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座帝王陵,一個最詭異被郭沫若打開,一座四十萬大軍都盜不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古代,帝王都講究皇家氣派。
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既要生前享盡繁榮富貴,死後也要帶走富可敵國的財寶陪葬。
因此,中國的帝王陵不同於西方的薄葬,因為其埋藏大量的財寶而催生了盜墓事件。
每一座帝王陵是盜墓分子的目標,而在我國有這麼兩座與眾不同的帝王陵:
第一座:最詭異的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皇帝明神宗(年號萬曆)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妃的合葬墓,是明十三陵規模比較小的一座。
1955年郭沫若向國 務 院請示發掘得到了批覆。
歷時兩年才發掘完成,光是找墓室的入口就找了半年多!儘管在墓室中沒有碰到什麼機關陷阱,但發掘過程也是讓人膽戰心驚,每天都有民間傳言說這墓不能挖掘,一旦盲目挖掘必然會帶來大禍。
當郭老和一眾考古學家打開萬曆皇帝的棺槨的時候,都被眼前的景象大吃一驚:棺材裡面塞滿了金銀玉器,萬曆皇帝的屍骨確是側臥的!要知道,一般的墓葬都是躺臥的,萬曆為何是罕見的側臥!後來才知道,這種側臥是一種「北斗天象墓葬」,考古史上未從有之。
接下來還有更加詭異的事情。
萬曆皇帝的棺槨被考古工作者當做垃圾扔在了荒山,被七個農民先後撿到,他們如獲珍寶。
沒想到,短短的幾年先後死於非命。
而參加考古工作的幾位總指揮沒有一位得以善終,也是死於非命。
明定陵的詭異到現在至今也無能能解釋,很多人相信這只是巧合。
第二座:最難盜的乾陵
乾陵是唐朝皇帝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墓,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墓兩帝王。
乾陵建在海拔1000多米的梁山,基本上把一座山都占了規模之大也很難找到第二個,為預言家、風水大師袁天罡所主持建造。
相傳乾陵埋藏著500多噸的財寶,引得無數盜墓分子前仆後繼。
然而1300多年來許多摸金校尉連他的入口都沒找到。
例如唐末時期的黃巢為賺軍餉,學曹操盜墓。
他也覬覦乾陵的500噸財寶,一次性就帶領四十萬大軍來挖掘,挖了好幾天幾夜滿大山都是石頭也沒能挖出地宮。
而在盜墓歷史上另一位赫赫有名的五代十國時期的盜墓者溫韜,唐朝有18位皇帝,他就盜了17座他們的陵墓,他盜墓成性發誓要把最後一座也就是乾陵盜得,結果白天黑夜去乾陵都颳風下雨打雷,被乾陵嚇破了膽沒能盜成功。
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和建造的未知,到了現代也沒有那個盜墓分子找到過他的地宮入口,據說還埋藏著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呢!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到底什麼原因使國家從此定下了不可能輕易發掘帝王陵的規定
眾所周知,1965年4月在郭沫若和吳晗等人的建議下,考古人員開始了對明十三陵定陵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兩位皇后的陵墓開始了挖掘,定陵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雖然為史學界明朝提供了實在的器物,但是卻...
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吧
觀今亦見古、無古不成今,歡迎來到歷史觀古易今。在中國考古界,有一種難以忘記的傷痛叫做「明定陵考古發掘」,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帝王墓?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血一樣的教學!
在中國的考古,有一種難以忘懷的痛叫做 「明定陵考古發掘」為什麼這麼說呢?在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明定陵考古發掘」事件由此開始。
揭秘:為何「明定陵」被挖掘後,可稱為百年內 最悲劇的考古挖掘
導語:發掘帝王陵寢的聲音近來有不小的響動。早一點,有人建議開挖秦始皇陵,並列出理由N條;近,因有專家說下面埋有500噸的珠寶,有人又動起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墓乾陵的念頭。藉此股「挖祖墳」的聲...
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了這一重要的規矩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唯一被考古開掘的帝王陵墓,為何結局詭異而悲哀
考古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大型墓葬,比如秦始皇陵,雖然發掘的都是陪葬坑,但是引起世界轟動,無數人期待對秦陵的挖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秦陵始終沒有挖掘,其中離不開一個考古國策「萬不得已不准挖帝王陵」,...
為什麼國家禁止開挖帝陵?看看定陵的悲劇你就知道了
▶本期導讀|子月今天要介紹的是明代帝陵中的明定陵,墓主人便是明神宗朱翊鈞。朱翊鈞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的第三子。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明知道帝王陵中有大量文物,但是國家三令五申不讓挖
國務院曾在1987年和1997年兩次正式發文,強調暫不發掘帝王陵。由此,不挖帝陵成了文博界的「鐵律」。眾所周知,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是中國主動發掘的唯一一座帝王陵。雖然這座帝王陵的發掘給我...
史上最離奇的一次考古,參與人員全部神秘死亡,原因至今仍是謎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郭沫若生前最想發掘的三座皇陵,沒有明定陵,最後一座是終極目標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郭沫若提出要挖掘秦始皇陵,惹怒一個大主管,從此立下一個規矩
歷史上,考古界有一個悲劇的案例,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考古。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當時做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提出挖掘明定陵的建議。建議提出來的時候,就遭到了眾多歷史學...
萬曆皇帝為何長期罷工?郭沫若挖開皇陵後,大家才明白
在明朝歷史上,有兩個皇帝非常奇特,一個嘉靖,另一個就是萬曆。這對祖孫皇帝,在位時間都特別長,但都是常年罷工。嘉靖皇帝是年年搞修仙,整天就想著能夠長生不老,還給自己封了一個「萬壽帝君」。結果是仙丹...
郭沫若提議繼續挖掘秦始皇陵,上級及時遏制,別再動帝王陵!
明定陵建於1584~1590年,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陪葬的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如今,它最出名的一個身份就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