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搭建公共考古事業體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隨著多種多樣公共考古活動的展開,公共考古逐漸走進民眾的視野。

在網際網路時代,公共考古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日前,記者就公共考古如何應對挑戰,如何更好地與新媒體融合等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引導民眾樹立正確認知

當前與公共考古相關的資料中,「公共考古」和「公眾考古」均用來表述考古知識的大眾化,在具體使用時並無明顯區分。

受訪學者表示,這兩個概念是因翻譯的差異造成的,在具體使用規範上學界尚未達成共識。

但在他們看來,「公共考古」不僅包括公眾參與的考古活動,還有考古專業人員研究成果的傳播,更適合用來表述考古知識的大眾化。

受訪專家認為,「公共考古」是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劉海旺告訴記者,目前公眾對考古的認識多停留在「挖寶」和「神秘」的感性認識上,對文物價值的第一印象也多是「值多少錢」、「有多新奇」等。

公共考古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展示考古學的理論、方法和過程,從而向社會大眾詮釋古代遺蹟、遺物等所包含的古代社會發展狀況,提高公眾對古代遺蹟、遺物等的科學認知水平,以及對中華文明輝煌歷史的自豪感,珍視並自覺保護古代文化遺產。

「公共考古是一項公共事業,是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表示,考古學不僅是一種寶貴的現代科學資源,更是一種稀有的公共知識資源。

合理利用新媒體

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表示,新媒體傳播方式具有快速、便捷、高效、普及的特點,這是值得肯定的,但考古工作具有周期性、繁複性、長期性,這與新媒體傳播方式存在一定矛盾。

所以,很多考古工作並不能通過新媒體立即達到傳播效果,也不是所有考古活動都適合運用新媒體傳播。

賀雲翱提出,考古學是一門科學,考古發現要等發掘完成,並經過科學研究和論證後才能形成定論。

過早發布考古發現,不僅缺少嚴肅性,甚至還會導致信息混亂。

在考古過程中進行公共考古活動,管理部門也擔心造成現場混亂,加重考古隊的工作負擔。

面對這些問題,楊軍提出,在利用新媒體開展公共考古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節點和恰當的宣傳對象。

他以海昏侯墓考古為例向記者解釋,在該項目整體技術路線的頂層設計時,就考慮了公共考古,雖然2011年就啟動了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但對外傳播的時間節點是經過非常慎重的考慮和研討的。

「最終,我們選擇在2015年10月主槨室清理的時候才對外公布消息,因為那個時候的考古工作能對人們形成較大的視覺衝擊,容易引起公眾關注。

而後再逐漸將五年來積累的考古信息傳播給公眾,讓他們了解這項考古工作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正確認識考古活動。

」楊軍說。

劉海旺則以2016年12月30日河南信陽戰國楚墓考古的直播為例告訴記者,在策劃公共考古項目時,決策者首先要確定該項目不會對文物保護帶來負面影響。

他強調,公共考古宣傳的原則是科學、嚴謹、真實。

就網絡直播而言,要提前制定各類預案,不能對正常的考古工作造成無謂的干擾。

直播過程中的宣傳要兼顧科學嚴謹與通俗易懂。

這兩項運用新媒體開展的公共考古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此外,還有考古機構或者學者利用微博或微信公眾號等,對公共考古進行宣傳,更具主動性、即時性、目的性、互動性和原真性,有利於考古工作者傳播正確的考古信息,並使相關研究成果更貼近大眾。

然而,如何更好地運用新媒體宣傳考古知識仍有待繼續探索。

建立「公共考古聯盟」

「公共考古作為新興的事業,還在成長之中,需要在內容、形式、途徑、方法、工具、效果以及考古界與公眾之間如何互動等方面進行探討。

」賀雲翱表示,當前,公共考古的政策、經費、人才等方面還缺少相應的保障性措施。

很多公共考古活動仍是研究機構或考古學者自發的行為,國家層面的制度性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公共考古事業體系亟待構建。

楊軍認為,中國的考古將更加精細化、公眾化和國際化,所以公共考古是考古學發展的趨勢之一。

在新媒體時代進一步推進公共考古,首先要讓公眾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考古;其次要關注如何與公眾進行互動,包括考古學者與媒體的良性互動;再次,要根據不同考古項目的具體情況,恰當地選擇公布的對象和時間以及公眾參與的方式。

劉海旺表示,新媒體時代,考古工作者應以更加積極、主動、開放的心態,創新宣傳方式,吸引公眾以各種方式參與考古工作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用公共考古推動和促進考古工作水平的提高。

為更好地開展公共考古,他建議建立多方參與、密切結合、緊密聯繫的「公共考古聯盟」;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公眾考古論壇,集思廣益;採取多種公眾樂於參與並能從中獲得樂趣和知識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共同推進公共考古的開展。

「此外,在公共考古現場,要維持良好的秩序,在公眾分享考古成果的同時,要保證文物的安全以及考古工作的正常進行;在發布考古發現或介紹考古知識時,還要多採用通俗易懂的話語。

」賀雲翱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公眾考古與反盜墓

近年來,公眾考古是學界亮點。各類豐富多彩的公眾考古活動層出不窮,公眾考古論壇相繼舉辦,微信上考古類公眾號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參與到公眾考古的事業中來,在一些高校還開設了公眾考古專業及課...

文化遺產時代的考古學

作 者:曹兵武作者簡介:曹兵武,中國文物報社原文出處:《南方文物》(南昌)2014年第20142期 第10-14頁 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學幾門學科分別從發現與研究、保護、展示、利用等不同角...

海昏侯墓發掘展現考古新理念

近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發掘保護利用情況新聞發布會的舉行,標誌著海昏侯國遺址的核心部分劉賀墓的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圍繞劉賀墓的發掘、展示、研究等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學者。引入聚落考古學理...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走出「象牙塔」

若問近年最火的考古項目是哪個,恐怕很多人都會說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墓。9日、10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項目領隊楊軍前往河南,參加中原國學講壇和開封文化客廳的兩場講座活動,以「驚世大發現」「探秘...

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之公共研討

10月30日,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進行第二個環節——公共研討。此次公共研討的主題是:新思路,新力量,新展望。在形式上一改往年公共考古活動演示的方法,重在研討。論壇精心挑選了8項有代表性...