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件國寶不看,怎麼算到過湖北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

戰國早期。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鍾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

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

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2、越王劍

越王劍

春秋晚期。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

長55.7厘米,寬4.6厘米。

劍身中脊起棱,飾黑色菱形花紋。

正面近格處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

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綠松石。

3、青花四愛圖梅瓶

元代。

2006年鍾祥市郢靖王墓出土。

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

梅瓶腹部分別繪王羲之愛蘭圖,陶淵明愛菊圖,周敦頤愛蓮圖,林和靖愛梅、鶴圖。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4、鄖縣人頭骨化石

鄖縣人頭骨化石

湖北鄂西一帶是古人類化石的重要發現地。

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在鄖縣發現了兩具人類頭骨化石,科學測定約為距今100萬年的直立人。

5、吳王夫差矛

吳王夫差矛

於1983年十一月在湖北省江陵縣馬山的一座楚國貴族的墓葬中出土,是春秋末期吳國使用兵器。

上面刻有:吳王夫差,自乍(作)用口(矛)的錯金銘文。


6、大玉戈

大玉戈

玉戈的出現,證明盤龍城在商代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也正因此,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大玉戈就位列其中,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7、鹿角立鶴:鹿角立鶴為青銅鑄制,1978年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曾都區)曾侯乙墓出土。

器形以底座、立鶴,鹿角以榨卯構連,鶴為長頸圓首,尖嘴上翹作鉤狀,碩腹拱背,翅展尾垂,高腿扁足,頭兩側生有枝權叢生、朝上內卷呈圓弧狀的一對鹿角。

8、曾侯乙編磬

曾侯乙編磬

曾侯乙編磬是中國古代一種打擊樂器。

由石磬編懸於架上,可擊奏旋律。

常與編鐘相配,合奏「金石之聲」。

曾侯乙編磬於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9、戰國的青銅尊盤

戰國的青銅尊盤

與編鐘相比,雖然體積較小,但它的地位卻絲毫不亞於編鐘。

尊盤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的叫做尊,下面是一個大盤,尊盤合為一器,尊上鑄有28條龍,盤上鑄有56條龍,共84條。

在尊上還飾有32條蟠螭,盤上飾有48條蟠螭。

整件器物精美絕倫。

尊盤上的龍和蟠螭象徵著大大小小的諸侯,這套青銅尊盤一直從先君傳到曾侯乙的手中,成為曾國的傳國之寶。

10、商代饕餮紋銅鼓

商代饕餮紋銅鼓

這件我國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銅鼓,通體用青銅鑄成,造型典雅,結構奇偉,質地凝重,紋飾繁縟,是僅見的兩面商代銅鼓之一,另一件在日本(應該是被搶的)。

各位小主,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還看得順眼,那麼請關注我一下ヾ(•ω•`)o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說隨縣曾候乙墓是一個音樂寶庫?

湖北北部有一個縣叫隨縣,縣城西北有一個大土丘名叫擂鼓墩,擂鼓墩東南1公里丘陵盡頭的河灘上有兩個相距100多米、高出平地20餘米的大土包,1977 年當地部隊為擴建營房用推土機推土,發現東邊的土包...

湖北省博,聽千年前曾侯乙編鐘的動人樂章

清晨,乘車來到東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館。走進館前,首先呈現的便是董必武先生所提寫的館名「湖北省博物館」。董老作為湖北人,在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所以在建國初籌建湖北省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