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寶——曾侯乙編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8年,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戰國早期編鐘,鐘體總重量達2567公斤,是名副其實的編鐘之王。

鐘體、鍾架及掛鈎上共有3755字銘文,內容為編號、記事、標音以及記錄諸如音名、階名、八度組,各國律名對應關係等方面的樂律理論、堪稱中國最早的音律專著。

曾侯乙編鐘由65枚形狀大小各異的青銅鐘組成,除了一口楚王熊章贈送的鎛鍾外,其餘64枚均能達到「一鍾雙音」的演奏效果,出土時音律仍十分準確,實為世界樂器史上的奇蹟。

​​​​​​曾侯乙編鐘,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不但鑄造技術高超,其音樂性能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音域跨越5個半八度,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是當之無愧的稀世珍寶。


​​​​​​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和其它樂器如琴、笙、鼓、編磬等成為王室顯貴的陪葬重器。

這套編鐘出自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

墓主是戰國早期曾國的國君,同期出土的還有其它樂器近百件。


曾侯乙編鐘數量巨大,完整無缺。

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

​​​​​​鐘上有錯金銘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關於音樂方面的。


​​​​​古人稱青銅為「古金」,編鐘由青銅鑄成,發出的聲音叫做「金聲」,與編鐘配合演奏的樂器是編磬,磬片由玉或青石片製成,敲擊磬片時發出的聲音叫「玉振」,「金玉共振」用以形容鐘磬合奏時清脆悅耳,又恢弘悠揚的音色,喻指有智慧的觀點。

《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

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曾侯乙墓里都出土了哪些國寶?

歷史文獻里很少有對曾國的記載。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指出周朝在隨國、曾國都封有同姓諸侯。1979年,在隨州市郊義地崗季氏梁一座春秋中期的墓葬中出土兩件銘文銅戈,器主季怡為曾國公族,曾穆侯之子西...

「考古詞條」青銅時代 · 曾侯乙墓

戰國早期曾國君主乙的墓葬。位於湖北省隨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1978年湖北省博物館由譚維四主持進行發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隨葬品。從出土的縛鍾銘文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為公元前433年或稍後。該墓的...

編鐘編磬展示樂懸制度

在古代,樂與禮儀的配合形成完備的禮樂制度,禮可以獨立施用,樂附於禮才相得益彰。樂制包含音樂、舞蹈、歌詠、誦諷等,此則有禮制樂章可循,濫觴於殷周之際,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由易變繁發展到以少漸多,與...

推動音樂考古學的形成與發展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引起音樂界和考古界的廣泛關注。美國小提琴家梅紐因曾感慨:古希臘的樂器都是竹木器,沒能保存到今日,只有在中國才能聽到2000多年前的樂器奏出的樂曲。緣於曾侯乙編鐘,中國的音樂考古...

中國古典樂器黃金年鑑 編鐘

為了貫徹愛與真實的信念,維護宇宙和平,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遨遊太空攜帶的樂曲是——《東方紅》,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知道這是用編鐘演奏的嗎?而且是用出土於楚國的樂器演奏的,用兩千多年前的樂器來...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