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哪裡來之六——考古學的登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上一節,我們簡單講述了考古學興起的背景。

考古學的興起,歷史並不長,大約兩百多年。


這裡所說的「考古學」,是指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

如果單從字面上的「考古學」來講,中國的考古歷史恐怕是世界上最長的。

早在北宋的呂大臨(1040-1092),在他臨終前,就已經完成了《考古圖》十卷。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帶有「考古」二字的書籍。

不過,他的《考古圖》,儘管也有一些追溯歷史的功能,但那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只能算是古器物學,頂多是考古學的萌芽。

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不僅包含古器物學,更主要的是田野考古。

簡單地說,古器物學青睞的是寶貝,什麼鼎啊尊啊玉器寶瓶等;考古學當然也器重這些東西,但是它同樣注重殘陶碎片骨骼牙齒甚至是古人類所丟棄的「垃圾」。

在考古實踐中,灰坑——其實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垃圾坑,往往就是考古工作者眼中的寶貝。

通過對灰坑的發掘和研究,考古學家可以最大程度地獲取過去、尤其是文字沒有出現之前的遠古人類社會生活的大量信息。

正像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所說:考古學本來就是為了尋找人類的起源而誕生的。

到今天,世界上的考古學,已經發展成跨學科的、理論和手段都比較完備的一門學科,尤其是一些新技術包括DNA分析、碳十四測年、樹輪校正等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更使考古學如虎添翼。

出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現代科學領域,當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時,我們是落後於西方世界的。

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也同樣是首先發軔於西方,然後傳入中國。

因此中國的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比西方更年輕,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不久、也就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才開始,所以算起來不過一百來年的時間。

中國最早的考古機構應當是成立於1916年的中國地質調查所。

這個機構本來是為新成立的中華民國找礦用的。

拉開中國現代意義上的考古事業大幕的安特生,當時的職務就是中華民國的「礦政顧問」。

安特生(J.G.Andersson,1874-1960)

安特生(J.G.Andersson,1874-1960)是瑞典人,跟諾貝爾是老鄉,而且是校友,兩人都曾在瑞典著名的烏普薩拉大學待過。

安特生不僅是一位地質學家,還是一位古生物學家。

正是這位安特生先生,發現了仰韶遺址、馬家窯遺址等一大批文化遺存,並命名了「仰韶文化」,使中國的仰韶文化,走向世界。

基於安特生的這些貢獻,人們稱他為「仰韶文化之父」,還在仰韶文化博物館門前,為他安放了一尊青銅像。

仰韶博物館門前的安特生青銅像

可以這樣說: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雖然是裴文中發現的,但是,如果沒有安特生、師丹斯基、魏敦瑞、德日進等人,裴文中的發現,將是不可想像的。


此後,像李濟、梁思永(梁啓超的兒子、民國才女林徽因老公梁思成的弟弟)、裴文中、楊鍾健、傅斯年等一大批中國自己的考古人才成長起來,這些人憋著一股勁兒,要為中國爭一口氣(他們到底在爭什麼氣?將在下節交代),因此戮力前行,推動我國的考古事業向前突飛猛進。

李濟(1896-1979)

這些人,在他們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做出這樣傑出的成就,固然跟他們自身的學養、努力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中國這個得天獨厚的大舞台,也確實為他們的考古事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考古學也和其他學科一樣,開始的時候是幼稚的,因而也存在一些幼稚低級的錯誤。

初期的考古工作者,多半進行的是那種挖寶式的發掘。

這種發掘方法,對一些遺址造成了難以恢復的破壞。

甚至,還有一些無良學者,鑽考古學尚不規範的空子,進行學術造假,比如拿現代人的頭蓋骨配上大猩猩的下頜骨,然後宣稱發現了古人類的頭骨,等等。

現在,一兩百年過去了,世界上知名的考古學家已經多如滿天星斗,不可勝數。

正是靠著他們的辛勤工作、披沙揀金,才使現代考古學,不僅破土萌發,而且茁壯成長,為人類探索自身歷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學變革背景下的中國早期考古學

中國現代學術的進程及西學東漸過程是與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相伴而行的,它是近代社會以來,中國被迫開放的一個社會側面。歷史學和考古學也不例外,中國歷史學的變革、中國考古學的誕生,與西方學術的發展有著很深...

梁啓超和兒子談西陰村考古

光明網02-11 14:32顯示圖片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的《梁啓超未刊書信手跡》,收錄了1926年至1928年間,梁啓超寫給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考古學的次子梁思永的信。幾封信里都談到那個時期的中國考古...

近代五大著名考古大師

考古,是歷史的一部分,是指科學地發掘、收集、整理埋藏在地下的實物資料,用以研究還原古代社會歷史的原貌。近代在這方面,有幾位考古大師做出了十分傑出的貢獻。

裴文中學術思想初探

裴文中先生是中國舊石器考古學、第四紀哺乳動物學的奠基者,古人類學的主要創始人。因發現「北京猿人」頭蓋骨而蜚聲中外。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和山西襄汾丁村遺址是裴文中先生研究最為深刻的兩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殷墟:中國考古史上的里程碑

編者按:2017年6月10日,是我國的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祖國的悠久歷史與壯麗山河,為今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這既是今天我們建構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也是我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題材。對...

李濟考古學方法論中的史學特徵

內容摘要:【摘要】<正>目次一中國人類學家的可能貢獻:語言與比較二作為"比較法"基礎的"歷史法":小範圍與細節發掘三"歷史法"對"比較法"的單向制約:器物分類有"邏輯"四回應批評.討論器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