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神級文物,108條龍盤旋而成,青銅冶煉的巔峰之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古人們的生活也一點一點的重現在我們面前。

考古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載了很多的歷史故事,尤其是先秦時期的一些青銅器更是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先人們的智慧和技巧。

在2014年的上海世博會中,中國展出的一件歷史文物讓全世界的人都傻眼了,看過的人無不驚嘆,那就是建鼓底座。

在這次的博覽會上,中國一共展出了八件國寶,每一件都十分的精美,可這一件建鼓底座絕對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因為它的主體是由108條盤在一起的龍組成的。

這件文物高54厘米,重量接近200公斤,在至今出土的青銅文物中也是一個大傢伙了。

這件建鼓底座還有一個更出名的地方,那就是它出土已經幾十年了,可還是沒有被複製出來。

曾侯乙墓是在1978年被挖掘的,在這次的挖掘過程中出土了相當多的文物,其中有八件成為了國寶級文物,這裡面就有這一件建鼓底座。

面對眾多的珍貴文物,國內的博物館也是很眼紅的,連中央都希望能得到一件,放在自己的館藏中。

可是按照規定,這批文物在那裡被發現就歸當地的博物館收藏。

曾侯乙墓是在湖北被發現的,也是湖北負責挖掘的,所以自然就成了湖北博物館的館藏了。

可這樣的文物也不能一直放在博物館裡,時不時的也會展出一下,不僅在自家博物館展出,也會到其他地方的博物館展覽。

像建鼓底座這樣的珍寶,它們的仿製品都是各大博物館爭相爭搶的存在。

和建鼓底座一起出土的曾侯乙編鐘也是一件稀世珍寶,和建鼓底座是同一列的。

編鐘在出土六年後就有了複製品,還得到了國家的驗收許可,允許在各地展出。

其實我們平常看到的很多文物都是這樣的複製品,畢竟原作太珍貴了,出一點差錯都是巨大的損失。

現在的技術如此發達,在複製編鐘的時候也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才達到了驗收標準。

而建鼓底座就更厲害了,這都快四十年了還沒有被複製出來。

就算是有複製品,可也達不到驗收標準,是不允許展出的。

建鼓底座確實很難複製,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復原108條龍。

這些龍排列的看起來很混亂,但卻給人一種很自然的感覺,都是幾條小龍圍繞在一條大龍的附近,讓人看起來很舒服,就像108條龍在很自由的舒展。

正因為無法複製這一特性,建鼓底座也被成為中國古代青銅冶煉的巔峰。

這一件文物就是一個大鼓的底座,和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同一套的樂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