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與隸變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幾年前,我在長沙看了《馬王堆帛書老子本》、《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等帛書,還有大量竹簡,這些文字大都為古隸,處於「隸變」階段的字體。

現在再查閱有關資料,感到了「隸變」在文字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這不僅僅是文字從此進入了符號化的領域,而在於改變了漢字書寫方式的運動節奏和審美趨向。

如果說甲骨文為質樸形態,金文為古拙和奇異形體,小篆呈現一種規整、靜態之美,那麼,古隸就凸現出獨有的面貌。

這種隸變,應當說既帶有篆書的痕跡,又有濃厚的隸書意味,處在向成熟隸書的轉折階段。

從這些帛書看,字體筆畫常常出現出人意料地拉長或縮短,筆畫在字內甚至字外空間呈示出無窮趣味,點、波、挑、鉤、撇、捺可謂變化多樣,多姿多采,呈現一種動態的空間組合結構。

這些點畫或勁爽,或豐腴,或俊秀,或雄奇,進入了連篆書、秦簡都達不到的高妙境界。

看似文人書匠在自由自在的書寫,其實是書法史上一個階段的重大變革。

由於是在繒帛上書寫,起筆往往較重,下力處在收束處。

橫畫含力較少,豎畫下力易多,甚至出現伸長,筆道加粗等現象。

這些古隸,結體上雖屬於靜態一類,但與成熟的篆隸相比,卻顯得活潑靈動,字體與章法都那麼率意。

通篇看,似乎字無正形,上仰下傾,欹側有態,姿勢萬千。

我覺得這種書體的自由,結體的別致,章法的活潑,高古的氣息,我們需用心領會,加以借鑑,自會有一番新的審美感受,甚至使自己的書法有一個實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王堆帛書古隸的美感特徵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大批文物出土,這一考古發現震驚世界。書法大師、文物鑑賞家啟功先生認為是同。其字體形態或近於篆體,或「隸類字體」,只是還有「篆類的遺傳痕跡」.在博物館中除女屍外,恐怕...

漢代隸書的由來和發展(二)

一、秦小篆產生之前的隸變近年來出土的四川青川木牘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竹簡為我們提供了實物資料,無可駁辯地證明了秦統一之前就存在著大篆向隸書演變的過渡性字體。青川木牘早於雲夢睡虎地秦簡八十年,屬...

隸書創作如何創新和創作心理問題研究

隸書創新的方法很多,特別是在當代,由於多元化文化的發展,書法家們越來越注重個性的張揚,再加上出土文物的豐富,可以借鑑和取法的資料日益增加,人們不再滿足於只從正統漢碑中吸取隸書的精華,而是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