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中的漢隸,果然飄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前期已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其中漆器、木牘、銅鏡等物件上的文字格外引人關注。

文字均為隸書,色澤鮮艷如新,字體風格幾乎相同,估計出於同一人之手。

字體為典型的漢簡。

因文字均不完整,加上有些難以辨認的異體字,通篇內容難以解讀,但對於書法愛好者而言,絲毫不影響對其書法藝術的研究和欣賞。

此外,還有燈座上的刻字、銅鏡上的銘文,均為篆書。

前者取法秦代權量詔版文字,只是隸化明顯,大小參差,長短因字賦型,天真爛漫、意趣盎然;後者為篆書變體,略帶隸書字型和筆畫,有美化裝飾效果,像篆書的美術字。

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隸書的演變,是由古隸到今隸。

古隸是在秦代由篆書演變而成。

古隸的演變發展大致分兩條路徑:一是摩崖石刻和碑版,代表作有《祀三公山碑》等,其字筆畫加入了方筆、折筆等,隸書的特徵初見端倪;二是竹木簡牘和帛書,代表作有《睡地虎(雲夢)秦簡》等,因書寫載體的特殊性,其文字一般較小,少數筆畫往下誇張拖長,具有很強的書寫性。

由古隸演變發展而形成的漢代成熟的今隸,沿襲古隸,自然也呈現兩種面目:一是典型的漢隸,如《曹全碑》《西狹頌》等,從摩崖和碑刻而來,其隸書特徵鮮明,蠶頭雁尾,左右開張,法度謹嚴;二是典型的漢簡,如上世紀70年代在長沙市馬王堆出土的《老子甲本》《老子乙本》等,結字程式化明顯,筆畫具有很強的規律性。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文字,與馬王堆出土的簡帛文字風格接近,屬於典型的漢簡。

又有其特別之處,方整的結字來源於石刻漢隸,而其中部分筆畫又參入了簡帛書意味。

這種將石刻隸書和簡帛書特徵融為一體的書風,在整個漢代書法史上極為罕見。

據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的竹簡木牘,尚在清理階段,不久將全部呈現在世人面前。

海昏侯墓目前還在進一步發掘,或許還有更多的文字將驚艷面世,這無疑讓人們充滿了更多的好奇和期待。

- END -

| 全 | 網 | 獨| 家 |

樂琴書以消憂·會心處/帆布袋

書藝公社書畫生活館

——書與畫的生活美學!

服飾、搭配、數碼、餐廚、出行、文具、居家~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MORE......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隸書中的古隸與漢隸,你會喜歡寫哪個?

書法中的隸書出現於戰國中晚期,成熟於西漢中期。史稱成熟之前即尚未脫去家意的隸書為「古隸」,稱脫去篆意的成熟隸書為「漢隸」。隸書因與「徒隸」有關,故名。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

漢代隸書的由來和發展(二)

一、秦小篆產生之前的隸變近年來出土的四川青川木牘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竹簡為我們提供了實物資料,無可駁辯地證明了秦統一之前就存在著大篆向隸書演變的過渡性字體。青川木牘早於雲夢睡虎地秦簡八十年,屬...

帛書與隸變

幾年前,我在長沙看了《馬王堆帛書老子本》、《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等帛書,還有大量竹簡,這些文字大都為古隸,處於「隸變」階段的字體。

馬王堆帛書古隸的美感特徵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大批文物出土,這一考古發現震驚世界。書法大師、文物鑑賞家啟功先生認為是同。其字體形態或近於篆體,或「隸類字體」,只是還有「篆類的遺傳痕跡」.在博物館中除女屍外,恐怕...

隸書的演變過程

隸書又名佐書、分書、八分,因盛行於漢代,所以又叫漢隸,它是由篆書圓轉婉通的筆演變成為方折的筆畫,字形由修長變為扁方,上下收緊,左右舒展,運筆由緩慢變為短速,從而顯示出生動活潑、風格多樣的氣息,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