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之子梁思永,他的墓地和郭沫若提寫的墓志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梁思永,著名的大師梁啓超的次子,在其父的影響下,他1923年從清華畢業後,考取了哈佛大學,主攻當時中國非常冷門的考古及人類學。
他是中國近代田野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近代考古學和近代考古教育開拓者之一,是我國第一個受過西方的近代考古學正式訓練的學者。
1948年他當選為中國中央研究院的首任院士,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考古奠基人之一梁思永
中國近代田野考古學是從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在中國的考古工作開始的,他發現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
但真正對中國考古學起到奠基作用的是殷墟的發掘,它是現今中國考古學學科研究和技術隊伍形成的起點。
殷墟的發掘,傅斯年是領導人和總設計師、李濟是前線總指揮,而發掘的頂樑柱就是梁思永,他先後主持第十、十一、十二、十四次殷墟發掘。
除殷墟的考古外,他還在昂昂溪遺址、龍山遺址等很多地方作了大量田野考古工作。
梁思永是中國考古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通過一生的辛勤田野考古,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展壯大作了積極貢獻。
梁思永用西方先進的考古知識和理念,結合中國的考古實際,進行的許多學術活動, 贏得了國內外考古學界的大力讚譽。
1954年4月2日,年僅50歲的梁思永因嚴重的心臟病於北京病逝。
梁思永墓全景
梁思永墓近景
梁思永死後被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由他的兄弟梁思成親自設計,墓碑為漢白玉臥式,上面刻有郭沫若撰寫的墓志銘,正是這方墓志銘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墓志銘的全文是:「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梁思永先生之墓,一九零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生,一九五四年四月二日卒,郭沫若敬提」。
郭沫若用「考古所副所長」這樣一個官僚職位給梁思永蓋棺定論,很多人認為是對梁思永大師的不公,因為他一生的業績豈是一個官僚職位可與之相提並論的?他們認為只有「中央研究院院士兼考古學家」這個頭銜或者相應的學術頭銜才能與之相匹配。
但不論怎樣,先生的光芒和才學,令我們一代代學人景仰懷念,他參與開創的中國考古事業已欣欣向榮。
「中國科學考古第一人梁思永」展覽來重慶
今日,重慶時報記者從三峽博物館獲悉,明日(9月28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辦,齊齊哈爾市博物館和昂昂溪遺址博物館協辦的「中國科學考古第一人——梁思永」展覽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二樓臨展廳免費開放。
中國最著名的三位考古學家,第一名值得尊敬,最後一名爭議頗多
考古學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的範圍是古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考古學的意義無疑是偉大的,它對於本國歷史文化乃至人類文明至關重要,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古代人類的遺址、遺蹟、遺址、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中...
梁啓超和兒子談西陰村考古
光明網02-11 14:32顯示圖片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的《梁啓超未刊書信手跡》,收錄了1926年至1928年間,梁啓超寫給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考古學的次子梁思永的信。幾封信里都談到那個時期的中國考古...
董作賓:一個為國家增壽為民族續命的考古學家
在中國近現代甲骨文考古研究領域,曾有「甲骨四堂」之說,所謂四堂者,則指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四人,這一說法,出自著名史學家陳子展評價近代甲骨學家之...
新中國田野考古範式的確立
《輝縣發掘報告》是新中國第一本田野發掘報告,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科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時隔一甲子,坊間早已難覓這部報告的蹤影,典藏機構也大多視為珍藏,不輕易示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
考古學家唐際根:想讓商朝「活」起來
新華社記者劉雅鳴、桂娟「激情」「富有想像力」「熱血青年」「闖勁」「意識超前」「性格鮮明」……描述一位考古學家,這一系列詞彙通常是並不多見的。但在唐際根——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身...
李志鵬:跨界通變 不忘初心
編者按: 為促進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獎勵在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學者,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評選出11位青年學者獎(金爵獎)。「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青年考古...
「梁思永先生與昂昂溪文化展覽」走進荊門市
齊齊哈爾新聞網7月21日訊 (韓嘯) 19日上午9點,由湖北省荊門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電局、荊門市文物事業管理局、齊齊哈爾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荊門市博物館、齊齊哈爾市博物館、昂昂溪遺址博物...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為「尋找中華文明火種」制定路線圖
摘要新華社鄭州5月21日電(記者易凌 桂娟 屈婷)在以河南仰韶村遺址考古發掘為重要標誌的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近百年後,近700位當今國內考古學界的中流砥柱重回起點,齊聚鄭州參加21日在此召開的首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