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面具下的不朽傳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農民刨出來的燦爛文化

1929年清明季節,位於廣漢三星堆月亮灣的川西平原上,月亮灣的農民燕道誠祖孫三人從自己的屋子裡出來,打算在離家不遠的林盤地溝邊挖一個水坑,然後用水車把低洼處的水輸送到高處灌溉。

他們在春天的陽光下懶洋洋地走著,肩上扛著鋤頭,沒有褪盡的寒氣使他們不時掩緊胸口的衣服。

這是三個普通的中國農民,他們不知道今天的勞動會驚醒沉睡數千年之久的古蜀文明,燕道誠之子燕青保是三個人中體力最好的,因此他在挖溝時格外賣力,鋤頭高高地舉起來又重重地落下去。

忽然,燕青保感覺握著鋤柄的虎口和手指被震了一下,很硬。

燕青保以為挖到了石頭,因此並不在意,他改換位置又挖了一下,還是「砰」的一震,這一回他確信下面有一個什麼東西了。

他把鋤頭擱在一邊,蹲下身子刨開泥土,出現在他面前的並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像磨盤一樣的大石環。

不過,這塊大石環要比家裡的石磨質地好得多,打磨得也十分精細。

燕青保覺得奇怪,就叫父親燕道誠和兒子過來看。

他們用手摸了摸,又握住石環的邊沿用力一掀。

石環動了,下面呈現出一個長方形的神秘土坑,坑內堆滿了許許多多色彩斑調的玉石器。

歷史必將記住這個偉大的日子和這幾個偉大的農民,正是他們的辛勤勞作讓古蜀國的輝煌歷史開始展現在人民面前。

誰埋葬了三星堆古蜀國

神秘的三星堆古蜀國是怎樣消失的?為何如此之多的禮器被深埋地下幾千年呢?目前學術界較為流行是洪水惹的禍,部分專家認為包括三星堆遺址在內的成都平原古城群均興建於距今三四千年前。

當時的氣候處於全球性突變氣候期,以持續性乾燥、伴以突發性洪水為主要特徵。

成都平原古城群處在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兩大地貌單元接合部,多條河流出山生成多合沖積扇平原,平原上的河流具有易徙的天然性質。

從發掘資料看出,在三星堆附近發現的一層20-50厘米厚的淤泥,且文化層被破壞,被認為是三星堆遭受洪災的一項重要證據。

或許,幾千年前的一個夏天,成都平原大雨傾盆,一連數十天的狂風暴雨引發了洪水,當洪水衝破古蜀人居住的古城時,蜀民們四處逃散。

一部分蜀民被洪水無情的吞噬,另一部分有倖存活了下來,為了躲避洪水,從而遷居它方。

也有人認為三星堆古蜀國不是滅亡於洪水,而是毀於地震。

有專家稱在三星堆附近發現的淤泥,只在一個狹窄的層面存在,而其他地方的文化層都還存在,不可能是大規模的洪水。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汶川、茂縣損失慘重,但成都平原卻安然無恙,所以周邊發生地震引發洪水讓三星堆遭受滅頂之災的可能性很小。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灼傷痕跡,充分說明以前曾經發生過火災。

而且在幾千年前,古人生活在木結構的房屋中,地震後誘發火災十分容易。

李白的《蜀道難》中有一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的情形與地震類似,可以作為佐證。

也有人認為三星堆古蜀國的滅亡是因為戰爭導致。

在距今32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生機盎然的三星堆文化發生突變,具有典型的三星堆文化風格的陶器在此時開始消失,代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尖底陶器和圜底釜。

而尖底杯等曾在商代早、中期大量流行於鄂西地區,是早期巴人所使用的典型陶器。

三星堆文化最強盛時,古蜀國人的生活中心在成都平原,川東長江沿岸和鄂西地區的勢力很弱。

此時的鄂西,一支以使用尖底杯和圜底釜為代表的文化發展壯大,這就是早期的巴人。

漸漸地,巴人將三星堆的勢力擠出了鄂西地區。

在三星堆文化末期,不知何故,巴人突然放棄了鄂西這塊生長已久的故土,沿長江舉族西遷,用武力占據了成都平原,古蜀國人被驅逐,三星堆古蜀國文明從此消亡。

揭開古蜀國謎團的鑰匙

歷史總是在不經意間和我們不斷開玩笑,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尋找的古蜀國存在證據竟被幾個挖水溝的農民找到。

更讓世人驚詫不已的是,在三星堆文明被發現之後不到一百年,幾位民工竟然又在無意間發現了三星堆文明的繼任者——金沙文明!

2001年2月8日下午的晚些時候,成都市西郊蘇坡鄉金沙村村外一塊高窪不平、亂石四散的工地上,幾十名民工正隨一台先進的現代化挖掘機挖掘一條壕溝。

就在挖掘機伸出的巨手將緊攥的一大堆泥土向壕溝外拋撒開來的時候,負責運土的一名民工突然發現一些破碎的陶瓷殘片,細心的他慢慢試著扒開泥土,果然,一個精美的銅像出現在眼前,消息傳開後,幾個民工很快從一堆新鮮的泥土中翻出了十幾件石人、玉人、銅人、銅牛頭、玉鐲、玉璧等精美的古器物。

當晚,考古專家初步鑑定,這處工地為一處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遺址。

第二天上午,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進駐現場,對挖出來的浮土進行翻查,並開始著手考古發掘工作。

很快,他們就從遺址中清理出珍貴文物多達1000餘件,當金沙遺址第一批文物從泥土中被發掘清理出來時,考古學家們就不約而同地驚嘆:它們跟三星堆器物簡直太相像了。

專家們立刻意識到,它和三星堆可能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金沙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小立人是金沙最具有代表性的青銅器。

而當年在三星堆出土過一個相差懸殊的青銅大立人它們的造型極其相似,同樣的長衣,同樣的姿態,空空的手中似乎都握著什麼東西。

在金沙遺址還發現了一些青銅神鳥,它們和三星堆神樹上的掛件極為相似。

專家們研究出土文物後發現,金沙遺址的出土器物在造型風格和紋飾特徵方面與三星堆的器物基本一致。

只是,金沙遺址的金器、玉器的製作水平分析,已明顯比三星堆時期成熟高超。

金沙遺址的年代又略晚於三星堆遺址,這種種跡象都表明,三星堆文明因某種特殊的原因從廣漢突然消亡後,遷徙到了以金沙為中心的寬闊地帶,並在此延續和發展。


不論這種猜想是否準確,金沙遺址的出土終於解開了一個巨大的疑惑。

古蜀國在三星堆突然消亡以後,它並沒有從這塊土地上「蒸發」,而是悄然遷徙到了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帶,繼續以其獨特的文化面貌發生髮展著。

並在這片富饒卻相對中原文明獨立的土地上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明體系,直到被來自西北強悍的秦人滅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秘消失的古國之第一章古蜀國(一)

第一章 古蜀國——神話的國度,現實的傳奇據文獻記載,古蜀國最早的先王是蠶叢、柏濩、魚鳧,三代而下是望帝杜宇、鱉靈,或說是蒲澤,其後是開明。這些帝王名號怪異,史料匱乏,正如詩人李白喟嘆道:「蠶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