。
另一個銅器的足也是三個小人,不過這幾個人五官比較誇張,眼大臉小,臉型成倒三角,看著比較怪異。
雙手置於胸前,又看著比較像木乃伊的造型。
這是一個棋盤。
不過看不出來下的是什麼棋
彩釉陶器
這個陶壺上雕刻有老虎。
漢代,虎被視為「四靈之一」,主西方,辟不祥。
銅龜灶
如果有人要推薦來榆林必去經典,我想漢畫像石博物館當時首當其衝。
雖然這個博物館不夠大,雖然所以的掃碼講解全是機械的電子音,但是並不妨礙它的獨一無二。
這裡面一塊塊畫像石,不僅向我們展現著兩漢時期我國成熟的雕刻技術,更為我們展現了兩漢的文化和生活。
慢慢從這些石頭間走過,仔細看那一幅幅狩獵圖、出行圖,通過它們來感受這片土地從古至今的歷史和神奇。
亞媒記者接榆林地氣 採風首日看館逛街兩不誤
9月25日,「亞洲媒體聚焦榆林」大型採訪採風活動首日,採訪團一行首先探訪了榆林市展覽館和榆林漢畫像石博物館。抵達榆林漢畫像石博物館時,一群正在博物館旁廣場跳舞的市民迅速吸引了亞媒記者。來自斯里蘭...
大漢氣象,齊魯行之漢代畫像石展
大漢氣象漢代畫像石是中國漢代畫像石藝術的傑出代表,他以質樸深沉的民族本土意識成為世界古代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漢代畫像石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等建築上雕刻畫像的建築構石。漢代人以石為第,以刀帶...
漢畫像的背後:屍解、升仙信仰的深刻寄託
剛剛在北京山水美術館落下帷幕的「中國漢畫大展」以587件(套)漢畫拓片為大家生動再現了2200多年以前先民的信仰和審美。這些原本堅硬地鐫刻在石頭上的細膩美麗的畫作被拓印在白紙上,緩緩鋪排開一個極...
「鄉村記憶」濰坊市>安丘市 董家莊村
凌河鎮董家莊村位於城區西南9公里。 安丘董家莊漢墓位於凌河鎮董家莊村北,1959年修建牟山水庫時發現的。董家莊漢墓是一座大型漢畫像石墓。1959年12月至1960年3月,山東省
漢代造型圖像與嫦娥奔月傳說
「神話」一詞語源出自古希臘語的「mythos」,意思是關於神祗與英雄的傳說故事,是關於人類早期各種思想觀念意識的混合體,其中包含著人類早期的對自然宇宙、人類社會、自身起源等解釋。魯迅的《中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